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人是一個座孤島,那麼“共情”就是連接孤島的有效線路,使我們每一個人擁有感知他人的能力,凝結成一個和諧有效的溝通體系。
01共情,最初源于哲學與美學,是我們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态後,産生相似的社會性情緒反應的現象。共情的英文寫作“Empathy”,最初源自拉丁語empatheia,即“ 感覺的進入",是指人覺察并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現在學術界一般把“Empathy”翻譯為“同理”,“同理心”。
有共情能力的人,意味着能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讓對方在安全的體系中釋放自我,暢意溝通;有共情力的人,是如阿德勒所說的,擁有站在别人的立場思考,并做出反應的一種能力的人;有共情力的人,通常更善解人意,有更好的溝通交流能力,人際關系更和諧,親社會人格更突出,“利他”觀念強,更樂于助人;有共情力的人,身心健康水平高,積極的情緒體驗也增強了自身的幸福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兩千多年前中國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所說的這一句話與“共情”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的,共情——人皆有之,那是我們生來就有的一種能力。
可以說,共情是一把人們打開互相理解的大門的鑰匙,是我們與生俱來感知他人情感的一種能力,能被他人感染也能治愈他人。共情使人們能夠做到換位,将心比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人性本善”的體現。
02
花花幼兒園小小班的舞蹈課上,貝貝跳舞的時候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帶絆倒了,疼痛使她難受的一下子嚎啕大哭。很快,她嘹亮的哭聲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一些孩子在沒有摔倒的情況下莫名其妙的跟着哭了起來。一時間,舞蹈室裡充滿了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哭叫聲,新來的徐老師根本無法招架。
巡視的院長看到了,立刻檢查了貝貝可能摔傷的地方,發現沒有傷口後,就找老師問清楚情況,并及時安慰起貝貝。貝貝抽噎着接受了院長的安慰,很快止住了哭聲。
神奇的是,剛才跟着哭的其他孩子也慢慢止住了哭聲。看的徐老師啧啧稱奇,朝院長和貝貝豎起了大拇指。
案例中,貝貝摔倒後哭了,引發了其他孩子的共情,敏感的孩子也會跟着哭起來,就像自己也摔倒了一樣,即便真實的他并沒有摔倒。院長安慰貝貝時,也利用了共情,設身處地,把自己融入到了被摔倒的情境中,使貝貝感受到她的理解,關懷和愛護,被打動的同時也被治愈了。
03
産生共情的生物學基礎是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即共情神經元,是我們産生共情,快速觀察,模仿别人心智、身體的情緒狀态基礎。
曾經有一個親社會的“愛心訓練”實驗研究表明,共情可以通過适當的訓練來提高:被試者通過一天的訓練,神經網絡産生變化,與共情相關的核心腦區活動明顯增加,由此增加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共情能力。
人類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共情發展層次。
學者Hoffman建立個體共情的畢生發展模型,告訴人們:剛出生的嬰兒就已經能産生共情,人類具有從低到高四種水平的共情反應模式:
情緒感染共情階段:0~12 個月的嬰兒,對其他的嬰兒哭聲産生反應性哭泣;
自我中心共情階段:12 ~ 18個月的幼兒,能模仿他人的動作;
感受他人共情階段:3 ~ 4 歲兒童,能發現自己存在的差異,理解他人感受;
對他人生活狀況的共情階段:11 歲左右兒童,沒有具體的情緒線索時也可以産生共情。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進化水平接近人類的黑猩猩也有共情能力,但是并不完整,隻有最初級的認知共情能力,能表征心理狀态,但不能完全理解,其共情能力相當于一歲多的兒童。而我們人類得益于如語言之類的高級認知能力,具有完整的共情能力。
可以說,共情能力是人類區别于其他物種的一種特殊能力。
04
日常生活中,當朋友不開心的時候,你會感到他的不開心并安慰他麼?
當朋友中有人發生中大獎的好事時,你會為他感到高興嗎?
新當聞中出現傷害事故的報道時,你會感到難過嗎?
當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時候,那就是你共情力的體現;如果答案存在否定,則可能是共情力弱化,也許要引起警惕哦。
每個人的共情能力高低不同,而共情力高的人情商的表現力也相對高。想要提高共情能力的朋友,不妨從“換位思考”做起,當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先“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