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小橋
過去的一周多時間裡,互聯網公司的财報在媒體語境中呈現“集體失速”。
考慮到當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一個存量競争時代,這似乎并不讓人意外。背後,衡量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邏輯也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數據,去年底中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99.7%,無限趨近天花闆。QuestMobile的數據也同樣呼應了CNNIC的結論,它的監測顯示,2020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規模同比僅增加0.5%。
CNNIC今年8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88億,占網民整體的87.8%,較2020年12月隻增長了1440萬。步入存量競争時代的短視頻行業,也到了必須要精耕細作的時候。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來審視快手的三季度财報,有着不一樣的意義。
從數據表現來看,在經曆了放緩的二季度後,快手DAU規模突破曆史新高,達3.2億,經營數據也全面超過了市場預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圍繞快手發展“快”與“慢”的讨論一直沒有停止。在三季度創下新高後,外界也很關注,這樣的增長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如果回頭細想快手今年的衆多動作——組織架構的調整,從職能型架構向事業部架構轉型,成立電商、商業化、國際化、遊戲四大事業部;“新市井商業”理念的提出;短劇、泛知識類的内容布局……快手在運營效率、用戶規模、内容生态、品牌廣告引入、電商等領域都出現了肉眼可見的積極變化。
不難理解,步入精細化運營新階段的快手,渴望的是高質量的增長,今天的種種變化也在為未來布局。
數字背後“有質量的增長”11月23日快手發布的Q3财報的衆多關鍵數據,顯示出的是一個“快”起來了的快手。
用戶增長更“快”。根據财報數據,快手在三季度DAU(平均每日活躍用戶)突破了3.2億,同比增長17.9%,環比增加9.3%;MAU(平均每月活躍用戶)達5.729億,單季度新增6670萬。
用戶粘性更高。在這份财報中,我們也能看到快手驚人的用戶黏性——三季度,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同步增長35%,日均流量在Q3也迎來了将近 60%的同比增幅。
營收能力取得超市場預期增長。在經營關鍵數據上,快手的三季度總收入204.9億元,同比增長33.4%,超出市場預期的200.5億元;其中線上營銷服務(廣告)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76.5%;直播收入77億元,環比增長7.4%;其他服務取得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53%。
這些關鍵數據的背後,是快手增長的“質量”。
先來看用戶。随着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放緩并進入存量争奪時代,以三大短視頻平台之一快手這種日活上億的體量,還能實現如此大規模的流量增長,實屬不易。
在用戶時長上,能夠看到的是用戶與快手的強聯系。快手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的增長,反映的是“用戶粘性”正在成為快手最核心的市場競争優勢。
在用戶驅動的互聯網商業邏輯體系下,高用戶增長即代表了未來高成長性,這在快手營收上得到了體現。
自去年4季度以來,快手的營收結構已經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變化,線上營銷服務取代直播打賞,成為快手第一大收入來源。本季度,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49.8%達到了34元,正是快手大量優質流量帶來的平台成長性與内在價值的集中體現。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廣告大盤增速有所放緩,但快手廣告業務依然保持了很強的韌性。背後,廣告系統和産品的叠代、銷售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平台對于品牌廣告主的吸引力,都成為“穩增長”的關鍵要素。
