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
1月4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食用菌研究中心,省農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員何曉蘭博士走進食用菌種質資源庫,查看菌種保存情況。
這裡堪稱食用菌的寶庫,存放着6000多株食用菌種質資源,每年為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羊肚菌栽培地區提供種源,四川一半以上的毛木耳栽培種源也來自這裡,菌種保存時間可達15年以上。
雖然我國的食用菌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工廠化食用菌生産使用的菌種受制于人,如白色金針菇,幾乎完全靠從日本購買菌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知的食用菌有900多種,但能大面積人工栽培的不超過50種。
從野外生長到商業化栽培,需要經過馴化栽培、品種選育等漫長的過程。食用菌菌種資源庫為野生菌馴化和育種提供豐富的材料。
保存菌種并不容易。“菌種在保存過程中會自然退化、衰老。”何曉蘭介紹,超低溫下,菌種的代謝變慢,可以延長菌種生命。
液氮罐
食用菌保存庫内存放着幾個液氮罐,打開其中一個蓋子,一股白煙飄散開來。何曉蘭說,放置于液氮中的菌種,保存期可達15年以上。但保存前,需要對菌種實施特殊保護。“直接放進液氮,可能會因為水分升華導緻細胞凍傷,需要在凍存管内加入甘油、蔗糖等制作的保護劑,之後經過程序梯度降溫,才能放入液氮罐中。”
目前隻有生産上最重要的菌種,才能享受到這種“特殊”待遇。“菌種保藏非常重要,但它是一項公益性的工作,不能産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實驗室人員場地有限,目前隻有比較重要的食用菌菌種通過超低溫保存,下一步将逐步增加液氮保藏的數量和種類。”
4℃左右的冷藏室
目前,種質資源庫大部分菌種隻能通過冷藏冰箱短期保存。在另一間冷藏室内,一支支試管用牛皮紙袋密封後,整齊地碼放在冰箱内。何曉蘭取出一個紙袋,試管的斜面布滿了菌絲。“這根試管裝的是平菇類菌種,冷藏溫度在4℃左右,為了避光,所以要用牛皮紙袋裝起來。”何曉蘭解釋道,因為保存期短,所以每隔3—6個月,就要對這些菌種進行繼代培養,“也就是将這些菌種進行轉接,換到新的試管中。”
存放于4℃左右的冷藏室,用試管保存的食用菌種質資源
繼代培養次數過多會增加菌種退化的幾率。因此,還有一部分菌種被放進了溫度可以低至-80℃的超低溫冰箱保存。
一部分食用菌種質資源被保存于-80℃的超低溫冰箱
這些沉睡的菌種一旦被喚醒,可能就會按下産業發展的加速鍵。
超低溫冰箱
距離省農科院300公裡之外的甘孜州康定市金湯鎮江壩村,村民楊曉波通過種植羊肚菌帶領村民脫貧緻富。“經過農科院專家技術指導,鮮菌畝産可達200公斤。”楊曉波說,他聯合9戶貧困戶成立合作社,種植羊肚菌近20畝,年産值達40多萬元。
作為國内最早實現羊肚菌商業化栽培的單位,省農科院已将羊肚菌栽培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開。“食用菌栽培周期短、見效快。”何曉蘭說,羊肚菌的經濟價值很高,鮮菌售價在100——200元/公斤,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不過,食用菌馴化栽培任重道遠,大量的菌根食用菌還未實現商業化栽培。下一步,我省将加強食用菌種質資源的發掘利用,助力食用菌産業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