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很多仁人志士通過造景、刻石頭同泰山結緣,流傳至今。
比如施天裔建的最美石坊---岱廟坊、魏祥的“龍門”石刻似遊龍騰雲、徐宗幹的泰山孔子廟門聯蒼勁有力、曆下名士劉廷桂的借“蟲二”廣為人知、宋摩崖上翟濤毀字複刻“德星岩”的故事等,都成了泰山文化的一部分。
最近發現,在泰山上造景最奇妙、刻石最用心的則是明代都禦使萬恭,看看他的功績:泰山之巅的極頂石是萬恭讓其重見天日;泰山最幽處的高山流水亭是萬恭現借景造亭的傑作;而“高山流水記”、“水簾”、“暴經石”等石刻,有橫寫有豎寫、在峭壁在河床,甚至隐匿水簾中,力求每一景都巧奪天工、每一字都費盡心思的完美。
萬恭(1515~1591),字肅卿,别号兩溪,江西南昌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曆任光祿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兵部左侍郎兼都禦使等職。少時被稱神童,長大強毅敏達。明壽王過世時,萬恭到南京,宮内有人讓其對王妃行禮,萬恭怒斥:“禮不朝後,況妃乎!”,極富個性。隆慶六年(1572年)被任命主抓治水,後被劾罷官,在家閑賦十八年離世。
萬恭在治水的三年時間裡,做了三件大事,以至于到現在讓人津津樂道。
1. 萬恭治水三年,成績顯著。萬恭創造了“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的理論,将數千年治理黃河的思想由治水轉變為治沙為主、水沙并治,認為黃河的根本問題在于泥沙,治理多沙的黃河,不宜分流。因為“水之為性也,專則急,分則緩;沙之為勢也,急則通,緩則淤”。黃河隻有合流,才能“勢急如奔馬”。必須因勢而利導,用堤防約束就範,使之入海,達到“淤不得停則河深,河深則永不溢”的效果。
萬恭治水三年,成績顯著,并且寫成《治水筌蹄》,是治理黃河、運河的水利名著,并被稱為成為中國曆史治水十大名人之一。
萬曆二年(1574年)被劾罷官,令人遺憾。
2. 萬恭讓泰山之巅的極頂石重見天日。同樣隆慶六年(1572年)年,萬恭所立《表泰山之巅碑》載:“隆慶壬申……臣恭……陟山巅,谒天宮,忽缁衣……招餘曰:‘是泰山巅石也。’餘異之,……亟命濟倅王之綱撤太清宮,徙于後方,……撤土,巅出之。巅石博十有一尺,厚十四尺有奇,聳三尺,戴活石焉。……夫約泰山而束之,巅已奇甚矣。又摩頂而戴之石,斯上界之絕頂,青帝之玄冠也。”
該碑記載萬恭到達泰山之巅、敬奉太清宮時,有人告訴萬恭極頂石在太清宮内,非常吃驚。遂當機立斷讓人把太清宮建築整體北移,然後清理土石,極頂石得以露出,詳細測量了尺寸,讓土石之下的極頂石重見天日。
圖:萬恭北移太清宮,讓土石之下的極頂石重見天日
3. 萬恭在泰山最幽處的經石峪,造景多處,多處成經典。萬恭除了北移泰山最高處的太清宮、重現極頂石外,在泰山最幽深的經石峪,環繞經石峪刻石建亭一圈,建亭題字,造景多處,多處成經典。
泰山上石刻集中的景點,一處是雲步橋,這裡儒釋道三教石刻衆多,琳琅滿目。另一處則是經石峪。
萬恭在經石峪《金剛經》石刻的臨近處,建高山流水亭、題“高山流水記”,并且山澗流水處寫“水簾”、“暴經石”等多字。萬恭治理河道常在現場,在泰山經石峪的建亭題字處,也是精挑細選,并且寫得一手好字,再把“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融到景點裡,以達最佳效果。其在“高山流水”所記的題刻細節:
關于“暴經石”石刻:
“餘乃大書“暴經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勝。”
關于“水簾”石刻:
“北聳石岩,皆斬截而成,澗泉漫石而下,以懸于空岩,若垂萬珠焉,餘辄大書“水簾”字,深刻之,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觀也。”
而萬恭設計的高山流水亭也富有特點,石亭全部為石質,通高3.3米,寬2米,為正方形,周邊四根石柱,下有四根踢腳石,上面石橫梁、插闆、脊石橫梁各四根,亭頂坡面極平緩,頂部有一四方形石脊。亭内橫梁上方刻“高山流水之亭”,亭外橫梁上方寫有“源頭活水”。
正面兩柱門聯也富有詩意:
“天門倒瀉一簾雨、梵石靈呵千載文。”
所以當下雨時節造訪高山流水亭,遊者會體會到萬恭五百年前的感悟:“下雨時,雨水猶如天門上倒下的水簾,水簾漫過經石時,似乎在大聲吟詠石上的千年佛經。
在石亭原址西有一巨大石壁,崖高5米,寬8.7米,刻有萬恭撰書的《高山流水亭記》,共有三十二行,字徑12厘米,上書“高山流水”四個大字,字徑約1米,書法渾厚古樸,與經字相映成趣,為刻石佳作。全文如下:
餘既表泰山之巅,掠泰麓而南下,則憩曬經之石。石廣可數畝,遍刻梵經,皆八分書,大如鬥,不知何代所為。近有好奇者,則刻《大學》聖經于上端以勝之。餘乃大書“曝經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勝。北聳石岩,皆斬截而成,澗泉漫石而下,以懸于空岩,若垂萬珠焉,餘辄大書“水簾字,深刻之,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觀也。已乃穿澗水而西,得石壁,高約十五尺,廣約四十尺,夷出天成,下擁石基。餘東向而立,則水簾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數十株,蔚蔚繞其右。餘遂依石壁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版,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萬祀焉。餘嗜鼓琴,辄顧從者曰:“夫是倚泰麓之壁也,斯不亦高山乎?夫是臨水簾之泉也,斯不亦流水乎?為子援琴而弦之,邀泰山之神,聆廣陵之散,若将巍巍乎志在高山也,又洋洋乎志在流水也,是謂神品,亦謂神解。”從者悅,遂命之曰“高山流水之亭” 。
圖:萬恭所題:高山流水及題字,大字雄奇,景色别緻,依高山,臨流水
圖:高山流水近景
圖:高山流水亭全景
圖:高山流水亭“源頭活水”及門聯
圖:橫卧河床的“暴經石”
圖:隐匿水簾中的“水簾”,左側則是大名鼎鼎的“枕流漱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