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己至處暑季七律?5月5日,立夏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象差異極大南方已是綠樹濃蔭,吉林剛剛“春意盎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立秋己至處暑季七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月5日,立夏。
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象差異極大。南方已是綠樹濃蔭,吉林剛剛“春意盎然”。
立夏時節,吉林的時令春天和我們揮手作别。但“夏”來“春”不去,“春”“夏”兩纏綿。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标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所以,吉林的初夏是按春天的标準、披着春天的外衣閃亮登場。
立夏節氣始于戰國時期,年代相對久遠,因此描寫立夏的詩詞也比較多,由于這一天是個标志性的日子,所以立夏詩詞的主題大多與春去夏來,氣候變暖,氣溫升高相關。
中國詩詞大會吉林詩詞達人王天博說:詩人不是氣象學家,他們的描述大多更為浪漫唯美,雖然說的事還是這些事,不過通過文字的組合,音韻的疊加,則更顯情趣。
今天,他帶着古人的“立夏”,和我們一同迎接夏天的到來。
他帶來的第一首便是宋代趙友直的《立夏》: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莺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台。
趙友直并非著名的詩人,但他的這首《立夏》卻非常典型,一首詩中既描寫了立夏景色變化,又表達了傷春去哀花落的情懷,最後又對到來的夏日時節展開遐思。
詩人通過景色入手,前四句寫的是立夏這一日的景象:風中開始帶有暑熱,麥穗也在暑氣蒸騰中開始生長,梅子逐漸成熟,已到了一年之中的夏季。詩的頸聯五六句,詩人通過一個巧妙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春日的留戀,莺啼春去,蝶戀殘花,想到此處怎能不感到傷懷呢?詩的結尾則由春轉夏,開始了夏日的最常做的事情——午睡,待到一覺睡醒,慵懶地倚窗望去,發現槐樹的綠蔭已開始能遮蓋住亭台了。
春困秋乏夏打盹,說起午睡,王天博帶來了宋代著名詩人楊萬裡的《閑居初夏午睡起》系列:
其一: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其二: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每當讀到楊萬裡的這兩首小詩,都會想到一句用做偷懶不學習的民間俗語“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好睡眠”,春天百花盛開萬物複蘇,最适合出外遊玩,而夏天暑氣日盛,最宜午睡,楊萬裡寫出了多少人的常态,這兩首詩很可能寫于一個場景:梅子留酸,午睡剛起,芭蕉分綠,柳絮飛舞,屋外兒童正在遊戲……這兩首詩之所以經典,就是它寫的仿佛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初夏時節,樹木都已濃綠,一群孩子在嬉戲玩耍,惬意地在路邊走走,迎面吹來的風驅散暑氣,不失為一種美好的享受。
從古代的詩中依然可以看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有時也很簡單,能在初夏時節,滿足的睡個午覺就行。詩詞的美好,就是生活的美好。
其實仔細想想,生活中确實沒必要一直給自己上緊發條,适當的休憩與停滞,反而更讓人用一種恬淡的态度去發現更多的美。
關于立夏詩描寫景色和人們的習俗,王天博又把宋代陸遊的這首《立夏》呈現給我們: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槐柳陰初密,簾栊暑尚微。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這首詩說的是春日已去,燕子嬉鬧,百花開盡,蜜蜂稀少,槐樹、柳樹開始越來越濃密,暑氣卻依舊輕微,傍晚時分,詩人剛剛洗過澡,開始把夏天的衣服拿出來試一試。
簡單真實,一如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活。無論你的這個春天過得怎樣,但它終究要過去,夏天就這樣到來了。每個人對夏天的态度不盡相同,但很多時候,生活中的美好卻是相通的,讓我們讀讀詩詞,細細體味一下生活中的美好,用一首詩來迎接這個夏天。(左道)
來源:新華網
©元謀縣融媒體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