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即将走向生命終點的老師,在前一天的晚上,竟然可以和他的學生們,一同聚集。
慶祝民族的重要節日,與學生們享受團體之愛的宴席,并且用言語提醒出賣他的學生,期望對方可以回轉。
這是何等偉大的一位老師!
這一次的聚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行動。
一、守節期即将走向苦路的至高者的獨生子,迎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的民族節日,逾越節。
雖然他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改變人類的命運。
将舊的約,轉變為新的約。
但他并不是要廢掉舊的約,乃是要成全這個約。
所以,他仍然遵守舊的約,守“割”的禮儀,獻上當獻的祭物,過當時民族所用的各個節日。
對于父親所定下的節日,他很好地遵守,即使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
守節期,對于今天的很多人來說,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總會說:隻要心裡真誠,哪一天都是一樣的。
因此,星期天可以不去固定的地方聚集,認為在家裡也是一樣的。
節期也往往隻注重12月25日。
因為這一天最熱鬧,整個世界都在過節,連商場、大街上,都氣氛濃烈。
在平時分享信息的講台上,成為歡樂的舞台,大家一同歡呼慶祝。
當然,這是好的,也可以借此機會讓更多人走到我們平時所聚集的地方。
但在4月份的這特殊的一周,很多人都不了解,不重視。
可能是平時的宣傳和分享做得不夠,可能是這一周氣氛比較沉重,可能是需要一定的付出,可能是我們隻喜歡熱鬧……
我們需要認識到,節期的重要性。
不隻是12月25日的節日,也不隻是4月份的這一星期的日子,一年中還有不少重要的日子(如預苦期,五旬的節期等),需要我們平時花時間去認識和了解,也學會注重那些特殊的日子。
在痛苦的刑罰即将到來之前,夫子和學生在節日裡共同享受了一場愛的宴席。
老師知道要與學生離别,因此在這個猶太人特殊的節日,與他們共同享受節日的快樂,進行美好的溝通和交流。
逾越的節期,對于以色列人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他們通常懷着歡喜快樂的心情去慶祝。
因為這個節日是紀念他們可以脫離在埃及為奴,成為自由的民族的美好日子。
有句話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
雖然老師的内心中,情緒複雜,因為他知道他即将要面對的是怎樣的艱難和挑戰。
但他仍存着愛心,與學生們分享交流,勸勉鼓勵,親自服侍(為學生們洗腳),設立神聖的餐禮,留下美好的教訓、榜樣和儀式給他所愛的學生們。
願我們所在的群體,都能少一些紛争、嫉妒、驕傲、猜忌、世俗……
而是像偉大的老師和學生們之間,一個真正的充滿愛的團體。
三、盼回轉在這個最後的晚餐裡,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各位學生:
我很實在地和你們講,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将我賣掉了。(事實上那位學生已經做出了賣老師的行動,并且拿到了三十塊錢的酬金。)
學生們一個人很憂愁,也很惶恐,輪流問:是我嗎?
當時已經将老師賣掉的那一位學生,問說:是我嗎?
老師的回答是:你說的是。
老師已經暗示得非常明顯了,但這位賣老師的學生并沒有被點醒,也沒有任何想要回頭的迹象,最後又去和那些準備抓老師的人進行暗示、交接。
面對這樣的一位賣主求榮的學生,換作一般的老師,必然是非常的生氣,輕則劃清界限,重則施以報複。
但世上最偉大的這位老師,卻仍然對賣他的學生,存有憐憫之心,盼其可以回轉。
有人會說,這位學生是計劃的一部分,沒有他來将老師賣掉,怎麼成就救贖的計劃呢?
話雖如此,但此時老師對他的心卻是真誠的。
而若他能回轉,則可能得救。計劃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那些兵丁總有辦法找到老師,将他押赴刑場。
書上有一句話說:
他的應許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他們,因為他不願意一個人沉淪,乃願意萬人都悔改。
對比我們自己,當我們面對得罪我們的人,有這樣的寬廣的胸懷嗎?
很多人,即使不想報複對方,也會選擇敬而遠之,很少會以德報怨,以愛勝惡。
但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所要付出的,就是以愛勝惡,使人的心歸回。
思考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舉世聞名的藝術作品,但你我是否體會到餐桌中間那一位老師,在宴席中的心情,體會他偉大的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