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語文新高考二卷古代詩歌閱讀考查到了陸遊的《示兒子》,讓學生自然聯想到了曾經學過的《示兒》。這種有序的知識梯度與立體的能力延伸,有助于學生理解《示兒子》。這首詩的原文如下:
祿食無功我自知,汝曹何以報明時?
為農為士亦奚異,事國事親惟不欺。
道在六經甯有盡,躬耕百畝可無饑。
最親切處今相付,熟讀周公七月詩。
一開篇,詩人先簡要地回顧了過往,“祿食無功我自知”,詩人對兒子們說,自己知道自己拿着國家的俸祿卻沒建立什麼功業。他的言外之意是,這一生是有遺憾的,希望兒子們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接下來,詩人問兒子們“汝曹何以報明時”,你們用什麼來回報這政治清明的時代呢?以問句引起兒子們思考個人與時代的關系。生在太平時代,正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詩人希望兒子們能把握住這個時代,實現個人的價值。
詩人向兒子們發問,并沒有要兒子們回答,他告訴兒子們“為農為士亦奚異”,做農民與做士人并沒有什麼不同。詩人希望兒子們不要過于糾結于外在的身份,首先要做的是增進自身的修養,“事國事親惟不欺”,無論對待國事還是侍奉親人都要做到誠信不欺詐。事無大小,必以誠,誠信是立身之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詩人要求兒子首先要做到誠信。
詩人要求兒子們知行合一,不僅要重視提升自身的修養,更要注重實踐,要求兒子們要勤讀書,因為“道在六經甯有盡”,儒家經典中蘊含着無窮無盡的大道,對于個人的提升有重要意義。為了避免兒子們成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呆子,詩人還要求兒子們親自耕種,因為“躬耕百畝可無饑”,周代井田制規定一個農夫耕種百畝,後來用“百畝”來代指所耕種的土地。勤學,則知大道之廣漠;躬耕,則知稼穑之艱難,詩人可謂是用心良苦。
父子之間,用不着虛僞客套,詩人對兒子們講了一通道理之後,對兒子們說“最親切處今相付”,我把心裡最關切的話告訴你們。詩人這麼說,是希望兒子們能重視自己所講的道理。最後,詩人還是不放心,又叮囑一句“熟讀周公七月詩”,你們一定要把《豳風.七月》讀熟啊。《七月》是一首農事詩,不僅反應了西周時期的農業生産活動,也反應了當時農奴們終年辛勞的生活。詩人希望兒子們讀這首詩,是讓兒子們注重農時,更是讓兒子們關注勞苦大衆,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則古訓寄寓着長輩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導與殷切期望。在這首詩中,詩人告訴兒子們不僅要學習聖人至道,更希望他們能夠重視農業生産,明白勤勉為人,腳踏實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