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一天從豆漿油條開始,成都人的一天從肥腸粉開始,這款重口味小吃就像清晨的太陽,照亮蓉城美好的一天。
說起來,肥腸粉其實起源于成都雙流的白家鎮,清朝末年間開始在街上挑擔擺攤兒,時至今日,雙流仍是四川的肥腸重鎮。
許多成都市裡的人會專門開車到雙流吃肥腸,接送旅客到機場的司機會特地彎過來嗦碗粉,我們呢,從上海出發降落雙流機場,直奔東明街與草鞋市巷交彙口的羅老十肥腸粉,傳說這家老闆繼承了雙流肥腸光榮的傳統。
羅老十每天一大早開始賣肥腸粉,過了十二點就沒得了,我們的早班機剛剛好趕上他們家的晚市。
跟中心城區肥腸粉店的畫風不同,這裡給人感覺更家常也更純粹,小腸打個結,做成冒結子,往下還細分出了二節子和頭子,專業。
屋裡一口大鍋,豬骨與肥腸同煮,緊實的結子浮現鍋邊,腸頭另起一鍋,看着可白淨了。
紅苕粉養在水缸裡,安安靜靜的,外頭一下單,裡頭竹勺起,撈出來,是黯淡的草木灰色,透出點點晶瑩,對頭。
一眨眼的功夫,一碗資格的肥腸粉就擺在了面前。
頭子就是腸頭,這裡做了不常見的豎切,一縷縷的,腸壁下,平滑肌内側的環形肌和外側的縱行肌,都清晰可見,吃起來有韌性又帶嚼勁。
二節子是雙流當地的叫法,我猜是間于大腸和小腸中間的部位,筋膜和油脂去得幹幹淨淨的,切成了片狀,口感與腸頭不同,一瓣瓣更軟糯。
吃一塊肥腸,嗦一口紅苕粉,細細的爽利,吃口滴溜溜。
一旁的鬥笠下,蓋着甑子飯,本地人叫碗冒結子,能下三碗白米飯。
店裡還做拌肉,都算肥腸的副産品,一起試試呗!
小羅老闆這就拌了起來,不鏽鋼臉盆一抖,香氣就飄散出來,紅油啊是成都廚房的終極秘密!
拐肉就是豬肘,肘子打拐嘛,白肉用了靠近豬屁股的二刀肉,三分肥來七分瘦,跟回鍋肉同理,紅油裡埋藏着無數深紅色小顆粒,特有一股迷人的煳辣味兒。
耳片豬拱嘴,一片片半透明,紅油裡滾一滾,脆口或韌口,美不勝收。
我向老闆娘誇贊:“你們家的紅油也太好吃了!”
“哈哈我們家的蘸水肥腸要不要試試?”
話音沒落多久就來了,白嫩的二結子鋪在青黃的蓮白上,空口可以感受到内髒的氣息,點蘸水又是另一番境地。
這一桌,紅油帶着甜而蘸水稍許鹹,拌肉下面還藏着豆芽,肥腸粉撩完了還有蓮白,吃得人喜上眉梢。
店裡有規矩,消費滿100送水果一斤,我們讓老闆娘結賬,一算94塊,“再來碗素粉就夠100咯。”
“來嘛!”
小碗素粉到手,我把剩下的菜都拌了進去,粉絲吸收了紅油,肉碎夾帶着小蔥……葷菜素菜、湯湯水水,是渾然天成的美味。
店門口的水果攤兒,其實是在幫襯小妹的生意,葡萄給了我們老大一串,都沒上秤,我說這一斤多了我們加錢吧,姑娘甜甜一笑:“沒事的,你們吃嘛!”
就這樣,吃飽了雙流的肥腸,還帶着新鮮的水果,我們上路了,在雙流鎮的美好回憶伴随了我們後來自駕318川藏線的旅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