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般納稅人賬面存貨需要交稅嗎

一般納稅人賬面存貨需要交稅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23:47:30

我于1994年進入财校上學時恰逢我國分稅制改革,我們成為第一批學習增值稅的學生。1998年财校畢業後進入某商業國企做小會計,跟着老會計,老會計安排什麼就做什麼,對于會計工作方面也沒什麼自己的想法。直到2004年國企改制,我到了一家汽車4S店做上了主辦會計,有了話語權。首先,我就發現了個大問題!4S店用的維修管理系統(同時也是倉庫的進銷存系統)配件是按含稅價入庫的,這怎麼行!于是安排倉庫盤點後全部把庫存的價格改為不含價,并要求以後能取得專票的按不含稅價入庫,不能取得專票的按含稅價入庫。折騰一番後,改價工程完成,卻又發現了大問題!首先,實際工作中多數情況是貨先于發票到庫的,于是倉管入庫時就要拿着計算器一個一個算不含稅的入庫價格,很麻煩;其次,管理系統裡生成的報表,毛利是用含稅的售價減去不含稅的進價,這顯然是不對的!我隻好不斷的安撫倉管、不斷的跟售後經理解釋系統售價要除稅才行,搞得焦頭爛額。由此我便産生了一個念頭,一般納稅人的存貨能否按含稅價核算呢?時間來到了2011年,我從4S店辭職出來自己做代理記賬,我先是在代理記賬客戶中先挑了一家商業企業進行了存貨按含稅價核算的試點,最終在我的商業企業客戶中全面應用了此方法。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結合我的實踐先說說标準核算模式的缺點: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購進貨物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實際支付的是買價、采購費用和增值稅,而按照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價稅分離核算要求,采購成本部分計入貨物成本,增值稅稅款則計入"應交稅費"不計入采購成本。如果企業取得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就不能抵扣進項稅,支付的進項稅隻能計入采購成本,這樣就造成同一種商品同一進價,由于發票不一樣而造成采購成本不同。從而導緻在同一會計主體中存貨的計價不同,有的存貨按價稅分離核算,有的存貨按價稅合一核算,使同一企業的存貨成本缺乏可比性。存貨按不含稅成本核算,單位成本會産生許多小數,甚至是無窮小數,會對管理帶來許多不方便。會計上按不含稅成本入賬,而業務上(櫃組、倉庫等)的進銷存系統大多用含稅成本入賬,這樣雙方無法對帳,财務部門無法從金額上控制業務部門,業務部門就會失去控制。

(2)價稅分離後,在财務分析決策時,也會帶來許多麻煩。商品進銷差價變成了不含稅進價和含稅售價的差額,進銷差價大幅度增加,不再是真正的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額,其中包含了增值稅,若無專用發票則不包含增值稅,指标口徑不一緻,不便于分析差價率和毛利率。必須将售價金額換算為不含稅後,計算出的毛利率才與原來的毛利率一樣,這樣換算比較麻煩,而且決策者并不一定懂得如何換算,如果不換算計算出來的指标不準确,容易給決策者産生一種錯覺。工業企業的生産成本與原來的生産成本也不一樣,産品的生産成本為不含稅生産成本,按不含稅成本和不含稅售價計算的單位邊際貢獻額會降低。

為了使存貨的核算更符合實際成本原則,方便與業務部門(櫃組、倉庫等)的進銷存系統銜接,加強内部控制,在不違反現行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可在"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等存貨類一級科目下設置"待轉進項稅額"二級科目,作為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等科目的備抵科目,存貨的二級科目和明細科目按實際成本核算即購進成本包含所支付的進項稅額,存貨類總賬科目的餘額還是不含稅的,這樣并不違反稅法的規定,還有利于會計核算。為簡化核算工作量"待轉進項稅額"科目一般隻設到二級(作為存貨的二級科目)不再設三級明細。此法經實踐是可行的,下面具體說明其核算方法:

商業企業購進商品時根據銷貨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中的價稅合計金額借記 "庫存商品"科目,按發票中的銷項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科目,按發票中的銷項稅額貸記"庫存商品—待轉進項稅額"(或借記負數),按應付或實付的全部款項貸記"應付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

例如:某商業企業向某制衣公司購進羊毛衫1000件,每件不含稅單價80元,計80000元;進項稅率13%,計10400元。價稅合計90400元,商品全部到達,并驗收入庫。貨款以網銀轉賬支付。财會部門根據倉庫交來的"收貨單"和供貨單位的"專用發票"以及網銀轉賬回單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羊毛衫 904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10400

貸:庫存商品—待轉進項稅額 10400

銀行存款 90400

借:庫存商品—羊毛衫 904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0400

庫存商品—待轉進項稅額 -10400

貸:銀行存款 90400

這樣處理便于與倉庫進銷存系統相銜接,無論取得專用發票與否或增值稅稅率如何變化(一般納稅人13%和9%,小規模納稅人3%、甚至免稅的為0)庫存成本核算始終如一。

銷售時,在确認銷售收入的同時計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例如:上例的羊毛衫以每件113元的含稅價格全部售出,取得含稅價款113000元(增值稅率13%),款項已存入銀行。财務部門根據專用發票和進賬單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113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 (113000÷1.13)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13000

月末結轉銷售成本時将"庫存商品—待轉進項稅額"中的進項稅額轉入銷售成本,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000

庫存商品—待轉進項稅額 10400

貸:庫存商品—羊毛衫 904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90400

主營業務成本 -10400

貸:庫存商品—羊毛衫 90400

庫存商品—待轉進項稅額 -10400

購進和結轉成本的分錄我列舉了兩種,可根據個人的理解和習慣選擇,我個人喜歡用第二種,比較直觀。

現實生活中,一個企業隻經營一種商品的情況不多,所購進的貨物多數是分次跨月銷售,有的商品進貨時無法取得專用發票沒有進項稅,有些商品的進項稅率還不一樣,從不同銷售主體購入的商品稅率還不同,一般納稅人13%和9%,小規模納稅人3%,甚至免稅的為0,如何确定待轉進項稅額的轉出額就很關鍵,按進項稅額占庫存含稅成本的比例分攤比較合理,類似于分攤商品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應分攤的待轉進項稅額 = 月末分攤前待轉進項稅額餘額÷月末結轉成本前的庫存商品餘額(含稅)×本月已銷商品的含稅成本

至于工業企業的核算方法,我不再贅述,關鍵在于找到一種比較合理的方法來确定轉出額,按進項稅額占含稅存貨(包括:原材料、在産品、半成品、産成品、低值易耗品等)的比例分攤比較合理,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應分攤的待轉進項稅額 = 月末分攤前待轉進項稅額餘額÷月末結轉銷售成本前各存貨賬戶含稅餘額之和×本月産品銷售的含稅成本

一般納稅人的存貨按含稅價核算的方法雖然不是我首創的,但是在我這裡得到了實踐,各位同行覺得怎麼樣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需要計算分攤待轉進項稅額的Excel模闆的也可留言!我發給您!

一般納稅人賬面存貨需要交稅嗎(一般納稅人的存貨按含稅價核算的實踐)1

成本及轉轉進項稅計算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