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往菜裡放,鍋從天上來。
近日,一篇題為《中國賣鹽的是畜生》的文章引發熱議。文章控訴“含亞鐵氰化鉀的鹽對人體會帶來危害,這樣的鹽卻霸占了整個市場”。這個明顯是聳人聽聞的謠言被媒體發文辟謠後,仍然在個别社交渠道上傳播。
但是,估計大部分人還是會有一顆懷疑的心,這玩意真的沒毒嗎?吃了含有亞鐵氰化鉀的鹽真的沒事嗎?為此,健康界專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有毒?這‘毒性’也就跟鹽差不多吧。”範志紅說。
亞鐵氰化鉀對人有多大害處?
首先,健康界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亞鐵氰化鉀是什麼。其實,它是作為抗結劑加入食鹽中,而有些食鹽中添加的是亞鐵氰化鈉,其性質與亞鐵氰化鉀相同,目的是為了讓食鹽不結塊。
至于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對人的健康會造成多大威脅,範志紅說了,鹽本身也有毒,如果大家害怕亞鐵氰化鉀,不如連鹽也别吃了。
根據美國國家實驗室NIH的毒性數據庫的數據,亞鐵氰化鉀的LD50(毒死一半小白鼠的用量)是每公斤體重5-6.4克。而食鹽的LD50是每公斤3克,不科學地講,亞鐵氰化鉀的急性毒性比食鹽還要低,添加到食鹽中還算拉低了整體毒性才對。
據統計,中國人每天食鹽量平均值為10g,而食鹽中亞鐵氰化鉀的含量≤10mg/kg,如此微乎其微的含量,若真能分解出有害物,其有毒物質數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不談計量隻談毒性顯然就是耍流氓啊~
大家吃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中毒,導緻給身體帶來嚴重損傷的概率比吃鹽吃出高血壓的風險還要小。大家既然不怕吃鹽,那也不用怕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
炒菜時,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受熱會不會産生有害物?
不會!不要再“被迫害妄想症”發作啦。
若想讓亞鐵氰化鉀受熱分解出來有害物,除非溫度達到400度以上。然而,大家平時炒菜的溫度頂多100多度。這時候是不是有人要問我,你怎麼知道炒菜的溫度是多少啊?莫非你拿着溫度計測量了?對于一名上過初中化學課的編輯,不得不告訴大家,當溫度達到100度時,水分子都“飛走了”。這也就是說,大家的炒菜鍋裡隻要還有湯啊、水啊,這溫度就不會超過100度,即使是炒菜的油溫也才180度。
如果你炒菜技術真的很糟糕,把油都能燒着了,那溫度可能會達到400度,但是那道菜肯定也不能吃了。因此,大家根本不用擔心亞鐵氰化鉀會受熱分解出有害物質。
國外的食鹽也含有亞鐵氰化鉀
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食鹽都會添加亞鐵氰化鉀,并不隻是中國的食鹽才有。範志紅表示,如果中國的法規許可某種添加劑使用,那這個添加劑一定是已經在很多發達國家都許可使用的。
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全球範圍内得到廣泛認可的低毒抗結劑,允許添加在食鹽中,根據國标GB2760-2014,允許量是每公斤食鹽不多于10毫克。
世衛組織在對抗結劑成分安全性進行的分析中也表明,亞鐵氰化鉀是很安全的添加劑。1995年《美國生理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刊登了荷蘭研究人員的實驗情況,在對實驗狗狗注射了1000毫克(超過100公斤食鹽中含量)的亞鐵氰化物後發現,其中絕大部分(94-98%)的亞鐵氰化物都會在24小時内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沒有在體内形成積累,驗證了這種成分的長期安全性。
說起來差别最大的,其實是用鹽烹調的習慣。外國人基本不炒菜,大多數是使用烤箱,在烹調之後撒鹽,而不是我們在烹調過程中用鹽。因此鹽總是放在餐桌上研磨器裡的,所以國外不會太在乎食鹽是否結塊。
為啥亞鐵氰化鉀會有害?
如果氰化鉀與人體中血紅蛋白裡的亞鐵相遇,它們便會緊密結合,從而無法攜帶氧氣,人沒有氧氣也就無法存活了。但是,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不是氰化鉀,它是已經和亞鐵結合後的物質。通俗地講,食鹽中的氰化鉀和亞鐵已經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它們不會輕而易舉分開,除非用400度高溫燒它們。
少吃鹽才是關鍵
範志紅特意提醒,鹽一定要少吃,每天食用6g鹽就足夠了。目前,我國國民食鹽攝入量排在世界前列,高血壓患者數量也越來越多,大家與其研究鹽裡有哪些添加劑,不如想想自己有沒有吃太多鹽。
結論:大家食用含有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鹽是安全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