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周密 李雯
高考倒計時,一些考生開始失眠。有的學生心理開始打鼓,“考試的題目會不會很難。 ”還有的學生會說,“聽見同學們翻考卷,頭腦裡一片空白,原本會做的題目在考試時不會做,心跳加快, 手抖,出汗。”
這其實是心理焦慮的反應。
圖/視覺中國
近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理科主任醫師汪玲華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考生心理上過度擔憂,将會出現恐懼,精神持續緊張,分散注意力,幹擾記憶,瓦解思維,因此反而不利于考試。她建議考生輕松上陣,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樣能夠獲得更好的應試效果。
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經典的條件反射,暗示可以極大地誘發人的潛能。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曾經說過,“任何見解、計劃、目的, 隻要以強烈的信念和期待進行反複多次地思考,那它必然會被植于潛意識中,成為積極行動的源泉。”
汪玲華主任醫師說,臨近高考時要有一顆平常心,拋開一切雜念與煩惱。心理素質的好壞對考試的結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高考時用暗示方法, 在潛意識裡樹立一個成功的自我形象,平靜地走上考場。
專家建議,在走進考場前,默念“我一定會成功”或者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吃自己喜歡的食物、想象自己在喜歡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這些都是積極的自我暗示。
到了考場以後,如果出現手抖心慌。沒事!默念讓自己定神的話,比如我做不出來的題,别人一樣做不出來;翻看已經做出的題,放松肌肉。
當頭腦出現一片空白時,也不要太着急,安靜一小會兒,閉眼深呼吸幾次,吸氣要深、滿,吐氣要慢、勻。 就這樣,放松自己。讓自己緊張的情緒的得以緩解,注意力回到考場上來。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學考前複習分秒必争,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學習多長時間,大搞“時間戰”、“題海戰”, 這樣往往使大腦處于持續的緊張狀态,反而不利 于所學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
汪玲華主任醫師提醒,習慣于開夜車的同學,應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時間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約半小時,以使大腦的興奮點與考試時間同步, 即:上午9-11點,下午3-5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