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紅托竹荪菌包栽培新技術咨詢

紅托竹荪菌包栽培新技術咨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2:54:30

安徽太和紅托竹荪高産栽培技術

劉 強

紅托竹荪是一種極其名貴的食用菌, 肉厚味香,脆嫩爽口,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各種礦物質,對防治高血壓、高膽固醇和減少腹壁脂肪的貯積有較好療效, 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 現将舊縣鎮食用菌産業園紅托竹荪高産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培養料準備

1.1 配方

常用的配方有 2 種。 配方一: 稭稈 48% 、 木屑25% 、麸皮 25% 、石膏 1% 、碳酸鈣 0.5% 、磷酸二氫鉀0.3% 、硫酸鎂 0.2% ,含水量 65%~68% 。 配方二:稭稈38% 、木屑 25% 、棉籽殼 10% 、麸皮 19% 、玉米粉 3% 、黃豆粉 2% 、白糖 1% 、石膏粉 1.5% 、磷酸二氫鉀 0.3% 、硫酸鎂 0.2% ,含水量 65%~68% 。

1.2 預堆

農作物稭稈粉碎後發酵 2~3 d ; 木屑過篩去雜後進行淋水,露天堆置 1 個月以上,直至顔色轉暗、質地變軟。

1.3 攪拌

按配方量取各種原料,先将木屑和粉碎好的稭稈放入液壓上料攪拌機, 并開啟水泵加入足夠的水,使其含水率達 70% 以上,用正、反方向攪拌 20 min 以上;再将麸皮、黃豆粉、玉米粉、碳酸鈣、石膏、白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同時放入,充分攪拌 30 min 以上,使其混合均勻、無結塊、充分吸水,調節至适宜含水量後即可進行裝袋。 适宜含水量為 65%~68% (一般用鹵素燈快速水分測定儀檢測)。

2 裝袋

2.1 料袋規格

料袋選用規格為 17.500 cm×35.000 cm×0.005 cm的聚丙烯折角袋,也可用 1 500 mL 塑料菌種瓶。

2.2 封口方式

套環大口朝下,貼緊料面套在袋面上,再用無紡布塑料防水塞蓋緊。

2.3 操作流程

裝袋的具體操作流程包括填料、壓緊、裝筐、套套環、打孔、蓋塑料塞、裝車,該流程使用新型自動裝袋流水線進行,單台單班生産 12 000 包僅需 2~3 個人即可完成,可大大減少用工數量,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

2.4 質量指标

裝料高度 16~17 cm ,重量 1.10~1.15 kg ,松緊度以手握袋身不變形、不松散為宜。 預留孔先機打成型,再用塑料棒二次加工,深度 15 cm ,直徑 2 cm 。

3 滅菌

裝袋完成後, 應在拌料後 4 h 内送入滅菌櫃進行滅菌,防止培養料發熱酸敗。 滅菌時,采用脈動真空高壓滅菌櫃, 由可編程控制的 PLC 微電腦控制系統根據不同階段設置不同溫度和排汽參數,具體分4 個階段。 一是真空階段,應設置 2~3 次,抽真空壓力為 0.04~0.05 MPa ,以徹底排出櫃内冷空氣。 二是升溫階段,分 2 段,一段保溫 105 ℃ ,維持時間 30 min ,間歇排汽;一段保溫 115 ℃ ,維持時間 20 min ,間歇排汽。 三是滅菌階段,溫度 121 ℃ ,維持時間 150 min ,間歇排汽。 四是排汽階段,滅菌結束後,間歇排汽,待壓力降為零後,打開滅菌櫃,将栽培包轉移至冷卻室進行冷卻。

4 冷卻

滅菌結束後,将栽培包轉移至排汽室,排除附帶的蒸汽、熱氣,強制排風約 4 h ;待溫度降低至 60 ℃ 以下後,轉移至冷卻室,通過制冷機組強制冷卻至 25 ℃ ;最後轉移至待接室,準備接種。

冷卻室應嚴格按照國家 GMP 潔淨室标準進行建造,待接室應不低于萬級潔淨程度标準,排汽室不低于十萬級潔淨程度标準。

5 接種

接菌室應嚴格按照國家 GMP 潔淨室萬級以上潔淨程度标準進行建造,接菌操作區域不低于百級潔淨程度标準。

5.1 器材預處理

接種前 1~2 h ,用 5% 甲酚皂消毒液、 800 倍敵敵畏混合液對菌種、器具外表面進行潤洗,瀝幹多餘消毒液備用。

5.2 衛生清理

接種前,先用清水沖洗接菌室屋頂、地闆及四周牆壁;再将待接的冷卻包及預處理好的菌種、器材推進接菌室,按規定位置排列整齊,以便接菌操作。 接菌結束後,應及時清理接菌室及冷卻室,并消毒。

