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群島( 俄語 :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 / Kuril'skie ostrova; 日語 :千島列島 / クリル列島; 英語 :Kuril(e) Islands),位于俄羅斯遠東 堪察加半島 與日本北海道島之間,将 西北太平洋 和 鄂霍次克海 分隔開來。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千島群島現屬俄羅斯 薩哈林州 管轄。愛努族(阿伊努族)為當地 原住民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千島群島,西太平洋北部,在堪察加半島頂端的洛帕特卡角與北海道東北的納沙布角之間有一串珠狀的島嶼所形成的的弧形島群。它連接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西瀕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由占守島、幌筵島、新知島、得撫島及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後四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為俄日争議島嶼)等近4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15600km²。大小島嶼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條奇特的"島鍊",正好是太平洋與鄂霍次克海的天然分界線。群島南北綿延達1200餘公裡,島上火山縱橫,地勢崎岖,海岸線曲折、陡峻。千島群島之間有多條海峽。島弧一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達10542米。群島中擇捉島最大,面積3139km²,有海灣10餘處,可停泊大型艦船。
千島群島
有太平洋火環之稱。地震頻繁,平均三天一次,多為海底地震,強震之後伴有海嘯。各島山峰聳立,地勢崎岖,千米以上高峰40餘座,阿萊德山最高,海拔2339米。島上河短流急,多石灘、瀑布。群島海岸大部為懸崖陡壁,岸線曲折,近海水深,有良港。擇捉島單冠灣水深港闊,适于大批艦艇隐蔽停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襲擊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曾集結隐蔽在單冠灣。蘇聯在國後島和擇捉島建有機場,可供重型轟炸機起落。
千島群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頻繁。島弧瀕大洋一側為千島海溝。各島均為火山島,主要由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火成岩構成。以山地地形為主,平均海拔500-1000米,火山衆多,已知有160座,其中活火山35座。最北部的阿特拉索夫島上的阿萊得火山,海拔2339米,為島群最高點。
氣候特征
群島受季風影響較大,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潮濕。平均氣溫:2月-6~ -7℃,最低達-25℃;8月10(北部)~17℃(南部)。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全年多霧,夏季尤甚。12月至次年4月,多西北風,風力4-6級。千島海流流向西南,流速0.3-1.2節。
溫涼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寒冷,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北部10℃,南部17℃,最冷月2月平均氣溫-6~-7℃,最低氣溫-25℃。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夏季稍多,約占年降水量的30%-40%。受千島寒流影響,太平洋側較冷,持續多霧;對馬暖流則使南部島嶼西側溫暖。冬季,受阿留申低壓的吸引,氣旋頻繁過境,經常有暴風雪,有時一天降雪深度可達1.5米。河流短小湍急,水量豐富,秋季水位較高。湖泊主要為火口湖和湖。植被貧乏,主要是小葉林和高草,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較少,共有近千種植物。中部和北部有赤楊、偃松和岩高蘭等,南部分布着嶽桦和千島竹組成的矮曲林,西南部有雲杉、冷杉混交林和落葉松稀林以及長有藤本植物的落葉闊葉林。土壤是生草土、草甸土和沖積土,森林中主要是含有大量火山碎屑物的弱灰化土。群島陸上動物貧乏,主要栖居着棕熊、狐、狼和金花鼠等。鳥類豐富,集聚在海岸峭壁上,常形成"鳥市"。海生動物多,有海狗、海獺和海豹及鲑魚等經濟魚類。有鐵、銅、金等礦藏。
自然資源
千島群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四島位于冷、暖流交彙處,水産豐富,漁業發達,是世界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國後島産大蟹、海參,擇捉島是捕鲸基地,地下礦産也非常豐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四島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四島擁有許多天然良港,這些港口港闊水深,可長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較有名的有色丹島上的斜古丹港,擇捉島單冠灣的年蔭港和天甯港。
戰略地位
千島群島為俄羅斯在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島群,
千島群島
位于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西臨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為鄂霍次克海的東南屏障,扼鄂霍次克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全長1200公裡,由兩列大、小千島群島組成,中間有多條海峽。島弧一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為10542米。群島中以擇捉島最大,面積3139km²,有海灣10餘處,均可停泊大型艦船。俄羅斯在幾個島分别建有機場或潛艇基地。
千島群島中的主要島嶼有占守、幌筵、新知、得撫等島以及與日本有争議的北方四島(擇捉、國後、齒舞、色丹)。各島以山地為主,海拔500-1800米。氣候濕潤,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多霧,是千島群島自然環境的顯著特征。這是因為群島附近海域為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彙之地。前者從白令海經千島群島東側洋面南下,後者從赤道海域帶來大量熱能與潮濕水氣,沿着日本列島外側長驅北上,二者在千島群島東南方的洋面上相彙,互相滲透,相持不下,形成了"海洋鋒區"。在這種海洋鋒區的兩側,溫度差異大,很容易生成霧。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使千島群島和北海道一帶,成為太平洋上有名的"霧海"。春天和秋天海霧分布的範圍最廣,出現頻率最高,因為在這兩個季節裡,千島群島及附近海面盛行南風和西南風,日本暖流所攜帶的大量暖濕氣體,随風飄送到冷水海面的上空,形成了大量的霧氣。
