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着10年高血壓病史,還因為腦出血偏癱的老人,沒想到,做康複鍛煉時,摔了一跤髋部又摔骨折了……偏癱老人的骨折手術到底能不能做?徐州仁慈醫院關節科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答!
偏癱病人的手術,基本是外科醫生“禁區”
63歲的孫老太是賈汪區青山泉鎮人,2個月前第二次腦出血後左側身體偏癱,結果,上周老人在樓下鍛煉時,被路面一塊凸起一絆,控制不住身子摔倒(這也說明,偏癱老人鍛煉時家人守護在側有多重要!),老人左髋部着地,當時便感覺到摔倒的部位疼痛,左腿麻木,不能動彈。後來,家人把她送到當地醫院拍片,顯示左股骨頸骨折。兒女随即把她送到徐州仁慈醫院關節科治療。
關節科是邱東新副主任醫師當班,邱醫生馬上為孫老太進行了仔細的檢查,老人髋部骨折無疑,詢問病史,孫老太10年前就有過腦出血經曆,2個月前再次腦出血導緻偏癱,還有10年的高血壓病史,一直在用藥。一般這種情況,醫生不會輕易下決心進行關節置換手術。“關節的穩定需要周圍有力的韌帶、肌肉力量來維持,而偏癱的病人肌肉力量極差,人工關節裝進去之後,沒有周圍肌肉的約束,很容易因為松弛導緻關節的脫位。這樣的手術,對于絕大多數的外科醫生來說,是禁區。”邱東新醫生解釋說。
手術團隊反複評估,偏癱老人成功更換髋關節
面對這種情況,邱東新醫生手術團隊将可能出現的手術風險,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了反複溝通。孫老太一家人手術意願比較明确,老人這次摔傷正好是腦出血後兩個月,本來就在想方設法做康複,摔傷前,剛剛可以勉強下地,如果再不做手術,家人擔心以後就更沒有康複的可能,隻能躺在床上了,可以說毫無生活質量而言。 同時,她們看過邱醫生團隊的手術報道,了解到邱醫生多次成功為90多歲高齡的老人完成髋部骨折手術,對手術團隊的技術很有信心。
在這種情況下,徐州仁慈醫院關節科經過反複論證以及專家評估,最終決定幫孫老太進行髋關節置換手術。如何解決偏癱老人術後可能出現的關節脫位問題呢?邱東新手術團隊經過多次術前讨論,反複對比,選擇了一款比較特殊的關節置換假體,相對來說這一款假體比常規的假體脫位率要低。同時,保證手術中的精準操作,保護好韌帶、肌肉,維持好肌肉适度的張力,術後再進行詳細的康複指導,确保手術的良好療效。
經過手術團隊的努力,孫老太成功更換了髋關節,老人在關節病區休息了三天,就在醫生的鼓勵下下床行走,康複情況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快速。
孫老太住關節病區6床,明天就要出院了。護士吳晶晶一走進病房,先看見一台患者家屬新買的助行器,“這沒安裝好,扶着不穩哪,多不安全!”吳晶晶一邊提醒,一邊蹲下,噼裡啪啦幾下就把助行器調整到最佳狀态。孫老太正坐在寬敞的躺椅上,兒子、老伴都在。看見吳護士,孫老太早早伸長了手,一把拉過她。接下來的十幾分鐘時間,就是兩人手拉着手,互相捧逗的“大段子”。吳護士不斷提醒術後回家康複事項,孫老太不斷“打岔”,老人的兒子和老伴就在一旁笑。吳護士讓老人下地走走,老人“賴着”不下來。“在家可不能一直賴着,得下地走。手術效果好,康複鍛煉也不能少。”吳護士認真對老人一家說。
高齡老人骨折要不要手術?聽聽醫生怎麼說
和孫老太遇到的問題一樣,很多老人遭遇骨折後,對手術還是保守治療左右不定,聽聽專業的骨科醫生是怎麼說的?
邱東新醫生:“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我們醫學上稱之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指的就是這種骨折帶來的生命威脅。如果不手術,1年内患者死亡率可達到30%以上。所以隻要不是絕對禁忌(指的手術風險極高),我們都建議手術治療。一旦康複,還有恢複正常生活的希望。門診上,我們也有碰到很多一開始也覺得年齡大了,不願意做手術,也不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結果回家躺了兩個月後,還是疼痛難忍,再回來做手術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