5.3 準備接菌

開始前 2 h ,接菌室、待接室的空氣過濾系統、空調、層流罩、紫外燈、臭氧消毒機應提前開機運行,在人員進入前 1.5 h 關閉臭氧、紫外燈。

5.4 分工操作

1~2 人在待接室負責搬運傳遞, 1~2 人負責在緩沖室裝車、轉運,其他人員每 2 個人為一組進入接菌室負責接菌。 接菌室和待接室的工作人員應先在緩沖室淨手、換鞋,進入更衣室再次換鞋、更衣(工作服應事先進行高壓滅菌), 并戴好帽子、 一次性手套及口罩,依次經風淋室風淋後進入。

5.5 接菌方法

固體接種:接種人員點燃酒精燈,用 75% 乙醇(或5% 甲酚皂溶液)依次對雙手、菌種外表面進行擦拭消毒,接種工具用乙醇過火消毒,在層流罩下用鑷子将木屑菌種挖松;一手托住菌種,另一手拔開栽培包塑料蓋,用鑷子夾取栽培種接入包内預留孔,最後蓋緊塑料蓋。 接完一筐之後,通過滾筒推到傳送帶上送到緩沖室, 搬運人員及時将接好的菌包放回周轉車上,用叉車轉運到一級培養室。 液體菌種:将培養好的紅托竹荪液體菌種發酵罐連接專業接種機械進行接種,控制接種量為液體菌種 35~40 mL/ 袋。 接種完成後的培養操作與固體接種相同。

6 菌絲培養

采用三級分區制培養,根據培養階段分成不同級别,分區采用不同的環境控制參數。 各級培養室采用統一規格的活動層架作為培養架, 使用鍍鋅方管焊接制作,每架 6 層,每層 33 cm ,每架可放栽培包 8 筐( 12 包 / 筐)。 地面使用環氧樹脂工藝處理,預置清洗排污管路 (地漏下水口徑應不小于 40 cm , 并配備密封蓋),按照培養架尺寸繪制堆垛、通道标志線,按規定有序排放,堆垛整齊,标識明了;同時,配備制冷、除濕、換氣、内循環設備。 一級培養室還應按照十萬級以上潔淨室等級标準建造,通過送風系統,與其他區域維持 10 Pa 以上正壓,并增設臭氧消毒機。

7 出菇管理

采用脫袋覆土的床栽模式,出菇房按照标準雙孢菇工廠化菇房建造,使用環氧樹脂地坪,菇房内、外四周預置清洗排污管路(地漏下水口徑應不小于 40 cm ,并配備密封蓋),采用鋁合金和熱鍍鋅材質菇架;外牆采用可拆卸平移門,方便上下料機械作業;并用無縫鋼管引入蒸汽管道,用于清庫前後蒸房消毒。

菇房配備制冷、除濕、換氣、内循環設備,借助中央環境控制系統,微電腦調控紅托竹荪出菇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需要的溫度、濕度、 CO 2 濃度、光照。 同時,配備相應的專用上料、上土、噴水、采菇、下料以及拉網、洗網、覆土攪拌與制作機械,有效解決傳統床栽模式用工量大、效率低、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7.1 覆土準備

覆土先經化學藥劑消毒, 再用蒸汽滅菌。 具體為:以 1 間菇房床面積 450 m 2 、覆土厚度 0.05 m 計算,取草炭土 30 m 3 ,先用 30 L 甲醛和 12 kg 多菌靈兌水2 000~3 000 L 拌土,塑料膜覆蓋堆悶 48 h ;然後利用蒸汽處理,土溫 55 ℃ 左右維持 4 h ,殺死大部分害蟲和雜菌。為保存覆土中的有益微生物, 55 ℃ 處理 4 h 是極限溫度和時間。

将滅菌後的覆土裝入混拌機,邊攪拌邊加水至覆土含水量達 10%~20% ,使之成團粒狀,形成裂隙。

7.2 脫袋、浸泡

在 22~24 ℃ 溫度下培養 90~120 d (菌絲走透後 3~5 d ),剔除有病蟲害的菌袋,移到開袋房;去除套環和塑料蓋,再用專用脫袋機将菌包袋料分離;然後将菌料放入菌絲保護與營養複配劑溶液中浸泡片刻。 開袋室、脫袋機等與菌料接觸的環境和器材應預先做好消毒殺蟲處理。

7.3 上料、整床

通過運料車将處理好的菌料送至出菇房,用專用上料機從上到下依次平鋪到各層床面上;整理床面菌料排列分布,密度為 25~30 個 /m 2 ;菌料與床面四周的圍闆應預留 3~4 cm 空隙, 菇床底面事先用覆土機平鋪 3 cm 厚的覆土。

