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樂,前人之述備矣。季羨林先生描繪了古人讀書的趣味:
其一是“紅袖添香夜讀書”。有知己相伴,挑燈夜讀,把盞品茗,美文養性,其樂融融,其情怡悅,令人豔羨。其二是“綠滿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讀書,沉迷書中,忘記了時光流逝和季節更替,四季輪回,窗外已是綠草茵茵而不知。這是一種聚精會神,專心緻志,忘我忘物的讀書境界,令人敬佩。其三是“雪夜閉門讀禁書”。這種讀書的情趣與前面所言又有不同,天寒地凍,大雪紛紛,四周靜寂,獨自一人,閉門讀書,而且讀的是禁書,可以想見讀書的心情之切,閱讀的放松與惬意,此景此情,樂在其中,味在其裡,不足與局外人道也。
此乃古人讀書趣味,然而,我以為讀書還有一種景象和樂趣值得一提,那就是“獨自孤燈夜讀書。”一燈如豆,僅此一人,一卷在手,人與燈與書相伴,忘卻紅塵,濾去雜念,自由自在,這種與孤獨為伴,與詩書為伴的讀書之樂,真真讓人神往和羨煞。
在我看來,真正的讀書不是為稻粱謀或揚名于當世,而是我們心靈的渴求和精神的寄托。所以,曆盡困苦而自得自适。
讀書的妙處,我以為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讀書之道更為精妙。它妙就妙在孔子将讀書治學與修身養性結合了起來,我們亦可将其概括為孔子的讀書治學“三境界”。其一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其二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其三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這裡提出的讀書治學之道,即:讀書與實踐相結合,故曰:學而時習之。“習”不僅僅是溫習,而且更是實習、複習、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鞏固和提高;讀書與交流相結合,獨學而無友,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交流、探讨,讓思想的火花在同道的交流中産生碰撞,這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樂事;學習不是僅僅為了治國平天下的經世緻用,更是個體的修身養性,心靈充盈,精神愉悅。所以,有了學識、本領而不為世人所重視和認同,依然能夠其樂融融,孜孜以求,以達治學之境,以至人生之景,這才是真正的大度、大氣的君子之風和讀書之道。總之,讀書不是為了學好文武藝,售與帝王家,讀書學習是個體安身立命的基礎和方式。讀書不在于結果而重于過程,不在于僅僅為了緻世實用,更在于滋養個體的靈魂、涵養個體的精神。所以,孔子的讀書治學“三境界”内涵更加豐厚和高妙,值得我們每一位讀書人珍惜。
試想,一個人,坐擁書城,懷攬書香,身居陋室,心安神甯,讀書為樂,豈不快哉!記得陸遊曾撰《書巢記》有雲:“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陳于案,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歎,未嘗不與書俱。”南宋詩人尤袤則說,讀書“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正是如斯,陶淵明才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對于真正的讀書人來說,讀書之樂難以言說;讀書之味如飲甘泉;讀書之趣無窮無盡。書是靈魂的居所;書是精神的家園;書是深情的朋友;書是療傷的良藥。
人類文明的經典召喚着我們的良心,猶如諸神照耀着我們的一顆成長健康的心靈同時它也需要人類的期待、虔誠和執著。人就在這個過程中成為曆史同時也成為永恒,成為我們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當閱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那是詩意栖居的一種召喚,也是人生幸福的一種見證。書籍是宇宙間的一種天籁之音。這種天籁之音的召喚在人的内心激蕩回旋,能使我們自覺擔當責任與義務,追求純真和善良,充滿愛心和希望。天空清明,大地蒼茫,人在生存,神作尺度。閱讀的過程就是神靈和智慧照亮人類的天空,擦亮我們雙眼,溫暖我們内心過程。
讀書是可以修身養性的。俗語雲: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天下好書,養人間正氣。即使我們成不了一代名家大師,但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至少可以給自己的靈魂覓得一個安頓之所、修養之地。這就是我經常向學生推薦讀書目錄,介紹中外古今名著,交流讀書心得之故。
記得著名詩人艾青在《我的父親》一詩中對讀書的益處亦有所談及。艾青在詩中回顧說,他的父親時時教誨他要好好讀書。讀書一可以修身養性,二可以光耀門庭,三可以保護家産。正如古詩所雲:“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樹德箕裘惟孝友,傳家彜鼎在詩書。”“立品定須成白璧,讀書何止到青雲。”清代金纓著《格言聯璧》有一名對言及讀書之益雲: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尚多,我們還可舉列許多。比如蘇轼曾有詩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代詩人尤袤說:讀書的好處有“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憤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求知》中言:“閱讀使人充實,交流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确。……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計算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等等等等,這些都是經典之論。
其實,讀書的功用還多多,除了傳統文化中教導我們的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外,我以為作為現代人,讀書的最高境界是為自己讀書,為怡性暢神而讀書,把讀書變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讀書過程作為讀書的最高目的,而不是為了其他,真所謂“不因果報方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把詩書視為自己的情人、親人,朝夕相處,時時相親,如明代政治家于謙在《觀書》一詩中所雲: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