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2:19:32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1

随着國學熱久盛不衰,對于諸子百家的解讀也花式不一,談人生、做生意、解姻緣,似乎都可以在先賢那邊找到理論淵源。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2

是的,這個時代所有的雞湯,都可以在兩千多年前找到“雞因”,然而等而下之左右互搏。若要深究一句他們真的讀懂這些典籍了嗎,想來多半是未必,不過是借着前人的嘴,說着今天的話。

就像子曾經曰過很多,可是他曰的是什麼,在離當時并不久遠的漢代已經頗有争議。然而他終究是要曰給人聽的,那個時代終究有其相對固定的語法規則,弟子們才不至于無所适從。

利用語言學學理分析總結古書疑難辭句,做得最博最精的當屬清代高郵王氏父子,例如王氏父子解釋《詩經·邶風》“終風且暴”,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終~且~”格式的句子的歸納分析來完成。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3

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乾嘉學派的的傑出代表,揚州學派的中堅學者

在從前這種“審句例”的方式對學者個人的博聞強識有着極高的要求,必須從浩瀚的古書中加以搜求。而随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遍覽例句成為可能,而這也是楊逢彬先生十餘年來所作之事。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4

楊逢彬,語言文字學研究者,湖南長沙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文字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他是國學大師楊樹達的嫡孫,文史名家楊伯峻的堂侄。

郭錫良先生稱贊他的《論語新注新譯》“的确是在語法系統規律指導下的‘殚精竭慮’之作,在楊伯峻《論語譯注》的基礎上,無疑又跨進了一大步”,而後者始終是各大高校論語課程指定參考用書。

不以情理、義理、曆史事實來斷定詞意,而是采取可重複、可驗證的科學研究方式來鎖定分析。這種訓诂學上的進展無疑有助于我們反過來重新認識孔子,糾正某些習以為常的錯誤認識。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後又定時複習它,不是很高興嗎?……”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5

【考證】學而時習之:時,周秦時期“時”如果用作狀語,意義略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的“以時”,是“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适當的時候”。何晏«集解»引王肅說:“時習,學者以時誦習之。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怿也。”朱熹«論語集注»把它解為“時常”,說“時習者,無時而不習”,是用後代的詞義解釋古書。

【敲黑闆】時是按時、定時,而非時常之意——是否讓你想起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自律給我自由,學習讓我快樂。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6

2.7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

【譯文】子遊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是說能夠養活父母,而且父母的狗和馬也能夠得到飼養。父母、狗和馬全能夠養着,若不對父母心存敬畏,用什麼去區别贍養父母和飼養狗、馬呢?”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7

【考證】今之孝者……何以别乎:這一章“子曰”後的一段話,傳統的标點大多與此類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楊伯峻«論語譯注»)。其中的關鍵,乃是«論語»時代語言中的“至于”是否“具有輕微轉折作用的連詞”,即“談到”“說到”“講到”。

1.到先秦漢語末期,具有輕微轉折作用的連詞“至于”,它所銜接的,必須是較長的一個語段,“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的“至于”,不具備這一條件。

2.在«論語»成書年代的漢語中,随着“至于”的賓語由處所擴展到人物和謂詞性結構,“至于”由“到達”義已經虛化出了“一直到”“擴展到”“甚至于”“以至于”的意義。

3.“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的“至于”,其分布條件與表達“一直到”“擴展到”“甚至于”“以至于”意義的“至于”是相同的。

4.«論語»成書于戰國早期,與具有輕微轉折作用的連詞“至于”形成的戰國中、晚期,時代上有距離;而與表達“一直到”“擴展到”“甚至于”“以至于”意義的“至于”,時代則完全吻合。

5.因此,這一章應當标點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可直譯為:“現在的所謂‘孝’,是說能夠養活父母,甚至于[能養活父母的]狗和馬。父母、狗、馬全都能夠養着,如果不對父母心存敬畏,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有什麼區别呢?”

6.何晏«集解»引包鹹的另一說:“人之所養,乃至于犬馬;不敬,則無以别。”用“乃至于”對譯“至于”,這和我們的标點及今譯,也完全吻合。

【敲黑闆】孔子因材施教,子遊生性較為飄逸,因此侍奉父母缺乏敬意。如果“至于”表轉折,則“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并舉,表意上已是極其不敬,恐怕不妥。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8

子遊治理武城,弦歌之聲不絕,孔子贊其“殺雞用牛刀”

7.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記住知識,學習永不厭棄,教人不知疲倦,[如能做到這些,]那我孔丘又算得了什麼?”

【考證】何有于我哉:

“……于我何有”與“何有于……”皆為«論語»時代的習語,前者表示“對于……有何難”,是“不難之詞”

後者則表示“……又算個什麼”“……又算得了什麼”。如:“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吉若獲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諸遊?”(«昭公元年»)“将奪其國,何有于妻,唯秦所命從也。”(«國語·晉語四»)“君若不鑒而長之,君實有國而不愛,臣何有于死,死在司敗矣!惟君圖之!”(«楚語下»)“人情非不愛其子也,于子之不愛,将何有于公?公喜宮而妒,豎刁自刑而為公治内。人情非不愛其身也,于身之不愛,将何有于公?”(«管子·小稱»)

