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22:17:24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築)1

北京古城

五十世紀興衰變遷,道不出曆史長河不盡遺憾割舍;九百萬平方公裡遼原平坦,走不完國之疆界無數慷慨悲歌。

曆史興衰,國家變遷,多少朝代相繼登台又遺憾落幕,西安、洛陽和南京無不是幾朝古都,更是曆史序幕的見證地。而北京作為離當代最近明清兩朝的首都,更是留下了無數珍貴且輝煌的建築。

如今人民當家作主,挺直腰杆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古老文明足迹的保護,百年之間的幾大北京城地标建築現已殘破甚至拆除,若仍矗立,北京無疑是雄偉非凡的古都。

悠悠古建,相繼隕落

細數北京十大地标古建,其中不少都在歲月的摧殘之下千瘡百孔,甚至被破壞拆除。盡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地标建築被保護了起來。

在建國定都之初,正當政府下令拆除北京舊地貌之時,是梁思成站了出來,以一己之力号召全國上下保護古建,人民方才恍然大悟,終于意識到了老建築的珍貴之處。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築)2

梁思成

假如這些建築依舊矗立,北京城又會是怎樣一副燦爛奪目的光景?無奈的是,為時已晚,有一些古建已經難逃時代的摧殘,相繼被破壞拆除。

首當其沖的便是北京的古城牆。在明清兩代,定都城為北京之後,為抵禦外敵入侵,皇帝下令先修繕古城牆,做好戰鬥禦敵的充足準備。

到了元朝,朝廷就頒布法令大修城牆:“收葦以蓑城,每歲收百萬,以葦排編,自下砌上,恐緻摧塌”,但牆體仍是不足禦敵。後明朝時期朱棣掌握政權,修繕北京城,首先大肆擴建城牆,鞏固城防,将舊茅草牆加固成牢不可破的城牆。

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古城牆還依然矗立,在那之後開發過程中,北京古城牆才逐漸被拆光。

随後就是大清門,所謂大清門實際上是清朝占領明都之後改的名字,明朝時稱為大明門。地理位置極佳,坐落于北京城正中軸線上,作為天安門的外門與皇城的正南門供皇家使用,規模宏大地位重要,更是有國門之譽。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築)3

大清門

在古城牆被拆除的同時,大清門被蘇聯專家認定為阻礙發展的建築,因而被下令拆除。如今也隻能在記載和珍惜的影像資料中了解大清門,據記載:“大清門,三阙上為飛檐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

除此之外,在北京郊區地帶曾有座金剛寶座塔,民間叫五塔寺、真覺寺。印度高僧班迪赴明朝講經,又向朱棣獻上金佛像五尊和金剛寶座作為禮品,因而被封為國師,為此專建此寺進行供奉。此類封建迷信建築在開發早期也依次被拆除。

北京大多數建築都是明朝建成,再由清朝依其舊址改建,永定門也不例外,正是修建于明朝,寓意永遠安定。地位不次于前文大清門,因其是北京外城正門,更是北京四方門中最大最宏偉的一座門樓。上世紀50年代正逢梁思成呼籲慎拆古建之時,永定門遺憾被拆。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築)4

金剛寶座塔

古建雖倒,遺迹尚存

近代的戰争與和平年代的開發,使本就年久失修的古建弄得更加殘破。有些建築雖然難以逃脫戰争的洗禮與開發者的拆除,但仍有珍貴的遺迹被保存了下來。

在明朝時期,正值中國古建築業的鼎盛時期。朱棣于紫禁城四角之上修建角樓,使京城的格局層次更加鮮明。明朝隕落之後,清政權也将舊角樓多次修繕,但拆除許多的,東南角樓是幾座角樓中最為矚目的一座。

八國聯軍入華時期,一路打到京師,在城牆根大肆開炮,多處角樓被炸,事到如今也僅剩東南角樓一座依然矗立。

中國傳統文化尊敬祖先,每代政權均修帝王廟,作為祭祀先輩帝王之所,于東西兩處各有一座牌樓,兩處牌樓均寫有“景德街”,此便為景德街牌樓。在建立共和國之後,用于祭奠清先祖的廟宇被拆,牌樓也是相應倒下。

但牌樓造型獨特,小細節更是栩栩如生深受梁思成喜愛,于是在拆除之後,梁思成多次奔走要求,景德鎮牌樓被拆除的部件才得以收藏于首都博物館。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築)5

永定門

時隔百載,依然挺立

雖說無數古遺址都了無蹤影,但仍有幾座優秀的古建至今仍然作為北京的地标建築存在。北京的牌樓衆多。常常被安放在大戶人家以及繁華街道之上,同大門一起合圍成半封閉地塊。

明清時期在東西街道與東西城中心都建有木牌樓,以作重要街區的标志。被稱作東四牌樓,因其極具地方特色與地域特征,直到如今仍然在用。

正陽門是明清兩朝内城的正門。正陽門集城樓、箭樓與甕城三位一體,具有極其有特點的設計形制。正陽門是城内最重要的交通節點,甕城接箭樓等四個城門,而箭樓又連接正陽橋三,向南又通前門大街。

交通要點在改革之初并未進行拆除,而後梁思成的提議又将正陽門保護了下來。琉璃塔處于香山靜宜園最南端,是一座亭塔複合體結構建築。

北京有哪些曆史著名建築(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築)6

東四牌樓

這也是地标建築中少見的由清朝建成,結構精密,觀賞性極佳,逃過了半個世紀戰争的洗禮後,作為香山遊園的觀賞地點與遊玩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然矗立至今。

北京城中有天壇地壇,祭天風調雨順,祭地土壤肥沃。地壇在早年間已經被拆除殆盡,變成了民間交易的集市地。而天壇規模更大,觀賞效果也好,盡管已經失去了建築本身的祭祀功能,但作為北京景點之一仍然被保護了起來。

如今社會富足人民安居樂業,每每觀至古建,往往都有千載滄桑之感。财富之流不可千秋萬代,在歲月之中,唯有建築能開口。四海之間,都城之内,若名勝古建依稀尚存,如今的北京城又會是怎樣的雄偉壯麗!

觀其舊址,常常和古人交談,回想過去之情景,徜徉未來之規劃,此所謂暢談古今,立足當下,方能看透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