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可以很有趣,知識就在您身邊,每日一寶帶您從文物的蛛絲馬迹,看穿塵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為您解讀的寶貝是染付龍濤紋提盒。
染付龍濤紋提盒,帶提梁方形箱盒,為日本江戶時代的仿制瓷器,提手高23厘米,寬23厘米,高22.5厘米;盒身高14厘米,寬16.3厘米,高16厘米。其外形雖為日本特有的提盒,由江戶時代的制瓷家青木木米(あおき もくべい)親自在盒上題寫有“青花提梁層層盂”箱書,卻充滿了中國情調。盒身的創意也采用了中國明代萬曆的龍濤紋。盒蓋、盒身的棱線處可見剝落的釉質也再現了明末時期蟲蛀青花的狀況。
染付,即用青料色繪紋飾,是日本陶瓷界對中國青花瓷的稱呼。此件提盒為青木木米作品,他以仿制風格的瓷器藝術而聞名,将制瓷技術引入了日本,包括中國的明三彩和青瓷。這件染付龍濤紋提盒上的“古器觀制”印記所書,其燒制的出發點便是學習中國明代的瓷器。
提盒,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的便于運送物品的盒子,最早在中國先秦的農耕時代有了雛形,是一種農忙時節給田間的壯力運送食物的工具。後來在宮廷或者官宦人家有了“君子遠庖廚”的理念,提盒成為了從廚房到飯堂這一小段距離的運送用具,工匠們也把這種小用具做得精巧美觀,款式多樣。唐宋以後,由于文人雅士的加入,賦予提盒更多的文化氣息,也因其實用性較強,文人外出或雅集時,常會用提盒裝上紙張卷軸、筆墨紙硯以及書籍手稿等,于是就有了既可以盛放文房用具,又能滿足外出之需的書房專用提盒,這時的提盒主要為竹制。至明清時期,長形提盒基本為固定的樣式,幾乎成為了文人雅士文房裡的必需品,多以高檔木材制作居多,如黃花梨、紫檀、雞翅木。
日本的伊萬裡青花出現了完全仿制中國青花作品,也是有一定的原因,17世紀初,中國青花瓷器輸入日本,由于吸收了中國的制瓷工藝,技術日益成熟,日本的田瓷業得到發展,所燒制的青花瓷造型優美,胎質細膩,紋樣也按荷蘭的要求,需要仿制中國明代萬曆年間的外銷瓷;當時中國明清時期,官府嚴格控制海禁政策,因此從1657年到1683年,荷蘭基本停止了官方對中國瓷器的大量進口,從而轉向日本進口瓷器。青木木米所燒制的這件染付龍濤紋提盒屬仿制的精品之一,為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重要文化财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