“于子之不愛,将何有于公”“于身之不愛,将何有于公”的意思是:“他連自己兒子都不愛,主公您又算個什麼”“他連自己身體都不愛,主公您又算個什麼”。馀類推。皇侃«義疏»:“又一雲,人若能如此,則何複須我?故雲‘何有于我哉’也。”

“何有于我哉”也就是«孟子»“人皆可以為堯舜”之意。«子罕»“出則事公卿”章(9.16)的“何有于我哉”與此章相同。

【敲黑闆】這句話一向被視為孔子的自诩或自謙之詞,即“于我有何困難”和“我又做到了多少”,而通過語言學的解釋換個角度看,它其實是孔子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君子在德不在位。

9.8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譯文】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呢。有個種田的向我求教,很誠懇的樣子;我從他那個問題的頭和尾去盤問,[才領會到很多意思,]然後盡量地告訴他。”

【考證】空空如也:很誠懇的樣子。“空空”即«論語·泰伯»的“悾悾而不信”的“悾悾”,誠懇貌。疊音形容詞和形容詞疊用是兩種不同的語法形式,前者如“堂堂正正”的“堂堂”,後者如“好好學習”的“好好”。“堂堂”不是“登堂入室”的“堂”的疊用,“好好”卻是“好學生”的“好”的疊用。據著有«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曆史發展»并獲佳評的石锓先生面告,先秦時期,形容詞疊用一般不轉化為“~~如”。如此則“空空如”的“空空”,很難認為是形容詞的疊用。在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一點之前,我們隻能将它視為疊音形容詞;而疊音形容詞,不是字形與音義對應的,可以有多種寫法,“空空”就是“悾悾”。

先秦兩漢典籍中“空空”“悾悾”常見,都是“誠懇”的意思。«呂氏春秋·慎大覽»:“得道之人,貴為天子而不驕倨,富有天下而不騁誇……匆匆乎其心之堅固也,空空乎其不為巧故也……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大戴禮記·主言»:“君先立于仁,則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婦空空,七者教之志也。”«太玄經·勤»:“次二:勞有恩,勤悾悾,君子有中。”«經典釋文»此處雲:“‘空空’,鄭或作‘悾悾’,同,音空。”

因此,我們不能把«論語»的“空空如也”理解為“什麼都沒有”“一點也不知道”。至于現代成語“空空如也”表示什麼都沒有,那是後世“重新分析”所緻,正如“桃之夭夭”變化成“逃之夭夭”一樣,隻是後者連文字也變了。

【敲黑闆】這句曆來難解,是鄙夫空空還是孔子空空,是叩鄙夫的兩端、孔子的兩端還是事情本身的兩端……甚至有人解讀為孔子如何應付鄙陋之人,然而遍觀《論語》,孔子從不以居高臨下的姿态、或是一成不變的答案敷衍求問者,他的許多言論自然妥洽,或許就是這樣抛棄既定成見叩其兩端的結果。

17.25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譯文】孔子說:“隻有女子和小人是難得打交道的,親近他們,便會無禮;疏遠他們,又會怨恨。”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9

【考證】女子:有人解這一章的“女子”為“你的兒子”“您這位先生”,可是除此章的“女子”之外,他們卻未能提供先秦古籍中還有哪些“女子”也可解作“兒子”“先生”的書證,其說不能“揆之本文而協,驗之他句而通”,不待言矣。王力«漢語史稿»說«詩經·小雅·斯幹»“乃生男子……乃生女子”,“其中的‘男子’‘女子’實在等于說‘男兒子’‘女兒子’”;但«斯幹»的時代較早,«論語»未必如此。«論語»«左傳»時代,女子都是指女性。以«左傳»為例,“女子”既指老年的哀姜(«僖公元年»),又指剛出生“赤而毛”的女嬰(«襄公二十六年»),還指年輕的季芈(«定公四年»)和中年的辟司徒之妻(«成公二年»),其實就是女性的意思,可不必今譯。

試對解“女子”為“您這位先生”之說稍加分析(吳正中、于淮仁«“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正解»,載«中國哲學史»1999年4期),該文讀“唯”為“堆”,進而讀作“對”;解“女子”為“您這位先生”;讀“與”為“欤”。那麼,“唯女子與”就解作“對!您(這位)先生(說的是對的)啊”。

如果對“分布”稍加考察,就會發現此說之謬。除了上文所說«論語»«左傳»時代,“女子”都指“女性”之外,“唯……與……V”(V指謂詞性結構)乃一常見結構,都是“隻有……和……V”的意思。例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陽貨»)“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成公二年»)

【敲黑闆】許多援護孔子的人都要在這句話上大做文章,在全稱特稱等問題上糾纏不休,其實《論語》本不是萬世不變的至理,儒家高度強調自我實現。而在男權社會裡,女子和小人有個共同特點,即不得不将自己的喜怒哀樂高度寄托于他人合作的基礎上。其啟示就在于,必須提防迷失自我為他人的附屬,迷失為權力結構中可有可無的存在。

限于篇幅書中新見不可盡述,作者做了14年冷闆凳的結晶多少值得一看,為了方便讀者參考更在書後附有疑難詞句索引,相信那些困惑你多年的疑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10

論語68個經典語錄翻譯(那些耳熟能詳的論語)11

《論語新注新譯》

作 者:楊逢彬 著

以王氏審句例的方法,

曆時14年,考證197個疑難問題,

全新出版以飨讀者。

- 版權信息 -

編輯:黃泓

觀點資料來自

《論語新注新譯》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