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再遊玄都觀賞析

再遊玄都觀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4 03:26:44

再遊玄都觀賞析(賞析文吉兒悠遊造化)1

再遊玄都觀賞析(賞析文吉兒悠遊造化)2

悠遊造化:也談《雪夜訪戴》

文/文吉兒

《世說新語·任誕》載: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隐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真名士,自風流。王子猷,即王徽之,乃王羲之第五子,魏晉人士。衆所周知,當曆史進度發展到一個新時期,自然而然會萌生新的社會思潮。這一時期人文精神的變化,偏向于纖弱的、柔軟的、天真的,是一種近乎空靈的精神境界,士人的風貌氣韻與審美觀念也是暗合于此,放浪而不拘,率真而任誕,清隽而通脫。“雪夜訪戴”即表現晉代士大夫“雅興”一面最為著名的故事,不僅成為文壇佳話,更是後世畫家筆下的偏愛題材。

雪後初霁,月色皎潔,路遙夜深,墨色朦胧。淺淡文字,帶起思維的流動與升華,冰封世界,喚起生命的浪漫與熱情。近乎白描的叙事節奏,所傳遞的思想卻是遠超于物像的,而語言的平淡,又營造了意象空間的豐富構圖,從而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奇特表述方式,讀來令人頓覺心胸開闊,一片天地澄明。

通篇寥寥幾筆,其所涵蓋的文學意象卻意韻深遠。具體來看,“夜雪”“酌酒”體現的恰是生命的歡暢和精神的高層次追求;“彷徨”“皎然”之中又傳達了一種令人迷茫又迷醉的人格美感;直至“不前而返”之句,頗有一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清寂灑脫,達到了全篇最敏感之處;而最後的話語更像是歎息式的解說,仿佛講了明白,但更多的卻是難以言說,令人不得不去琢磨故事的弦外之音。

所謂:“性之所至,率性而為。”這種行為上的“因感而發”,并非矯揉造作,而是表達了一種深刻的性情之美。正如《中庸》開宗明義:“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的自然禀賦即“性”,遵循本性行事即“道”。古代文藝理論講究“筆墨之道,本乎關情”,情蘊美,美涵道,大量傳承文獻證明,中國文學對美的闡釋并非隻在詩詞曲賦,這樣的短章小品同樣充滿了獨特的東方哲思美感。

“雪夜訪戴時,未至已選返。”東方哲學的精髓,恰在如此這般的人與道的志趣交流。樂于崇高的情操追求,将其揉碎、化開,真正融入到生活言行之中,充分彰顯人性旨趣。看似雲淡風輕的表象,内在蘊涵着巨大能量,那是烈焰般的生命激情,擁有着無法直視的豔陽光芒。不随俗,不媚俗,胸中飽有真趣,最混亂也最自由,這是社會意識在人文主體的思想積澱,也是對人性解放的最好注腳。

造化抒個性,心源自悠遊。這般純粹心境,一筆寫意人生,奔放而含蓄,平常而高雅,它是模糊的,更是美妙的。穿過曆史時空,今人仍然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見素抱樸”的精神特質,而那正是美的本質,也是值得人們畢生追求的心源法則。

再遊玄都觀賞析(賞析文吉兒悠遊造化)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