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23:45:15

最近,因為應聘保姆時提交的一份“硬核”簡曆,杭州32歲的雙語女碩士劉雙成了網紅。她不僅擅長法語、英語,擁有碩士學曆,此前還有在一家大型企業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曆,年薪30萬元左右。

擁有如此高配的“出廠設置”,卻選擇做一名家政保姆,在許多網友看來,劉雙的選擇顯然不符合“精英人設”,甚至有些大材小用。

但面對質疑之聲,劉雙卻覺得,從事家政行業并不丢人,隻是出于個人愛好,而且自己也有明确的職業規劃,從事家政工作是她創業的第一步。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那些拒絕被編排的人生)1

名校畢業,卻做着在一些人看來頗有些“不入流”的工作,劉雙并非第一人。

17年前,“北大才子街頭賣肉”的陸步軒,就曾引發了一場“名校畢業賣豬肉,是否屬于人才浪費”的社會大讨論,至今仍未停歇。

自陸步軒之後,這些年來,從清華畢業當保安,到研究生賣牛肉粉,知識精英從事“底層工作”的新聞,每每都會觸動輿論的神經,乃至引發“讀書無用”之類的吐槽。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那些拒絕被編排的人生)2

現實中,有人熱衷編排别人的人生,背後折射出了根深蒂固的“文憑崇拜”觀念。

在他們看來,仿佛從名校畢業,如果沒有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沒有一個耀眼的職位,沒有拿到豐厚的薪水,就變成了失敗的悲情人物,就欠社會、家庭和學校一個交代。

盡管21世紀已經進入了第20個年頭,社會觀念變得更加多元開放,但這種“文憑崇拜”或多或少地依然存在,以緻從過去的陸步軒,到如今的劉雙,常常遭遇來自外界的誤解、質疑甚至是否定。

今天,當我們關注高學曆人才的職業選擇時,更理性的态度,其實是抛下過去固有的身份成見,多一分設身處地的共情。

我們或許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察:

他們選擇的這份職業,是否符合自己的個人興趣?

他們能從中獲得哪些成就感、幸福感?

如果這份職業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美好,理想變得更豐滿,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質疑和否定别人的選擇呢?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那些拒絕被編排的人生)3

比如,那個曾經被打擊和嘲諷的陸步軒,如今已經創立了自己的豬肉品牌,身家過億,并在許多大城市有了直營店。

從“給母校抹了黑”的羞愧,到“賣豬肉不丢人”的激情;從曾經被戲稱“北大屠夫”,到今天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極緻,實現“财富自由”,這樣的人生逆襲之路,充滿了成長的正能量,也結結實實地打了某些人的臉。

10多年後,回到母校演講時,老校長許智宏曾回應“陸步軒現象”。他說:“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那些拒絕被編排的人生)4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裡,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像渴望變身的鯉魚一樣,撲通撲通躍進市場,選擇了在别人看來“不入流”、與自己身份不符的職業,對于他們的選擇,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感到“莫名驚詫”。

在陸步軒之後,更年輕的“90後”北大法學碩士張天一,畢業之後和同學在一個37㎡的地下商鋪開起了米粉店,他最初同樣不被看好,甚至在一檔電視節目裡,一位資深的企業家當面質疑,認為碩士畢業賣米粉“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然而,這個“不願意接受安排好的人生”的年輕人,卻在4年裡賣出了1000萬份米粉,5次融資上億元,成了名副其實的“粉霸”。

張天一說,“我們正常人的人生邏輯是這樣的,人的一輩子都是從出生走向死亡,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可能長100年,可能短60年,不過如此,我想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讓我的生命更長一點,更有質感一點呢?”

他給出的答案是,“别走直線,咱走抛物線行不行。”如果這樣去走的話,人們就會發現,同樣是從起點到終點,你的生命長度可能比走直線的人長了三倍、四倍,乃至二十倍。

在他看來,創業賣米粉就是這樣一條走抛物線的人生路徑,會有頂峰,會有低谷,但唯一不變的是人的生命在拉長,在那個黑暗的宇宙圖景上發光發亮的可能性在變大。

人生是别人安排還是自己選擇(那些拒絕被編排的人生)5

清華校歌中有一句歌詞,“識器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在選擇時不要多問西東,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年輕的劉雙和張天一們,選擇什麼職業、如何規劃人生,是他們的自由。

隻要市場有需求,個人有興趣,未來有前途,就是最好的職業選擇。

特别是他們願意放下面子,不盲從,不流俗,更顯得難能可貴,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在敬佩之餘,我們不妨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掌聲。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