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我們是來搞笑的,其實我們是來做科普的。
每個人都終将面對年老的自己,衰老或許是一件讓你很擔心的事情。你的關節可能會疼痛、你的體重可能會增加、你的思維速度可能會變慢、你的視力或聽力也不如往日......
但是我希望你仍然可以擁有快樂的能力。
當人進入老年時,身體和認知功能都會退化,社會關系網絡逐漸萎縮,随之而來的情緒變化也變得不可捉摸。當負面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出現抑郁、焦慮的症狀。
現在關注老年抑郁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具體教導大家如何幫助老年人調整心态的實操文。本文作者姜楠,從事老年心理健康、長期照護和代際關系研究方向工作多年,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她結合自己的實際咨詢工作,給各位朋友介紹了認知行為療法如何幫助抑郁老人的實操經驗。
思維如何影響情緒反應
憂慮是由于對事情的演繹過于悲觀所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态 (Beck &Weishaar, 2004)。
舉例說,有兩位老人都經曆了輕微中風的疾病,情況不壞,說話能力沒有太大影響,進行康複治療後成功走路機會有90%。
第一位潇灑的老人覺得隻是輕微中風的疾病,90%可以完全康複,感謝上天眷顧,因為他覺得病情可以是更嚴重的。
這位潇灑老人努力參與康複治療,計劃康複後繼續進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好預防疾病的工作。他的情緒穩定,處之泰然,滿有希望。
另一位悲觀老人,非常憂心,懼怕可能會再發生的第二、第三次中風。因為他覺得已經發生過一次,他又怕自己是10%不能康複的病人。
悲觀老人朝着所有可能發生但又不一定會發生的情況裡想像。他感覺憂慮、無助、失望和抑郁。這例子明顯指出抑郁症患者的偏差思想其實是十分複雜的。
認知行為療法如何處理抑郁情緒
抑郁狀态下所啟動的注意力和處理能力減少,負面思想大多是抑郁的人不自覺地出現的。要讓認知行為治療更有效,抑郁的人需學習察覺自己負面思維浮現時的處理方法。憂慮者要學會一旦發覺出現負面思想的時候就立即糾正,要有決心去提醒自己克服負面思維。
正如上述的悲觀老人,當他一開始想到可能自己是那10%不能康複的人,他要告訴自己是90%會康複的。他要不斷提醒自己,思想要正面和積極。事實上,人們經常擔心的都是一些鮮有發生的事,憂慮隻是強加給自我的壓力。老人需要學習如何做選擇,因為快樂也是選項之一。
對很多人來說,采取這樣的思想方式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巧:留心個人的思想,有足夠的練習後,這種技巧會成為慣性,因而減少嚴重憂慮或抑郁危機的出現。所以,認知行為治療法較其他的治療法有效 (Beck &Weishaar, 2004)。
我們可以将認知行為治療法當作學習外語一樣,需要不斷練習,要分析自己的思想,調整和控制自己已有的偏差想法。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技巧越多,效果會越為顯著,并容易養成習慣,最終能達到持久的效果。認知行為治療法很像學校裡的課程,有作業可以幫助學習。
最适合使用認知行為療法的老人
并非所有憂慮抑郁的老人都适合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法,是因為在應用的過程中,老人要有能力明白自己的思想和願意讨論感受。
因此對于那些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老人來說,認知行為治療法的效果最好。能夠懂得思考,了解且能表達自己情緒和分析行為,是認知行為治療的基礎。
老人需要願意對自己及對治療懷抱着一個自我開放的态度。對于十分自我和極不願意求助的老人則功效較少。換句話說,老人必須願意參與了解思想和感受的過程。
對于有嚴重記憶困難或有限專注能力的老人來說,認知行為治療未必有效。因為老人需要首先學習分析是什麼原因導緻他的偏差、消極想法和痛苦情緒,以便将來在類似的情況下能夠及時察覺。這不但需要專注能力,更需要老人自己下定決心去面對和改變。
老年抑郁症是不可能自行解決的,它不但會促進身體衰退,而且很可能導緻更大依賴性和與社會隔離。治療研究已經表明,認知行為治療法對于老年抑郁症有明顯的功效。
文章|姜楠
轉載 | 不老調bulaodiao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