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21:17:30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于青海的巴顔喀拉山,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等9個省區,穿越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大平原,最後向東彙入渤海。

黃河幹流全長5464公裡,先後跨越了三級地理階梯,水面落差高達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裡。由于水面廣闊,支流衆多,黃河流域的漁業資源也極為豐富,在國内的大江大河中排在第三位(前兩位分别是長江和珠江)。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1

黃河源

在上世紀80年代的資源調查中,國内專家共發現了147種黃河魚類,隸屬于32個不同的科,堪稱“魚類寶庫”。其中,比較名氣比較大的魚類有黃河鴿子魚、黃河鯉魚以及黃河刀魚

由于黃河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渤海,于是便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黃河在抵達渤海後,鹽度會急劇升高,裡面的淡水魚都到哪裡去了?會不會被河水沖進海洋?

首先要弄明白,黃河裡的魚真的會“随波逐流”嗎?

需要說明的是,黃河中的淡水魚并不會單純地随波逐流,有很多魚類反而還會逆流而上,從下遊洄遊到上遊(比如黃河刀魚、花鳗鲡等)。因此,黃河水的流向并不代表淡水魚的流向,即便黃河水持續注入渤海,裡面的淡水魚依然生活在原先的生境中。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2

黃河口衛星圖

從生态學角度來看,很多黃河土著魚都是定居型的,始終生活在固定的河段中。比如上面提到的黃河鴿子魚,其學名是北方銅魚,目前的野生數量非常少,主要分布在甘肅至甯夏約200公裡的河段内。順便多說一句,目前的黃河鴿子魚已經處于瀕危的生存狀态,在多次科考調查中都沒有被發現,是一種極為珍稀的黃河土著魚。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3

極為罕見的黃河鴿子魚

再比如黃河刀魚。在上世紀70年代,黃河刀魚曾有過150多萬公斤的捕撈産量,一斤隻賣一毛多。如今,由海入河的洄遊型刀魚已經非常少見,這和黃河長期的斷流以及閘壩的興建有很大關系,二者直接阻斷了刀魚的洄遊與繁殖路徑,導緻野生群體大幅減少。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4

東平湖

慶幸的是,黃河刀魚并沒有因此絕迹。在黃河下遊的東平湖中,還存在着數量豐富的定居型刀魚,這些刀魚終生生活在湖中,生活區域非常固定。同樣,定居在黃河幹流、支流以及其他湖泊中的魚類也是同樣如此,并不會随着黃河水的流動而被排入渤海。

刀魚、鳗鲡等少數魚種,确實能在海水中生活

大家都知道,淡水魚和海水魚對鹽度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強行把淡水魚投放到海水中會引發強烈的應激甚至死亡。如果鹽度進一步升高,那麼即便是海水魚也會受到威脅。比如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約旦交界處的死海,其鹽度超過280,是海水鹽度的8倍之多,地球上的任何魚類都難以在此處生存。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5

死海

不同的水環境,鹽度也大有不同。全球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5,我國近海的平均鹽度為28~32。在黃河入海口,鹹淡水在此交彙,鹽度一般為3~16,淡水河流的鹽度一般都不超過3。在黃河流域,有兩種特殊的魚有着很強的耐鹽能力,第一種是生活在河口地區的廣鹽性魚類,另一種則是過河口的洄遊性魚類

首先說一說廣鹽性魚類,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花鲈。花鲈在國内也被稱為海鲈、白花鲈、七星鲈、鲈魚等,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處,經常可以見到花鲈的身影。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6

花鲈

研究表明,海鲈最适宜的鹽度為16左右,這正好對應入海口處的鹽度,相比于黃河鯉魚、黃河鲶等淡水魚,海鲈的耐鹽能力明顯更高一籌。至于在黃河口生活的花鲈,到底是屬于淡水魚還是海水魚,這一點大家就仁者見仁了。

第二種就是洄遊性魚類,鳗鲡是典型代表。鳗鲡在海洋中産卵,幼苗孵化後會成群結隊聚集到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長肥育。等到發育成熟,新一批的鳗鲡便會返回海洋中繁殖後代。因此,鳗鲡也能夠适應高鹽度的海水環境,比如花鳗鲡、日本鳗鲡等。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7

鳗鲡

問題來了,黃河口的魚類是如何适應鹽度變化的?

在黃河口,上遊的有機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近海,浮遊植物異常豐富,由此也吸引來了衆多的掠食性魚類。據統計,黃河口附近共有600多種海洋生物,有些魚類甚至還形成了一定的捕撈規模,比如黑鲷魚、鲈魚、鲻魚等等。正是因為物種繁多,黃河口也赢得了“黃金海岸”和“百魚之鄉”的美譽。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8

黃河入海口,東營漁港

在河口地區,魚類對外界外界鹽度的變化非常敏感,隻要鹽度變化0.2個單位就能引發應激反應。這在當中,魚類的側線神經系統起着鹽度監測與感知的作用。

海水魚和淡水魚調節自身鹽度的機制是不同的。淡水魚會積極從外界攝入鹽分,并通過皮膚擴散、鰓部擴散以及排尿等途徑将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海水魚則相反。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9

對于洄遊性的魚類,由海入河或者由河入海時體内的激素含量也會發生顯著變化。比如生長激素含量增加,會導緻魚鰓中氯細胞的數量和體積增加,調節鹽分的能力增強;再比如,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氯細胞對鈉離子、氯離子的排放量将明顯減少,從而影響滲透壓調節。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10

另一種廣鹽性魚類:鲻魚

得益于這種适應性,花鲈、鲻魚等魚類可以通過人為的移植馴化,逐漸降低水體的鹽度,使其逐漸适應淡水環境。利用淡化技術,人們培育出了很多淡化品種,南美白對蝦就是典型的案例。苗種淡化技術的應用,使得之前隻能在近海養殖的魚蝦品種在内陸地區也得以推廣和普及,極大地拓展了養殖範圍,提高了經濟效益。

結語

在2002~2008年的黃河漁業資源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黃河上遊的魚類有44種,中遊的魚類有100種,下遊的魚類有101種,其中有些魚類的活動範圍很廣,有些則很狹窄。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11

黃河民衆捕魚

即便是在調水調沙期間,小浪底水庫下遊水位暴漲、流速加快,但下遊的魚類并不會因此減少——由于流速加快,大壩下遊的魚類形成了逆流而上的應激反應,同一河段的魚類由之前的26種反而增加到了35種(2011年的調查)。這也從側面表明,大多數魚類都生活在幹流、支流以及湖泊中,并不會随黃河水流入渤海。

黃河流魚現象幾月出現(黃河彙入渤海後)12

黃河流域示意圖

總之,黃河中的魚類絕大部分都始終生活在黃河流域,隻有刀魚、鳗鲡等洄遊性魚類才能跨河入海,在兩種生境中生存。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