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女兒懷念父親的句子

女兒懷念父親的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8:50:02

女兒懷念父親的句子?作者:趙振華我雖不是窨子溝人,但對窨子溝有種親切之感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公公出生于窨子溝,本是尚門子弟,因當年家庭貧困,弟兄多人,一出生被送于同鄉西安村張家,後來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某一機會相認于尚家,自此,血濃于水的親情未曾斷過;二是孩子爸的兩個姨姨先後嫁于窨子溝李家和力家,窨子溝并不大,當村一道河灣,把東西兩部分割之,村東稱河東,村西稱西溝三姨家住在西溝,四姨家住在河東,她們每逢來我家,經常講起窨子溝,雖地方不大,但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窨子溝”這三個字便深深印在我腦海中适逢要編纂《故鄉》叢書,便作此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女兒懷念父親的句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女兒懷念父親的句子(懷念大伯尚有文)1

女兒懷念父親的句子

作者:趙振華我雖不是窨子溝人,但對窨子溝有種親切之感。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公公出生于窨子溝,本是尚門子弟,因當年家庭貧困,弟兄多人,一出生被送于同鄉西安村張家,後來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某一機會相認于尚家,自此,血濃于水的親情未曾斷過;二是孩子爸的兩個姨姨先後嫁于窨子溝李家和力家,窨子溝并不大,當村一道河灣,把東西兩部分割之,村東稱河東,村西稱西溝。三姨家住在西溝,四姨家住在河東,她們每逢來我家,經常講起窨子溝,雖地方不大,但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窨子溝”這三個字便深深印在我腦海中。适逢要編纂《故鄉》叢書,便作此文。

結婚十餘年,僅回過窨子溝三次,兩紅事一白事。兩紅事是三姨兒子結婚,四姨女兒回門,一白事是大伯出殡之日。

說起大伯,遂憶起他生前的些許事吧!

初識大伯是在我和孩子爸訂婚之日,那年,他剛好六旬,不胖不瘦,穿着整齊幹淨,一身藍色中山裝,戴着藍色前進帽,神采奕奕,不苟言笑,僅憑氣質便可辨出不同凡人。初次見面,雖無過多交流,但大伯給我一種平易近人之感。他雖當過領導,但無架子,他慣用“軍軍(孩子爸小名)媳婦兒”稱呼我。元旦結婚之日,我們是第二次見面,便多了幾分熟悉和親近之感。記得那日,我雙手給大伯敬酒,第一次叫“大爺”(本地稱呼),大伯雙手接杯一飲而盡并祝福我們白頭偕老。

和大伯不常見面,即使見面,也是親朋好友或結婚時,或孩子們過圓鎖之日,或逢年過節。每逢見面,我主動上前打聲招呼,而大伯總會問:“軍軍媳婦,工作忙嗎?好好工作!”我知道大伯是老領導,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向來把工作放在首位,故而見面先問工作,這也是他對小輩們的殷切期望:實實在在做人,真真切切做事。也正因大伯這種待人處事原則,認識他的無不說他是個好人;也正因大伯為别人着想勝于自己,他的子女受他影響,在單位都是好人緣。

孩子爸告訴我,他中考那年,正趕上公公忙于田裡勞作,抽不出身到城裡照顧他,而大伯毫不猶豫,答應陪伴孩子爸三天。每每說起此事,孩子爸話語中充滿感激之情;眼神中流露出懷念之情。婚後的我們,便把過春節看望大伯作為首要任務。

有次春節前夕,孩子爸領着我去看望大伯。他熱情招待我們,我們談工作,談家人,談孩子,談到家人時,他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該到孩子時,他告訴我們要教育孩子好好讀書;該到工作時,他吩咐我們要腳踏實地去幹。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幹什麼都要幹好,幹工作都是給自己幹,不是給别人幹”!話語中,從不見大伯大笑,從那時起,我才發現他确實不苟言笑,但不苟言笑的背面下卻是一副熱心腸。當時覺着大伯不苟言笑,又想到我的公公以及孩子爸都不苟言笑,這或許血脈親情之遺傳吧!

