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夏季運動場上,又傳來一則噩耗。7月10日,據《福建衛生報》報道,福州一名19歲的男孩在高考結束後每天打球,打完球他總是會拿起一瓶冰飲料一口氣喝光。結果,在喝完不到五分鐘之後,這名男孩就感覺胸悶和胸痛,結果在送醫搶救後,被确診為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最終搶救無效。
運動本該是一件充滿快樂并且強身健體的事情,但一些錯誤的運動方式,卻讓一條鮮活的生命在運動場上就這樣逝去。事實上,夏季運動後的放松和降溫冷卻,是一門大學問。有一些看似“舒服”的緩解方式,其實不僅是錯誤的,甚至有可能對運動後的身體産生緻命威脅,這其中就包括了運動後的補水和沖涼。
夏季運動後,不能喝冷飲?夏季天氣炎熱,特别是在戶外進行劇烈運動之後,喝冷飲幾乎是所有人的一緻選擇。然而,在福州這名19歲男孩不幸急性心肌梗死的意外中,那瓶用來“解渴和降溫”的冷飲,正是悲劇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複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餘醫生在接受《福建衛生報》采訪時就表示,“夏季氣溫高時,人體血管處于擴張狀态,如果在劇烈運動後,馬上喝大量溫度極低的冷飲,或是即刻吹空調、洗冷水澡,在這些刺激下就可能導緻全身血管立即收縮痙攣,血壓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現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此外,過快的将一整瓶冰飲一飲而盡,不僅會對心髒造成刺激,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而且會對腸胃造成刺激,腸胃不好的運動者容易因此鬧肚子,如果長此以往下去,更是有可能造成腸胃的疾病。按照餘醫生的說法,如果運動者實在想喝冷飲,最好在休息3分鐘到5分鐘之後,等心率相對平穩後再喝冷飲。或者把冷飲放在手上或熱的地方回溫一兩分鐘,而且應該小口慢喝。
夏季運動補水的“軍規”運動補水其實是一門大學問。英國皇家陸戰隊體能訓練師肖恩·勒威爾曾經著書專門講解運動中補水的“軍規”。他提到,運動者在夏季運動前補充水分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是在開始前兩小時先攝取500毫升的水,運動開始前再攝取250毫升的水。這樣可以确保你的身體有足夠的水分,而不會在運動後不久就出現脫水狀況,進而降低運動表現。
此外,《Runner’s World》雜志分析,運動過程中考慮每個人的出汗情況,每10分鐘到20分鐘,可以選擇再補充約227毫升的水。而在運動結束後的30分鐘内,運動者應該喝下500毫升的水,并且持續攝取水分直到你的尿液不再呈現褐色。但切記不能過度飲水——即使不是冷飲,過量飲水還可能會導緻低血鈉症,血液中大量的水降低了血液中的鈉濃度。低血鈉症在運動中會引起腹脹或惡心的感覺,嚴重的話,也有可能導緻腦癫痫并緻死。
夏季運動後,這些事千萬别做除了大量飲用冷飲,夏季運動過後,還有一些看似“舒服”但可能嚴重影響身體機能的行為。首先,夏季運動後如果立刻沖涼,可能導緻嚴重的後果。南京中醫藥大學童謠醫生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夏天運動出汗後,因為氣溫高,運動時身體産熱增加,通過汗液蒸發及皮膚血管擴張是身體散熱的重要途徑。運動剛結束時,人體仍處于代謝旺盛、産熱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的狀況,這時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結果可使出汗散熱受阻,反而會使散熱困難、體溫升高。同時,皮膚血流量減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會增加心髒負擔。
還有,機體從熱環境一下進入冷環境,來不及适應調整,常容易患感冒或者引起胃腸痙攣等。鍛煉後肌肉疲勞、緊張度增加,這時再受到冷刺激,還可能引發抽筋。夏季鍛煉出汗後應适當飲用一些鹽開水,然後休息半小時左右,做一些準備活動再洗涼水澡。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洗溫水澡。其次,劇烈運動過後,也不應該立刻坐下休息。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運動結束後感覺累了,就蹲下或坐下認為能省力和休息,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劇烈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會産生重力性休克。
最後,運動後不要立刻吃飯。不少年輕人會選擇在打球過後就近“搓一頓”。但在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于高度興奮狀态。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内髒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這些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分鐘到30分鐘後才能恢複。如果急忙進食,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來源: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