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康诰》①曰:“克②明德。”《大甲》③曰:“顧諟天之明命④。”《帝典》⑤曰:“克明峻德。”⑥皆⑦自明也。
【注釋】
①《康诰》:這是《尚書•周書》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尚書》主要負責記錄古代曆史文獻,将古代事迹的文章進行整理彙編,因此也成為“五經”之一,被稱為“書經”。全書共分為四部分,分别是《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②克:能夠。
③《大甲》:即《太甲》,是收錄在《尚書•商書》中的一篇文章。
④顧:思念。諟(shì):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⑤《帝典》:即《堯典》,收錄在《尚書•虞書》中。
⑥克明峻德:在《堯典》中的原句是“克明俊德”。俊:與“峻”為通假字,譯為崇高。
⑦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幾句話。
【譯文】
《尚書•康诰》中記載:“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尚書•太甲》中也曾經說過:“念念不忘上天賦予人類的光明禀性。”《尚書•堯典》中記叙:“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所有的這些典故,講的都是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讀解】
這是“傳”的第一章,同時也是對“經”中所講述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句話的論證,強調從夏、商、周時期開始,人類便講究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當然,這樣的論調也不是憑空捏造的,有書為證。《三字經》中就有記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說的就是做有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無害的,隻不過很多人因受到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或者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最終人與人之間産生了很多不同,甚至有的人還生出了很多惡劣的品質。為此,儒家賢能志士們強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這樣的論調在“四書五經”的開篇就已經提出,而且《大學》所強調的就是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讓每個人都可以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在明明德”的主旨就是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發掘、弘揚個人本性中善良的一面,壓制甚至摒棄邪惡的一面。
當然,這樣的言論和思想不僅受古代的先儒們尊崇,我們今天依然大力提倡,比如,“五講四美三熱愛”“培養四有新人”等,這些都是“在明明德”中所強調的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