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聽我說#關于學校評價問題是擺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面前的一個大課題。有的地方采用簡單的升學率以及學校取得的各級各類成績加權記分。
在實際設計評價項目、評價标準和加分權重的時候,我以為應當考慮到諸多因素,比如說師生比,同一個區域裡邊,有的學校的師生比是10:1,有的學校達到了17:1。不同比例的師生比,教師的工作量和學校的管理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再比如說學校人數,有的學校不到500人,有的學校已經超過了2000多人。評價學校就不能單純拿學校取得的成績來進行衡量。對于一些區域布置的各校都要完成的工作就應當按照平均分進行計算。
有些學校是熱點學校,家長的素質高,生源好,家長高度關注孩子的教育。有些學校是薄弱學校,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多,家長平時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這就要考慮學區與生源等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實施增值性評價。
還有,我覺得學校承擔改建或者改擴建任務,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為了改擴建,可能要由一個校區變成多個校區,教育教學工作會受到沖擊,學校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強溝通與管理。這些因素也應當納入教育行政部門考評學校的範圍之中。
最終無論推出怎樣的标準,在實施的過程中都應當考慮校長們的專業發展。由于評價标準難以做到完全科學有效。在評價學校的時候應當考慮三一律。也就是在按照正常的标準執行三次之後,要考慮那些始終沒有獲得優秀的單位,隻要這些學校也在認真努力的工作,而這些學校的校長們也有專業發展的需求,應該考慮給這樣的學校以适度的激勵。
因為教育工作畢竟是良心活,在評價體系還未經過科學論證的時候,要以調動積極性的激勵表揚為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