千島群島附近的海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漁區--西北太平洋漁區的核心部位。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黑潮)交彙,在它們的接合處形成了"潮鋒",海流中大量的浮遊生物又為魚類提供了餌料,魚群十分集中。日本的漁民大多在這個漁場捕魚,盡管大霧漫漫為捕魚帶來了衆多不便之處,但是那豐富的鲑魚和鳟魚實在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使千島群島附近千帆競過,形成一派熱火朝天的捕魚場面。
島民狀況
島上居民
千島群島上居民以阿伊努人居多,主要從事捕魚業和林業。南部島嶼飼料很多,可發展畜牧業,北部隻适宜于狩豬。宜耕地多種植馬鈴薯和蔬菜。主要經濟中心是庫裡利斯克。 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紀時被稱為"毛人",因為他們的特征是皮膚比較黑,毛發濃密而長,有波紋,臉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成年男子身高約1.6米。他們的面孔具有歐洲人的特征,語言與毗鄰的各民族和國家的語言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男人留着紅胡子。
島民文化
千島群島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節日和祭祀活動,最有名的是"熊祭",他們喜歡用鑿子在剝了皮的圓木上雕刻動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稱之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産,善于刺繡,喜愛舞蹈。他們創作了不少詩歌,憑着記憶代代相傳。有一部分從曆史上流傳下來的阿伊努族語的長篇叙事詩,内容豐富,朗誦一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語言--阿伊努語,屬抱合語,這是一種獨立的語言。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隻有愛斯基摩人和美國印第安人使用抱合型語言。
人種探源
他們穿的衣服很象居住在極北地區的部族的服裝,他們的傳說故事和流傳的衆多叙事詩歌,與大洋州和澳大利亞各土著居民的民間(口頭)創作有許多共同的地方。總之,這種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議,至對這一現象也未作出解釋。
有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新石器時期早期(約六七千年以前)就從東南亞遷居到日本。某些學者認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們在某個時期控制了遠東廣大地區後分布在本州諸島。從公元7世紀後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稱為"蝦夷",系夷狄之意,大約從公元14世紀中葉起逐漸地改稱為阿伊努人。"阿伊努"一詞,在該族語言中是"人"的意思。從16世紀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遷移到庫頁島一帶。在17-18世紀,阿伊努族大部被消滅,今天僅剩下不足兩萬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钏路等地,少數遠移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一帶,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被迫同化
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漁獵為生。公元18世紀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島,開辟了十幾個漁場,同時實行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變風俗習慣,剃去胡須、潔發、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換姓。19世紀以後,日本開始對北海道等各島進行開發,普及大和民族的文明。這樣一來,阿伊努人的傳統生活方式進一步發生了變化,他們放棄了傳統的捕漁和打獵,成了過定居生活的農民。
最大島嶼
千島群島風光
群島最大島嶼擇捉島長200公裡,寬約30公裡,面積3139km²。地形陡峻多山,漁業發達,是捕鲸基地。島上有海灣10餘處,均可停泊大輪船,東南岸單冠灣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基地。國後島面積約1500平方公裡,隔根室海峽同北海道相對,西南部海灣可停泊巨輪,東岸的古釜布為不凍港。
擇捉簡介
擇捉島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北海道東北,隔國後海峽與國後島相鄰。擇捉島的坐标為北緯45°33′28″、東經148°45′15″。呈東北-西南向。地勢高,有散布山(1587米)、西單冠山(1566米)等火山。冬季風強,夏季較弱,有濃霧。富森林,有熊和赤狐等動物。人口10900人(1992年)。主要城市為紗那。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魚類養殖場為世界最大養魚場之一。沿岸可停泊大型船舶的海灣約有十幾處,并有捕鲸根據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南雲忠一率領的部隊,就是在此島嶼集結,發動了珍珠港之役,因而引爆美國參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總統普京曾先後宣布,俄方可以根據蘇日1956年簽署的《聯合宣言》,将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中的齒舞群島、色丹島歸還給日本,以解決兩國間的領土争端。 雖然俄國内對此争議很大,并不同意歸還兩島;但日本還是表示,"政府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不明确北方四島的歸屬,日本不會同俄羅斯簽署和約"。 根據1956年同日本簽署的《聯合宣言》,蘇聯隻承認齒舞與色丹兩個島嶼的歸屬有争議,國後和擇捉島則絕對屬于蘇方。其實,有争議、可以就前兩個島進行談判,并不一定意味着讓給日本。
擇捉謎團
法國探險家在擇捉島附近翻了船,狼狽不堪地遊到了這個小島。饑餓難耐的他隻想找點東西吃,結果在一個水窪裡發現了幾條僵硬的小魚。他趕快支起鍋竈,煮起魚來。可令他驚訝的是,在水溫50-60℃時,小魚居然活了過來,在熱騰騰的水裡遊來遊去。他往島深處走去,看見了一個死火山,火山底盛着湛藍的湖水,湖水從一個小河流出,一摸,發現水竟是熱的。在火山口及附近,他發現了好多奇怪的石頭,不僅個頭巨大,而且雕刻上了各種線條、花紋、符号及飛鳥,像是蘊涵着某種神秘的意義。那些凍僵的小魚能在50-60℃的水溫中存活,真是件奇怪的事情。而那些被雕刻上神秘符号的怪石究竟是何人所為,就更是一個不解之謎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