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6 01:22:42

前言

随着書院學員楷書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對書法也有了更高的認識,據此,田英章西安書院于4月23日晚對書院學員進行了第一次的純理論知識講座,并以此形式,在今後固定開設“書談”講堂,旨在提高書寫的同時,談論書法理論知識,包括書法史、書法理論、以及文學知識等等,與學員共同提升字内字外功。當晚的講課也通過了先進的網絡直播平台進行了全網的同步直播,收視甚好。現将講義部分分享諸位同道,以求有所助益并希望能真心得到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書談第一節)1

書談--第一節,漢字的起源及演變(講義)主講人:談尹東【田英章西安書院原創,版權歸田英章西安書院所有】

一、書法和漢字

書法,就是以漢字為基礎,準确、快捷、美觀的書寫漢字的法則的筆墨藝術。

書法是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典型表現形式。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書談第一節)2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書談第一節)3

現代學者認為,成體系的漢字不可能由某一個人創造,倉颉若卻有其人,隻能是整理、規範、推動和頒布者。通過對文字學以及書法史的研究,我認為文字的起源及發展有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期。公元前6000年至前3500年,夏商之際以前的幾千年,圖畫、書契、刻符等等,為漢字創造做準備,創制出偶然的符号,有了一定數量,被衆人偶然使用、所理解認識,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和使用;

第二階段:出現期。公元前3500年左右,成熟的、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出現,夏商之際,完善性、系統性、工具性極高;文字的作用:統治者為了有效的進行統治、進行宗教活動并分享生産生活經驗。

第三階段:發展完善期。上周時期,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以及隸楷草行。

需要注意的是,文字的出現、發展、變化、推廣、規範,當時的政府起着決定性作用。

三、漢字的演變

1、從甲骨文、金文等演變為小篆、隸書,至定型于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經曆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2、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至東晉王羲之時代,中國書法的諸體已經完全成熟,今後的1600年裡再無新書體出現,漢字的體系已經完備。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書談第一節)4

縱觀整個中國書法史,魏晉時期以前為文字發展演變史,以後為書法風格的嬗變史。

其中:甲骨文、金文為商周時期主要文字,小篆為秦漢時期出現和主要使用文字,為漢晉時期主要使用文字,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章草最早出現于西漢時期;楷書最早出現于東漢中期;行書最早出現于東漢後期。

整理一下以上文字出現的順序應為:大篆(甲骨文、金文、六國古文等)→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今草。

漢字演變之美感悟(書談第一節)5

四、漢字的構造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畫成其物,随體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

指事“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點。

形聲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隻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形聲是漢字裡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韻。

會意這種造字法,是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如“目”和“月”組起來,眼目為“明”,耳聽為聰。“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女、帚為婦”和“力、田為男”。

轉注這是用于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此法簡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達别的事物。一般來說,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見于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又如“聞”,本意是用耳朵聽的意思,《大學》中就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後來被假借成嗅覺動詞。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