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一》
丹頂鶴又叫白鶴,在我國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和上流社會人群都非常喜歡的鳥類,甚至有着“仙鶴”的稱号。
不光在很多詩詞歌賦和成語故事裡有所體現,在民間傳說中,丹頂鶴還是仙人們的坐騎,就連對老人去世都可以形容成“駕鶴西遊”。
在古代人的眼中,丹頂鶴魅力非凡,不光外表長得仙風道骨,連走路、跳舞(求偶)的姿态都很美,叫聲也悠揚動聽,渾身上下都散發着一種優雅氣質。
《明史》中形容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時用了這麼一段話:“炳武健沉鸷,長身火色,行步類鶴。”
重點在最後一句,“行步類鶴”。如果大家不知道鶴怎麼走路的話可以去找找視頻看,看完你就知道這位錦衣衛的頭頭有多神奇了。
陸炳走路時的樣子居然能跟鶴差不多,也算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了,反正放到現代的話足夠十五個人看半個月的,可能跟前段時間走紅的那個小學生“邁出六親不認的步伐”類似吧。
言歸正傳,丹頂鶴在我國文學、藝術史和民間傳說中的地位很高,不說姿态單從外貌來看的話,應該得益于它的配色——黑、白、紅。
丹頂鶴又叫白鶴,周身雪白,但是站在地面上時“尾巴”是黑色,脖子也是黑色,最奇妙的是頭頂還有一撮紅毛,看上去着實有仙氣兒,也很高雅。
但是古人的認知也不全是對的,可能也跟他們大都是遠距離觀察丹頂鶴有關,至少前面那一句中,有兩處地方其實并不準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猜到。
接下來答案揭曉。
丹頂鶴的尾巴是黑色的
這是第一個不準确之處,因為其實丹頂鶴的尾羽是白色的。
我們看到的它翅膀後面黑色的長羽毛,其實是丹頂鶴的次級和三級飛羽,通俗來說就是它翅膀後部内側一段羽毛。
丹頂鶴在地面或水中行走時,翅膀會收攏起來,此時末端的黑色羽毛就會自然收在身體後段,掩蓋住比較短的尾羽,看上去就像是泾渭分明的白翅膀、黑尾巴。
丹頂鶴頭上有紅色羽毛
這是第二個不準确之處。因為丹頂鶴頭頂的紅色其實不是羽毛,也不是絨毛,而是根本就沒毛。
神奇吧,以優美和高雅聞名的丹頂鶴,其實是秃頭。不但是秃頭,這塊區域上還布滿了突出來的肉質疣粒,對密集恐懼症患者很不友好。
别不相信,先來欣賞一下丹頂鶴頭部的特寫吧,下圖就是。
丹頂鶴:我秃了,但沒變強
有沒有覺得幻滅了?所以有時候真相其實很讓人失望的。
丹頂鶴的雛鳥和未成年丹頂鶴頭頂沒有這塊紅色區域,要兩歲以後才能逐步顯現出來。
成年以後,雄性丹頂鶴的紅色秃頂(有點不忍心這麼說)比雌性丹頂鶴的顔色更加鮮豔,特别是繁殖期,這塊紅色區域還是雄性丹頂鶴求偶的重要指标,頭頂顔色越紅的雄鶴就越讨雌鶴歡心。
但光有這塊紅腦門兒還不行,歌喉和舞姿也是雌鶴對雄鶴進行考察的重點科目。
鳥界老壽星
另外,丹頂鶴還是長壽的象征。
這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野生丹頂鶴的平均壽命約為三十年到四十年,人工飼養條件下的壽命甚至可達六十歲以上,是最長壽的鳥類之一(不是唯一)。
再聯系一下古代的醫療條件不是很發達,生活條件也很艱苦,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下封建時期各個朝代的人類平均壽命,基本都幹不過丹頂鶴。
也就是說一般條件下,一個人假如有幸獲得了一隻幼年丹頂鶴,一直沒養死的話,這隻丹頂鶴很可能具備給主人養老送終的可能性。
考慮到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這隻丹頂鶴甚至能在這戶人家傳個好幾代。也當真是鳥類中名副其實的老壽星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