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這本書算是我讀過的個人成長類很不錯的一本書了。初中的時候看過太多心靈雞湯,以至于後面看過很多成功學一類的書都覺得索然無味,沒有幹貨。
這本書參考書目30多本,但并不是簡單地複述和羅列,作者通過自己的“精加工”将一些複雜的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用自己的話解釋出來,使其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作者的一本讀書筆記,讀書能讀到這種境界,将自己所學分享給别人也是非常的厲害了。
真的很少看到這種非常實用,而且幹貨滿滿的書了,至少解答了我自己很多的疑問,也将我這麼多年看過的書串聯了起來。這種感覺很神奇,就像是你在異國他鄉遇到了一個陌生人,兩人相談甚歡,結果發現你們居然是高中校友。
為了寫好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我甚至前前後後差不多讀了三遍。這是除《三體》之外,第二本我看了三遍的書。
這個讀書筆記在2020年就想分享了,因為一直害怕自己整理不好,所以一直拖到2022年了。期間因為忘記書的内容又看了幾次,這大概也是看了三遍的原因吧。
希望在暑假之前,能完成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一是給大家分享一些幹貨,二是倒逼自己輸出這些知識,然後強化自己的記憶,這才算是沒白讀這本書吧。
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和焦慮相關。
焦慮的幾種形式
1. 行程太滿太難
日程安排得太滿,自己完成不了的時候就會覺得焦慮。
2. 錯誤對标
自己在零基礎階段,就直視該領域的能人們現在的所作所為,質疑自己的能力不行,讓人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
3. 環境焦慮
因工作、家庭,被迫做自己不想做卻必須要做的事情,這種低效和無力讓人抓狂。
4.難度焦慮
有些書就是很難讀,有些文章就是很難寫,有些知識就是很難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難學……真正能讓你變強的東西,其核心困難是無法回避的,不下決心與之死磕,始終在周圍打轉,時間越長越焦慮。
焦慮的根源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焦慮的本質也契合這一觀點: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
應對方法:
這些說辭就像是正确的廢話,道理誰不懂呢?
關鍵是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沒有耐心的表現:
怎樣擁有耐心?
1.學會延遲滿足
如工作學習的時候想玩手機,立馬遠離手機,任務結束的時候再玩。
這種“後娛樂”的好處是,将享樂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務後的成就感之上,很放松、踏實,就像一種獎賞;就像我們考完一門試後,和朋友出去吃吃喝喝、逛街,遠比平常幹這些事情要快樂。
而“先娛樂”雖然剛開始很快活,但精力會無限發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随着時間的流逝,人會空虛、焦慮。
2.給困難找高大上的“借口”欺騙自己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主動改變視角,賦予行動意義,從而可以“欺騙”自己,讓自己堅持下去(用理性戰勝感性)。
例如閱讀:我不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不是逼自己學習,而是讀這些書能提升自我認知、擴大自己的眼界、有利于個人成長,所以我才要去讀書。
例如運動:我不是為了減肥,我是為了鍛煉身體,有益身心健康,從而主動堅持鍛煉。
從心裡改變自己做某事的看法,要看見自己要做的事情背後的好處和意義,才會一直堅持。
3.了解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我們的天性是知難而退,如果能了解一些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改用理性這把客觀之尺,則會極大提升耐心。
a.複利曲線
複利效應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因此,在面臨困難時,我們需要冷靜面對前期緩慢的增長并堅持到拐點。
b.舒适區邊緣——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
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于舒适區的邊緣,貿然跨到困難區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适區會讓自己停滞。
複利曲線和舒适區邊緣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組合在一起可以讓我們在宏觀上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而且這種力量适用于每一個普通人。
c. 成長權重對比
因為單純保持學習輸入是簡單的,而思考、行動和改變則相對困難。在缺乏覺知的情況下,我們會本能地避難趨易,不自覺地沉浸在表層的學習量中。
對于學習而言,學習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行動、行動之後的改變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層的改變量,那麼在表層投入再多的學習量也會事倍功半;
學習量最容易看到,被滿足,比如讀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天天打卡、日日堅持,努力到感動自己,但就是沒有深入關注自己的思考、行動和改變,所以總是感到學無所獲,甚至會懷疑自己不夠努力,應該繼續加大學習量,結果陷入了“越學越焦慮,越焦慮越學“的惡性循環。
因此,從權重上看,改變量﹥行動量﹥思考量﹥學習量
例如:讀書時不求記住書中的全部知識,隻要有一兩個觀點促使自己發生了切實的改變就足夠了,其收獲與意義比讀很多書但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要大得多。
d.平台期
這個規律表明,學習進展和時間的關系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線性關系(隻要在學,就一定有進步),而是呈現一種波浪式上升曲線(存在一段時間,即使努力了也沒有收獲)。
當知道這些規律之後,更容易在長期遭遇挫敗時做出與他人不同的選擇,繼續堅持下去。因此,耐心不是毅力帶來的結果,而是具有長遠目光的結果。
作者提到的另一種最高級的擁有耐心的方法是:讓“有耐心”成為一種習慣,不需要強制自己即可動手去做,并樂在其中的習慣。這個習慣可以讓挑戰困難成為一種樂趣,試想自己如果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怎麼會覺得厭倦呢?
本篇讀書筆記對應原書第一章内容:《大腦——一切問題的起源》
第一篇讀書筆記就分享到這裡啦,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可以在下方點個贊或者留言與我讨論哦,期待下一篇早日推送出來
另外,《認知覺醒》這本書在微信讀書上即可免費閱讀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