7.4 覆土、保濕

紅托竹荪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土壤條件,但在紅托竹荪菌球形成時期必須有土壤才行。 這可能與土壤的機械刺激以及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或微生物分泌物有關。 因此,在紅托竹荪栽培生産中必須進行覆土工作。 用專用覆土機上土,使覆土充分填充于菌料之間、菌料與圍闆之間,并覆蓋整個床面,确保菌料表層覆土 2~4 cm , 然後噴水調節土壤含水率至 20% 左右。覆土應松緊适合。太緻密,則通透性差,影響正常出菇;太稀薄,菌料可能暴露,導緻病蟲害。 覆土層有隔熱作用,培養料散溫困難,因而覆土後要特别注意通風。

7.5 催蕾、出菇

7.5.1 溫度。覆土後将覆土層以下料溫維持在 22~24℃ ,保持 15~20 d ;當有原基突破覆土表面時,根據土層水分情況,可噴 1 次大水,保持空間溫度在 55~65 ℃ ,刺激更多原基形成, 7~10 d 就會有大量原基發生。 保持适宜的空間濕度和 CO 2 濃度以及一定的光照條件,促進紅托竹荪原基分化、菇蕾發育。

7.5.2 濕度。 覆土層要經常保持濕潤,土壤含水量為15%~18% ;菌蕾生長階段,覆土含水量應提高到 2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 85%~90% ;淩晨破蕾時,相對濕度要在 95% 左右。 子實體成熟階段,空氣相對濕度低于 80% 時,成熟的菌蕾不易裂開,菌柄易折斷,菌裙不易展開或展開後很快縮幹閉合。

7.5.3 空氣。 紅托竹荪屬于好氣性真菌,在各個生長階段,均需要足夠的氧氣。 基質和土壤中氧氣充分,菌絲體生長快,子實體形成也迅速。 一般菌絲生長階段相對需氧量較少, 子實體形成階段對氧氣的需求量大;若 CO 2 濃度大于 0.1% ,會導緻子實體發育畸形。因此,栽培紅托竹荪的菇房一定要 1 h 通風 1 次,每次不少于 2 min ,并選用透氣良好的土壤作覆土,以保證氧氣供應。

7.5.4 光照。 紅托竹荪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在自然條件下 30 cm 深的土壤中仍能生長。 在一般室内的光照條件下,菌絲生長速度會延緩,甚至會變色老化。 紅托竹荪原基形成時也不需要光照。 菌蕾形成後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 100~300 lx 的散射光有利于促進紅托竹荪子實體的形成 。

7.5.5 酸堿度。 紅托竹荪長期在腐殖層和微酸土壤中生長,形成了适宜在微酸環境下生長的特性。 一般要求紅托竹荪的培養基和覆蓋物 pH 值在 6 左右。 pH 值超過 7 時,紅托竹荪生長不良。 所以,在栽培中可以采用有機酸來調節培養基和覆蓋物的 pH 值, 以增強緩沖能力和營養供給能力。

8 采收

在紅托竹荪菌裙已經完全張開,孢子膠體開始自溶至淌滴前及時采收。 否則竹荪菇體成熟後立即開始萎縮, 48 h 内倒地死亡。 出菇期間,每 4 h 采摘 1 次,采大留小,防止過度生長。

紅托竹荪出菇周期較長, 在菌料正常的情況下,可以持續出菇 4 個月左右, 一般可以采收 3~4 潮,産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潮。

每個潮次結束後,應及時剔除老菌索、殘留菇根及病蟲害部位,補充覆土,并根據情況打 1 次大水,保持空間溫度 22~24 ℃ ,加強通風,以促進菌絲恢複,誘導菇蕾形成 。

紅托竹荪菌包栽培新技術咨詢(安徽太和紅托竹荪高産栽培技術)1

9 分級包裝及加工

9.1 分級包裝

采收的産品應集中清除菌帽和菌托, 并進行分級。 将分級好的紅托竹荪放在塑料筐内, 置于 0~3 ℃冷庫内打冷 2~3 h ,進行預冷排濕,降低菇體代謝速率。

将打冷好的鮮竹荪, 按相應等級和規格進行分裝,包裝車間環境溫度應不超過 18 ℃ ,并保持環境衛生。 将成品放在 2~5 ℃ 冷庫冷藏,保持相對濕度 65%~70% ,可保存 8~10 d 。

9.2 烘烤加工

選用烘房或電動烘幹機進行紅托竹荪烘烤幹制,溫度先低後高, 最後急火烘幹, 最高溫度不能超過65 ℃ ,以免烘焦竹荪。 烘幹後,紅托竹荪應與烘烤用具一起取出, 經 30~60 min 紅托竹荪吸收空氣中水分略回軟後,用塑料袋包裝并密封,放入 3~5 ℃ 冷庫中保存待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