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瀉心湯治療發熱?155、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附子瀉心湯治療發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155、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内附子汁。分溫再服。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164、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臣億等看詳大黃黃連瀉心湯,諸本皆二味。又後附子瀉心湯,用大黃、黃連、黃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黃芩,後但加附子也。故後雲附子瀉心湯,本雲加附子也。
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瀉心湯方(亦治霍亂)===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黃芩一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153、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複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複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上次學習大黃黃連瀉心湯的時候,忘了一條,就是:64條====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下汗之後,導緻心下痞,還有惡寒。表未解也,單憑一個惡寒,似乎還不足以說明就是表未解。因為155條,惡寒汗出是附子瀉心湯證。是不是脫落文字?
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下汗之後,導緻心下痞,還有惡寒。表未解也,單憑一個惡寒,似乎還不足以說明就是表未解。因為155條,惡寒汗出是附子瀉心湯證。是不是脫落文字?
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有表當然先解表,這是傷寒論定法。不過隻有一條,好像另外,就是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這一條是先溫裡,在解表,因為俗話說,“好漢架不住三潑稀”,否則人就會虛脫,陰陽俱衰。這裡就是一點痞,還是先要解表,然後才能攻裡,防止邪氣内陷。
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傷寒論的定法是解表就用桂枝湯。攻痞,這裡隻是邪熱的氣結,所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一、繼續條文考證
對比155條(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和164條(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就會發現一個大問題,155條的“心下痞,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和164條的“心下痞,惡寒者”,隻有一個“汗出”的區别,治法就大變。這其中肯定有問題。也就是說164條,到底還有沒有其他表證?如果,僅從惡寒來判斷,以及有無汗出,不足以區别兩個方子!164條,用桂枝湯,還應當有其他症狀支持。
155、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153、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複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複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164、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端望這4條,實在是困惑。特别是155條的“複”字,和誰有關系呢?上次,我把154、155條接到153條,看起來很滿意。
153、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複下之,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現在,看到164條,好像155條接上去也很完美:
164、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難道是,如164條,“心下痞,惡寒”,應該還有其他桂枝證,先用桂枝湯,完了再攻痞,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喝完了大黃黃連瀉心湯,痞還沒有完全去除,接着又有惡寒,汗出,這時隻喝大黃黃連瀉心湯不行了,需要加附子。臨床可能會有這種情況。當然153條那樣接起來,也說得通。但是,從這個“複”字來看,接在164條,似乎更合适。而且,剛才的疑惑也可以解釋,就是“155條的“心下痞,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和164條的“心下痞,惡寒者”,隻有一個“汗出”的區别,治法就大變”。164條的惡寒者,當有“汗出”二字,即“惡寒汗出”,(164、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惡寒汗出者,表未解也)。這裡的惡寒汗出是桂枝湯證的汗出,調和營衛。
把155條加在164條之後,還真的挺順。155,“複惡寒汗出者”,就是說,原來有這個症狀,但是經過治療,有一段時間沒有了,後來又出來了,這才叫做“複”。但是這時候,經過大黃黃連瀉心湯的“洗禮”,陽氣受損,變成了陰證的惡寒汗出,需要加附子,扶助陽氣。當然還有“痞”,所以還得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此“惡寒汗出”,非彼“惡寒汗出”。
傷寒論,陰證的汗出,都用附子,比如桂枝加附子湯(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二、關于藥物組
154條的大黃黃連瀉心湯,大多注家認為是金匮要略的瀉心湯,即大黃黃連黃芩湯。宋臣這樣認為,錢超塵經過考證,下了按語:林億所校是也,本條之方當有黃芩。康平本此方正有黃芩。康平本雲: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此說,我是同意。鐵道部發言人的格言:反正我信了,呵呵!
三、關于煎藥方法
154和155都是說: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内附子汁。隻是附子瀉心湯是采取附子煎汁兌進去的辦法。
這兩個方子的特點:就是“取其輕”。麻沸湯漬之,就是滾燙的白開水沖,時間很短,取其輕揚,以去其虛熱。如果煎煮,則呈下劑。金匮要略用于治療血證,則是煎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