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我對《燕歌行》如此鐘情,愛它,愛到了想要将它鑽研透的地步,我愛詩歌,但是和《中華好詩詞》裡的那些記憶高手不同,我不貪心,我那微薄的記憶力不足以讓我将上下五千年的詩詞歌賦全都記住,我隻鐘情地愛着《燕歌行》,所以我想要一個字一個字地鑽研它,将它琢磨透。是的,你很快就會明白我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講“燕”字吧,很多人在說到《燕歌行》中的“燕”字時,會聯想到燕地,我們從高适的《燕歌行》也的确可以看到,他寫的是燕地的情景,但是,要知道《燕歌行》乃是曹丕所創,而并非高适所創,所以根據高适詩歌的内容來理解《燕歌行》的“燕”字,未免有失偏駁,我們還是要從曹丕的《燕歌行》入手思考這個問題。
曹丕的《燕歌行》寫的是女子思念之情,和燕地并沒有什麼關系,他這《燕歌行》中的“燕”字很有可能是燕樂的“燕”字,燕樂是一種宮廷音樂,意思是燕享之樂,主要描寫的題材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等内容。沈約的《宋書》中有記載說:“周又有房中之樂,秦改曰壽人。其聲,楚聲也。”燕樂的起源乃是周代的房中樂,所講述的内容是男女情愛。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曹丕《燕歌行》的文字中得到驗證,可以看到,曹丕的《燕歌行》主要所寫的也是男女之間的情愛之事,它反映的是女子思念的主題,這和燕樂之“燕”正好吻合。由此可見,《燕歌行》的“燕”和“燕地”無關,而和“燕樂”有關。
你瞧,現在我已經明白了“燕”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歌”說的是什麼吧,是的,我說過了,我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探索。其實,要明白這個“歌”字,我們還是應該和後面的“行”字連起來看,也就是“歌行”,我們知道,在詩歌中有一種詩體,叫做“歌行體”,這其實就是一種從古代樂府發展而來的題材。但是歌行體的詩歌很多都并不入樂,而且也不沿襲樂府古題,它們在詩歌的格律方面比較自由,有的甚至字數都不規整,它們是雜言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李白,他就十分擅長撰寫歌行體的詩。但是,這并不是說,歌行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曲調,後世的歌行體詩歌之所以沒有曲調,很可能是因為原本的曲調佚失了,或者是出于文人拟仿之作。而曹丕所創的《燕歌行》卻很有可能也是有曲調的,由于《燕歌行》和“燕樂”有關,所以其曲調可能也和燕樂的曲風有關系。
在《樂府詩集》的《短歌行二首六解》中有這樣的一句:“此曲聲制最美,辭不可入宴樂”,從這一句中我們可以看到,和《燕歌行》的時代相近的《短歌行》原本就是配了樂曲的,甚至還說此曲是文帝的哀辭,在燕樂的時候不适合使用歌辭演唱雲雲,由此可見,在當時人們對《短歌行》的音樂性更為重視,甚至有曲無辭也可。
而曹丕的《燕歌行》很可能是仿造當年魏武的《短歌行》,他開始作四言歌行,而後由于建安時期五言詩漸漸流行,他開始過渡到創作五言詩,甚至跨越到創作七言的《燕歌行》。
你看,我将《燕歌行》這三個字托在手中,細細地摩挲,仿佛已經将它琢磨透了。可是,此時的我卻不由得有些怅然,因為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隻是它的歌詞,可是,對于它的曲調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根本無法知曉,無法弄清楚宮商角徵羽這幾個簡單的符号是如何排列的,《燕歌行》的曲調究竟應該是悲傷還是歡悅。于是我決定再研究一下《燕歌行》的曲調。
《燕歌行》原本是一個樂府題目,相傳它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此前從來都沒有過記載,所以相傳這就是曹丕自己開創的曲調。《燕歌行》作為樂府詩歌,自然是有曲調的,隻是由于古代缺少能夠直觀記錄音樂的錄音設備,所以我們現在根本無法得知《燕歌行》的具體曲調是怎樣的,不過,我并不會因此而屈服的,其實在各種史書的《樂志》和其他一些文史資料中,我還是可以看到《燕歌行》的音樂具有怎樣的特點。
既然《燕歌行》屬于《相和歌》,那麼我就從相和歌入手吧。“相和歌”這個名詞最早見于漢代,是一種在街陌謠讴傳唱的漢族音樂,根據《宋書》記載,它主要用絲竹相和,執節者歌,在宴會、宮廷朝會甚至祭祀活動中,都會演唱這樣的曲調。曹魏時期,宮廷朝會等用的燕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曹魏不僅吸收了漢朝的相和歌等舊曲,而且還自度新曲,并使得它們彼此之間融合,漸漸地形成了後來的清商樂。
這時候我注意到了另一個詞語,就是“清商樂”,關于清商樂的來源,大家主要認為這是起始于漢代樂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調,三調包括平調、清調、瑟調,清調以商為主,舉清商以代表三調,故稱清商三調。而《燕歌行》屬于《平調曲》,自然也屬于清商樂中的一種了。
由于《燕歌行》屬于曹丕自創的曲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清商樂之所以在後世廣為流傳,很可能和魏三祖是分不開的,正是由于他們不僅繼承了漢朝樂府原本已經有的清商樂,而且還自行編創曲調,清商樂才廣為流傳,成為宮廷雅樂。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其他的文獻資料,從中得到一些答案。在《隋書?音樂志》中對于魏三祖所創的曲子,有過這樣的一段記載,說的是:“清商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并漢來舊曲。樂器形制,并歌章古辭,與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通過這段叙述我們可以得知幾個問題,那就是至少在魏三祖的時代,就已經有了清商樂了,而且魏三祖将一些舊曲和自己所作的新曲合并在一起,始稱為清商樂,這些所創作的新曲,很有可能就包括了《燕歌行》。由此可見,《燕歌行》可以算是承上啟下的作品,它不僅是繼承了古樂府宮廷燕樂,也可以說是清商樂的一種。
《魏書》中有一段記載,說的是:“初高祖讨淮、漢,世宗定壽春,收其聲伎。江左所傳中原舊曲,明君、盛主、公莫、白鸠之屬,及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總謂清商。”通過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在北魏高祖、世宗的時代,清商樂已經基本定型了,北魏皇帝秉承中華雅樂的傳統,将各地的音樂融合起來,總稱為清商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