在用戶、用戶時長和營收之外,衡量快手增長質量天平的另一端,還有成本。
在财報發布當天電話會議上,快手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程一笑表示,快手對降本增效一直抱持着很大的決心,并已從三季度開始付諸行動。
在三季度前,快手打通了用戶數據和産品數據,優化了推薦内容的精準度和關聯性以及用戶體驗,提升了DAU的留存率;在拉新方面,快手則是體系化和精細化地進行獲客效率的評估管理,主動淘汰了部分低效渠道,并嘗試了一些新的增長渠道和方式。
而在三季度,快手加強了内容和社區運營與增長的結合,把運營團隊并入增長和産品團隊,形成更全面的增長組合拳,提升了整體效率。
财報顯示,快手三季度DAU日均維系成本、MAU獲客成本均有所下降,反映在銷售費用占比上較前兩個季度有所收窄——2021Q1~Q3快手銷售費用占比分别為69%、59%和54%。這意味着,快手三季度在銷售費用減少情況下,卻換來了更快的用戶增速。可見,對“增長質量”的追求,在今年已經初見成效。
黏性從何而來?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裡,快手有着獨特的品格。它由衆多關鍵詞組成:社交分發 公平的算法推薦,熟人社區,商業變現與産品設計、用戶調性相匹配……
程一笑曾經寫過一篇《打造最有溫度、最值得信任的在線社區》的文章,無疑這就是快手的品格寫照——快手滿足了用戶平等的表達自己和被他人認同的需求,這種“公平普惠”的價值觀也體現在其商業模式的各個模塊,由此構建的“信任經濟”不斷加速其商業生态的崛起。
所以快手能夠在保持用戶黏性的同時,還繼續黏住了更多的新用戶,并産生出新的價值。
在方法論上,程一笑有一句簡單的話可以概括——不斷提供更多的内容、商品、服務。
首先是快手平台上擁有豐富的内容供給,以及富有特色的社交信任模式,推動社區生态活躍度和用戶黏性持續增加。
從視頻數量積累上來看,快手的短視頻内容生态已經足夠龐大,增速也很快。但随着短視頻行業的發展,用戶的内容消費需求持續叠代升級,這套自然生長的内容體系也遇到了挑戰,比如短視頻内容的同質化。
也因此,快手也很早就意識到,兼具多元和垂直特性的内容生态是快手的基本盤,而内容的擴張和精細化運營是長線發展戰略。
快手開始主動給内容生态注入新的活力。在泛生活、泛娛樂外,快手今年投入大量資源發展短劇、泛知識、體育等特色垂類内容。
今年第三季度,快手啟動“新知播”活動,第一季已舉辦上萬場專業知識直播,主講人包括歐陽自遠、劉墉、崔玉濤、楊天真等141位各個領域的專家大咖,以及2000多位中腰部主播。對于快手而言,泛知識内容的價值度有三個層面的思考,一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二是優化産品體驗,三是去連接和服務之前沒能覆蓋到的用戶。
短劇業務也是快手今年的亮點,截至三季度,已經有超過850部短劇播放量破億,而10月最新數據顯示,快手平台的短劇日活用戶規模已達2.3億。
快手也探索更多用戶消費場景的視頻化,比如擴充了美妝、科技、财經、房産、農業、汽車等品類的内容供給,這些品類實現了人和服務的高效和長效鍊接,帶來了新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
如今,快手圍繞内容的一系列布局進入收獲期。通過優質内容的布局,快手“黏”住了用戶。
另一方面,内容的多元與普惠賦予了快手有别于其他平台的商業基因,由此帶來基于信任關系的社區黏性和商業價值。一直以來,快手想要打造一個以算法、内容、社交連接為核心的信任經濟,快手電商的崛起就是一個最好的驗證。
快手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快手電商與其他電商有什麼區别?
快手的電商業務其實也是從内容層上自然生長出來的。用戶來到快手首先是因為用戶覺得内容有趣,順便購物産生交易。沒有内容就沒有用戶,對于快手來說,内容是基礎,然後産業層也需要反哺内容。電商本身做好了也是好内容,可以反哺生态活躍度。電商直播讓用戶與産品之間的信任度,通過交易變得越來越深。
關鍵詞就是信任與交易。快手制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讓主播和粉絲之間因為互信而産生購買行為。
這能量是巨大的。比如快手的房産主播王貝樂在快手隻有7萬粉絲,但他線下帶看率達到70%,團隊累積帶來上千套的房産成交。
快手的首輪投資人張斐一直看好快手的點也在于此,“快手的粉絲資産非常值錢,這就像你的自留地,你可以自己耕耘。人是有特質的,你賣的東西未必要和主流商品一樣,但你的粉絲會喜歡。信息都是有價值的,隻是對于不同人有價值大小的區别。比如在快手裡山東最大的二手農業機械的社區,你很難想象它一年會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交易産生。”
