六字訣和八段錦的經曆比較相似,不論是民間傳說,還是皇宮正規的文獻記載,二者都是功效宏大,效應如神雲雲……但是,從大家實際練習的反饋來看,效果可是千差萬别。
八段錦還好說,即使你練得不對,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可六字訣就不同了,這是屬于服氣導引療疾的範疇,道教茅山祖師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明确指出:“事須識根,不識者勿為之。”關乎人的身體,草率不得。
還真的讓你說對了,八段錦細分起來,有文練和武煉的不同練法,文練可以強身健體,而武煉就可以上陣殺敵了。就像八段錦,六字訣的練法還就分為兩種,一種側重于療疾,另一種側重于養生。
一、六字訣的最初面目現代人練習的六字訣,六個字和五髒的對應為,噓通肝、呵通心、呼通脾、呬通肺、吹通腎、嘻通三焦膽。
然而六字訣的最初面目,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來看,六字訣的現存文獻,最早見于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中。陶祖對六字訣的表述為——
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滞,呬以解極。
這是通過病症來取相應的字,好比是對症治療,照方抓藥。
然後,陶祖又明确指出——
心髒病者,體有冷熱,呼吹二氣出之。
肺髒病者,胸背脹滿,噓氣出之。
脾髒病者,體上遊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
肝髒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
二、惺惺相惜,英雄所見略同陶祖的六字訣,功效宏大。
隋代太醫令巢元方在編撰《諸病源候論》時,就把陶祖的六字訣收載其中。并且,巢元方在把五髒的相關疾病症狀,分别和六字訣進行了對應。這代表了皇家官方對于六字訣的認可。
《諸病源候論》,是朝廷下诏,命巢元方主持編纂的中國第一部病因征候學專著!相當于現在的醫學教科書,那就是金科玉律啊!
更為重要的是,陶祖的六字訣得到了藥王孫思邈的認同,并且,在孫真人的手裡,更加發揚光大了。孫真人在《備急千金要方》寫到——
“熱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細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當使字氣聲似字。肺病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細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細唏十遍。腎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細呬三十遍。”
這可是藥王啊,我們在各地經常看見的藥王廟、藥王殿,就是供奉的這位神仙!
三、倚天一出,誰與争鋒!能有陶祖、藥王的背書,更有皇家權威的加持,就好比屠龍寶刀,号令江湖!六字訣的練法,誰敢質疑呢。
但是,屠龍寶刀的後面還有一句——“倚天一出,誰與争鋒!”
現在,我們練的六字訣,完全不是陶祖的六字訣了。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看過大河上幾回書中内容的,應該知道這種變化的來源。
昙鸾法師從陶祖學藝下山後,對于六字訣在佛教中的流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天台宗智顗大法師,六字訣的變化就出現了。
智顗大法師在他所著的《童蒙止觀》(修習止觀坐禅法要)一書中,也記錄了六字訣治病方法。
“但觀心想,用六種氣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何謂六種氣,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噓 、六呬。此六種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轉側而坐,綿微而用。頌曰: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髒熱來噓字治,三焦壅處但言嘻。”
這個版本,是後世流傳最廣的版本,也是現代人都遵從的國标版。
如果陶祖、藥王看到當今社會六字訣的現狀,能否感歎,這已經不是爺那時候的江湖了……
四、因勢利導、變通長久難道是陶祖的六字訣錯了嗎?大河說,絕對不是!
恰恰是因為陶祖的六字訣,功效過于強大,而後人無法掌握其精髓,故不敢執行了。
陶祖的六字訣,利用瀉法,重在治病療疾,好比是一把屠龍寶刀,如果使用者功力太差,反而會傷了自己。
宋代鄒樸庵在《太上玉軸六字氣訣》記載六字訣:“念時耳不得聞呵字聲,聞即氣粗及損心氣也。”
陶祖的身體是很好的,80歲仙逝,孫思邈的身體更好,關于他的年齡說法很多,有說101歲的,也有說120歲的、125歲的,還有考證為165歲的。
要麼說是神仙嘛,道家人物,都是傳奇。孫真人,本身就是個傳奇。孫真人的傳奇,那是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的。
昙鸾法師的年齡是66歲,天台宗智顗祖師的年齡是59歲,在古代,這個年齡也是高壽了,但是,也可以看出,由于佛經的繁雜艱巨,對他們身體也産生的損耗。
所以,當需要養生補益的時候,那就不能再加重耗氣了,怎麼辦?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去掉六字訣的發聲,僅保留六字訣的補益,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來說,現代版的六字訣,也浸潤着佛教高僧幾代人的修煉和心血。
不僅是佛教,從唐代以來,道教本身,官方文獻,也都對現代版六字訣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唐代女道士胡愔,在《黃庭内景五髒六腑補瀉圖》指出,六字訣療病,“疾瘥止,過度則損”。
到了宋代,由宋徽宗下诏,宋太醫院主持編撰的《聖濟總錄》中,收錄了六字訣多個版本。既包括陶弘景的最早版本,也有和《童蒙止觀》一樣,六字與髒腑配屬的新版本。并且,指出練習六字訣會讓人耗氣,需要通過“食少淡粥或胡麻,益氣生津液”。
關于六字訣的曆代文獻,大河整理成明細表,供各位英雄賞析。
所以,現代版的六字訣是可以達到積極的養生目的,但是,如果是傾向于療疾,還要以陶祖的版本為宜。
細心的看官可能會說,大河,等等,六字訣的髒腑對應,陶祖和孫真人的,和現代的不一樣,你讓我們遵從哪個?
嘿嘿,都點明就沒意思了。大河提醒一下,難道你看不出,他們其實是一樣的嘛。
在大河前面的文章中,對于養生的食療,已經做了一些分析。如果你夠仔細,就可以看出陶祖和孫真人的良苦用心,他們的經驗始終是優于咱們的頭腦的。普通人下棋,能看個3步,就不錯了,而高手,一定是10步以上的。大河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咱們凡人的身體,在陶祖和孫真人這些神仙眼裡,都是透明的,僅此而已。
就好比遊戲過關,解決了六字訣的髒腑對應問題,另一個關隘就出現了,吐字發音,古今不同,南北不同……南懷瑾大師和現代版的六字訣,發音就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個問題不解決,你的六字訣就不是養生寶典了,變成了割肉鋼刀。
今天就到這裡吧,寫多了,平台推薦就少了。下回書,根據大家興趣,大家都喜歡,人氣旺,大河就有寫下去的動力,如果閱讀量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