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①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
初,公孫述至魚複,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複為白帝城。”王琦注:
“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②朝:早晨。辭:告别。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
入雲間。白帝: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長江上遊。
③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裡,其間包括七百裡三峽。郦道元《三
峽》:“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
【翻譯】
早晨,告別那彩雲之間的白帝城,隻用一天時間,晚上便回到千裡之外的江陵。兩岸上的猿聲
在不停地啼喚,但我的小船輕快如飛,就在這猿啼聲中,已駛過了萬重的青山。
【作品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
七絕,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
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
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把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
、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
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當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
川趕赴被貶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随即乘舟東下江
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裡江陵一日還”的詩意,以及李
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
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
,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
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
特有的瑰玮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巅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
附賽大家集字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