在此基礎上,快手依據電商“人、貨、場”的本質,構建出一個獨有的相輔相成電商生态。這一生态的多層次結構,支撐它能不斷長出新物種。
而現在,生态還在升級。今年7月,快手電商提出了2021年的三大戰略,分别是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而這三個“大搞”,恰好可以分别對應“人、貨、場”:
作為快手從未改變的長期社區調性,社交信任是快手的一大特色,它讓快手的用戶和主播之間有了更深一步的關系;
品牌商解決的是貨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品牌進入到快手電商生态之中,其中不乏小米、中國黃金這樣的大牌,快手已成為品牌必須重視的一個重要渠道;
而服務商則可以理解為幫助快手這個“場”去更好發展的角色。
短視頻、直播、分發,都是把供給端和需求端更好地、更高效地進行匹配,以提升信息交互的效率,當快手把一群人連接形成一個高密度的結構,這些信息在這個結構中,就發揮着巨大無比的價值。
“内容和人”的雙重連接,形成了“飛輪效應”。無論是内容還是電商,快手通過在精細化運營上“下功夫”,實現了三季度有質量的增長。
本質上,是快手作為内容社區,真正撬動起了“人”的價值。
快手的未來過去,快手給人的感覺是佛系,按照自己的戰略一步步發展,不追求強勁的增速,一如其股票代碼1024一樣,自帶一種程序員的浪漫。
但其實快手一直有自己的發展哲學,重視耐心耕耘與投入。現在,随着快手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其為用戶和商家創造價值的能力持續升級,快手的飛輪已經加速轉動。
如果說,一直以來推動這一飛輪向前的,是快手長期不變的尊重内容和人的價值,而現在它的新動力無疑來自于從2019年的K3戰役開始,到今年6月以來的一系列組織調整。
這兩次轉折,說明快手正在“求變”為未來布局,通過組織架構的調整倒逼自身進化,直接影響了快手接下來的走向,也說明快手對增長不斷有了新的理解——在拓展市場份額的同時,重視精細化運營下的“高質量發展”。
而這些,必須建立在具備高效的組織效率和管理體系基礎之上,增長才會富有可持續性。這也指向了快手需要回答的另一個問題:如何在存量時代,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增量。
内容上,快手不斷豐富内容供給,打造更多具備長期戰略價值的特色内容垂類标杆,進一步加大用戶黏性的同時,也在現有内容生态基礎上尋找到新的增量空間。
順理成章地,快手所創造出的商業價值增量也會被廣告主更多地感知。
廣告層面,快手“老鐵”們無論從數量,到消費能力和複購率,都是任何品牌必須正視的陣地。此前,包括LV在内的諸多國際大牌也攜手快手試水直播。目前,快手的日均流量已經同比增長了60%,這一數字表現很優異,後期随着用戶規模和消費時長的穩健增長,流量價值會被更多的品牌廣告主注意到。
電商層面,快手會繼續放大私域價值和信任電商的模式。
不久前,快手提出了新市井商業的概念。這是快手的一次社區調性微調——“市井”相比“老鐵”之外,意味着更廣泛的空間與人群。
同時,在“私域”進入精耕細作的2.0時代,快手電商的核心邏輯也從傳統“商品 公域”的人貨場思維向“内容 私域”升級。
快手的發現頁、精選頁、關注頁和主頁,對應着傳統市井中的市集、商街、社區和店鋪。在新市井商業生态中,公私域實現了全面融合,公域有廣度,私域有粘性,快手為品牌們也提供全域營銷的可能性。
DAU超過3億後,快手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之上,三季度優異的用戶增長給了快手更強的信心,來實現中長期4億DAU的目标。按照快手現在DAU增長 單DAU變現效率的雙重增長驅動,快手的單DAU收入增長也還有很大的空間。
但在上述微觀叙事之外,快手其實一直有一個宏大的叙事——在那篇《打造最有溫度、最值得信任的在線社區》文章中,程一笑認為,快手未來的大機會是重構10億用戶的消費決策,推動下一輪信任機制的創新。
“(短視頻賽道)國内長期的DAU規模有機會增長達到11億,并且短視頻、直播可廣泛地賦能或應用于民生、知識分享、電商、本地生活等各個産業,成為廣泛應用的社會基礎設施,總流量也有繼續增長的潛力。”在業績電話會中,程一笑說。
今天的快手,到了加速奔跑的時候。
正如瑞銀、瑞士信貸等國際投行所分析,三季度業績體現了快手在優化組織結構等方面後的一些變化。看向未來,得益于運營效率的改善,快手利潤率有望逐步提高,從而形成一條清晰可見的盈利路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