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最常飲用就是純淨水和礦泉水了,雖然二者從形态上看起來并無差别,但成分上卻有着很大的區别。那麼,礦泉水和純淨水二者該如何選擇呢?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篇題為《純淨水對健康影響的定性循證研究》的論文,提出選擇純淨水或礦物質水應當根據自身情況,對于膳食中缺乏礦物質的人群,日常飲水時不推薦飲用純淨水。
20多年前,國内就有專家做實驗,希望了解飲用水硬度和骨密度之間的關系。按照衛生學标準,總硬度低于75 mg/L的水稱為軟水,将溶解性總固體(totaldissolved solids TDS)含量小于100mg/L的水稱為低礦物質水。結果顯示,飲用自來水 (低硬度) 的人群中,骨密度良好者占比10. 1% ,飲用深層地下水的人群中,骨密度良好者占比65. 1%。也就是說,飲水硬度與骨密度有直接關系。
骨密度又是診斷骨質疏松重要的指标之一。骨質疏松症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症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種。Ⅰ型主要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至10年内,Ⅱ型多發生在70歲以上老年人身上。
國外也早有關于飲用水硬度與骨質疏松關聯的研究。2005年,一項針對每日鈣攝入量不足的絕經期婦女的飲用水研究顯示,6個月後,飲用高鈣水的人群其血清骨重塑指标甲狀旁腺素(PTH)和血清1型膠原交聯C-末端肽(S-CTX)下降,這意味着老年性骨質丢失得到顯著抑制。
除此之外,自20世紀90年代,部分企業推出純淨水起,關于長期飲用純淨水是否健康的讨論從未停止。雖然還沒有定論,但是教育部和上海市都曾發布文件,不建議中小學生飲用純淨水。
2013年,上海發布文件,規定中小學生飲用水非必要不能用反滲透水。而純淨水正是經過反滲透等方式淨化得來。2019年5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膜處理飲水設備技術要求和配備規範》行業标準(JY/T0593-2019)。其中明确,(中小學水處理設備)一采用超濾、納濾的過濾方式,隻有源水污染風險較大地區可使用反滲透方式,當源水水質達标後更換成納濾或超濾方式進行處理。
近年來,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長期飲用礦泉水,可用于預防老年人在慢性酸負荷下的骨質疏松症。所以,對于大多數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來說,日常飲用水更建議選擇富含天然礦物質的飲用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