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的心裡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之後,要天天吃到方便面。煮着吃、泡着吃、幹着吃都可以,但是每天都要看到它的身影才行。
那個年代,所有對方便面癡癡地期盼,都是因為它,三鮮伊面帶給童年味蕾的沖擊。
在那個物資匮乏與貧瘠的歲月中,肚裡油水嚴重不足,能夠吃飽飯的家庭屈指可數,更不用說孩子最愛的小零嘴了。
所以,當三鮮伊面橫空出世之後,以它低廉的價格、方便的速食、香脆的口感以及噴香的味道,讓一衆孩子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記得那個時候,最盼望着的事,就是早晨父母睡得太香起不來,然後嘟囔着跟我說泡碗方便面再去上學。
于是我便麻利地燒水,快樂的泡面。也從來沒加過什麼蔬菜雞蛋,單單一碗面就吃得十分滿足。
原來,世界上竟然還有這種美味
現在的方便面種類繁多,各大品牌不甘寂寞,紛紛推出新産品來吸引顧客。
從口碑不錯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番茄牛肉面,到現在的藤椒牛肉面,似乎也跨越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雖然面企一直在做創新方面的努力,方便面的味道,似乎沒有特别大的提升,那些愛過方便面的人,也并沒有像當年一樣兩眼放光、心情激動地打開方便面袋,小心翼翼地取出面餅,看着包裝上大塊的紅燒牛肉咽下幾口口水。
八九十年代裡,方便面幾乎沒有什麼花樣,甚至連調料包也隻有一點點粉末,但是孩子們卻還是吃得很香。
分析一下方便面比煮挂面好吃的原因,是因為它的被炸過,并且炸得很脆。
之所以這種被炸過的面條能驚豔掉一代人,還是因為它的出現,用脂肪的香味填補了少年們寡淡已久的肚子。
方便面繁盛的時代,辣條都自殘形愧
當年有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親戚家的哥哥,年方10歲,卻因為患上嚴重的胃病而住院。
後來問其住院原因,竟然是因為連續十幾天,每天吃掉不少于三包幹脆面。沒有用熱水沖泡,純幹吃,享受它被油炸得酥脆口感。
将袋子打開,面餅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模樣,然後再撒上調料粉末,混合着粉末的香氣投入口中,與牙齒碰撞時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雖然幹面多吃對胃不好,但也恰恰說明當年它被受寵的程度。
倘若那個時候有薯片,有炸雞漢堡,有面包甜點,甚至能有點脆鍋巴,孩子們也不一定指望着靠方便面來解饞。
三分鐘泡熟,轉眼面已香甜
三鮮伊面使用的是明黃色的包裝袋,袋子的正面是裝滿大塊牛肉冒着熱氣的面湯,背面則是面的沖泡方法。
沖泡方法很簡單,它用圖示的方法展示出來。
一個小朋友的面前,擺放着一直裝上面餅的碗,還有一個盛滿熱水的壺。
然後她将壺中的水倒入碗中,蓋上蓋子後,擡起手看看腕上的表,三分鐘後打開蓋子挑面開吃。
其實方面最饞人的,不是袋子前面印的大塊牛肉面,而是背面小朋友的吃面表情。這大概是我們見過最早的吃播,看别人吃的模樣自己也很享受。
關于“伊面”的說法,包裝袋上面是這樣說的:
伊府的廚師在煮面條時,一不小心将油當成了水,将面條炸了一下。
之後他竟然又不知悔改将錯就錯,竟然又用雞湯和蝦調出了高湯,最後将“炸面條”用這種湯汁煮熟,就變成了三鮮伊面。
這廚子的水平大概十分堪憂,才會分不清水和油,所以這個故事的其可信度并不高。
其實這個故事更像是一種營銷方式,就像各大品牌,不管曾經起源于一個多麼小的作坊,最後輝煌時,總會講出一個品牌故事一樣。
美食配故事,帶點情懷,吃得才夠香。
世間沒有輝煌的東西,永遠不會落寞
當年風光無限的三鮮伊面,如今雖然還可以在一些小型的超市裡找到,但躲在那些花花綠綠的高端面的背後,顯得十分柔弱與怯懦。
一包面的普遍價格,例如紅燒牛肉面,大概在兩塊五左右。進口的面如出前一丁,量少暫且不說,價格直接翻了三倍以上。
而曾經饞哭一代少年的三鮮伊面,售價标簽上最多不超過一塊五,甚至有些地方的價格能低到五毛。
就像現在的孩子已不知道陳百強,他們在買方便面的時候,更不會去光顧三鮮伊面。
各種口味的幹吃面那麼多,泡面拌面的品種更是數不勝數,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去選擇這樣一個既寡淡,泡起來又不香的面。
但是,它雖然不再被愛,卻依然被保留着生産。因為八零九零的孩子們,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嚼上一口面,會突然想起來:原來自己也曾經有過那麼一段快樂的時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