婚後第二年夏天,公公在村裡種的西瓜大豐收了。孩子爸趕着驢車,我坐着驢車,車上拉着好幾袋西瓜,我們到城裡給大伯送,大伯見後笑着說:“娶媳婦就該娶這樣的媳婦,不為坐轎車而高尚,也不為坐驢車而渺小。"那是我第一次見大伯笑,大伯不笑時顯平易近人,笑起時更是面容慈祥。大伯的話說得我臉又紅又燒,紅的是坐個驢驢車還受如此誇獎;燒的是當時坐上驢驢車自己還擔心怕人笑話。

多年以後,我從姐姐(大伯長女)口中得知了大伯的一些生平事迹。

一九六一年,伯父在村擔任民辦教師,六十年代被評為全省模範民辦教師,一九六八年曾在《山西教育》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我是如何當好民辦教師》的文章,這是他的經驗之談,這曾鼓舞了多少有志民辦教師紮根于農村,獻身于教育事業。在村任教的幾年裡,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他視校為家,視生為子。對學生嚴格要求,嚴中有愛。那個年代,老師打學生是家常飯,越打學生家長越喜歡越能出成績,社會越認可,說明老師越負責任,不向現在,學生嬌貴得很,打不得罵不得。因大伯在教育工作表現出色,于一九六九年抽調南泉公社廣播站當材料員。

大伯無論幹哪行,都盡職盡責,力求盡善盡美,随後于一九七二年轉為國家正式教師并擔任公社教革委會計。當時伯母已身患重病,大伯便奔波于村裡和公社,一面照顧伯母和孩子,一面忙于工作。當初,從南泉回窨子溝交通極為不便,以騎自行車為主,而且是上坡路,路極其難走,大伯隻好每次推着自行車回家。盡管如此,工作一點兒也不落下。

“機會總會留給那些努力且有準備的人”,大伯于一九七四年轉正後,先在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此時,為了方便照顧家人,他把伯母和兩個孩子接到城裡,可事事難料,進城僅一年,伯母于一九七五年不幸離開人世,年僅33歲。兩個孩子中,年長的僅有12歲,年少的才9歲,他們正需要享受母愛之時,上天卻無情奪走了母親,讓兩個孩子倍受失母之痛。無奈之下,大伯把兩個孩子送回村裡,由年邁的奶奶照顧,直到上高中時才進城居住。

時來運轉,大伯于一九八四年任應縣縣委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兼縣招待所所長,因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又于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八年任應縣縣委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

大伯任事務管理局局長以來,從不擺架子,從不搞特殊,對工作極端熱忱,對同志極端熱情。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解别人之所難。曾記得戲劇《七品芝麻官》一句台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而大伯也曾說“當官不為民辦實事,還不如回家種田地”。他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

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盡管大伯是四鄰八舍,上級下屬公認的老好人,但上天也沒有多一點兒眷顧他,病魔不知不覺趕來了,毫不憐惜地吞噬着他。大伯于二零一二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因病永遠離開了親人。那時,我和孩子爸披麻戴孝,這是我自成家後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人生中的親人生死離别。鼓匠聲悲悲切切,時高時低,時快時慢,時輕時重,讓人聽了難受不已。出殡前天晚上,按當地風俗,男女孝子上街,盡管那晚天有些涼,盡管那晚路有些長,盡管那晚心有些痛,但我們懷着對大伯的思念和敬重,還是步行走完了全程路線。大伯生前德高望重,一生正氣,兩袖清風,深得人心。出殡那日,吊唁者數不勝數,有的趴棺注視,有的痛哭不已,有的含淚送别……

"葉落歸根”,記得出殡那日,先在城裡簡單做了個道場,然後一支浩浩蕩蕩的孝子隊伍向村裡進發了。回到窨子溝時,才算正式做道場、叩拜、燒紙、圍棺。村裡一些年長者特意做好菜來到靈柩前祭菜、燒紙,他們憶起伯父生前之事,再次贊歎伯父為人正直,克己奉公,無不懷念。

“有的人雖然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着”,大伯屬于後者。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克己奉公,一絲不苟勤于政務,一生為民樂在其中。他是衆人公認的好老師,好幹部,好領導!正是他這種精神和品質啟迪和激勵着後代子孫努力前行。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