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你學打字

教你學打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5:44:50

教你學打字?“打”字最早出現在東漢,可惜“生不逢時”,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宋太宗雍熙年間,徐铉等人校訂《說文解字》,才以“新附字”的名義給它上了個“戶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教你學打字?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教你學打字(打字趣談)1

教你學打字

“打”字最早出現在東漢,可惜“生不逢時”,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宋太宗雍熙年間,徐铉等人校訂《說文解字》,才以“新附字”的名義給它上了個“戶口”。

有人認為甲骨文裡就有了“打”字,隻是還沒有被識别出來。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現存的先秦文獻裡根本找不到一個“打”字。要知道,早期的漢字數量很少,人們恨不得把每個字都掰成幾瓣用,估計不會專門造一個字刻在甲骨上考驗後人的智商。起先人們認為漢代的文獻裡也沒有“打”字,直到清朝編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時候,一幫子眼尖到令人發指的家夥,居然在東漢典籍的某個犄角旮旯裡,扒拉出來兩個“打”字!

沒有“打”字,不等于沒有“打”的動作和概念。碰見這個,自然有别的詞代替,絲毫不覺違和。比如打鼓,可以叫“鳴鼓”、“擊鼓”、“奏鼓”。《論語·先進》:“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詩經·邶風·擊鼓》:“擊鼓其镗,踴躍用兵。”《尚書·胤征》:“瞽奏鼓,啬夫馳,庶人走。”更多的時候直接用“鼓”。比如《左傳》裡面的“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

魏晉南北朝,“打”字仍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整整一本書也隻有三個“打”字。南朝民歌,也隻是偶有“打”字出現。比如流傳于劉宋元嘉年間的《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打壞木栖床,誰能坐相思。”還有《莫愁樂》:“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唐代還好,“打”字的“戲份”逐漸多起來。比如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杜甫的《秋野五首》:“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話說到了宋朝,放牛娃的春天終于到來!方方面面的詞啊句啊,都争着搶着跟它攀親。誰要是哪句話不帶幾個“打”字,顯得特别“沒文化”。尤其是民間,幾乎是無物不打,無事不打。

好了,讓我們從歐陽修《歸田錄》和劉昌詩《蘆浦筆記》的記載中領略一下“打”字的紅火程度:“其義本謂‘考擊’,故人相毆、以物相擊,皆謂之打。”這是它的本分,就不說了。其它還有打船、打車、打魚、打水、打飯、打衣糧、打傘、打黏、打量、打試、打套局、打發、打請、打印、打算、打博、打扮、打醋、打酒、打袋、打鋪、打角、打疊、打并、打号、打伴、打包、打轎、打腰、打馬、打令、打雜劇、打诨、打化、打供、打交椅、打驅傩、打睡、打嚏、打話、打鬧、打鬥、打和、打合(讀曰閣)、打過、打勾、打了、打糊、打面、打餅、打線、打百索、打縧、打簾、打薦、打席、打籬笆、打砌、打調。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打遍天下”的感覺?

“打”字為什麼從宋朝開始大紅大紫呢?

我私下揣測,其一,“打”字産生得晚,有關“打”的諸項動作已經有了相關的詞語來表達。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打”字不像别的動詞那樣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其二,“打”字在“試用期”,讀音跟“丁”、“登”差不多,到歐陽修的時候,發音已經近似于今天的“打”。也就是開口度越來越大,發音越來越順暢,聲音越來越響亮,完全具備了高頻出場的發音條件。

這下子那些語言學家可有得忙了。他們先把帶有“打”字的詞語盡可能多地搜羅起來,然後進行歸納。據說劉半農先生一口氣列出了數千條,差點累死,一激動,贈給了“打”字一個崇高的評價——“混蛋”!

我發現,除了“打”字的基本意義之外,不是因為“打”具有了這麼多的含義才這麼用,而是先這麼用了,然後專家再跟在屁股後面幫你解釋。換句話說,它就是個“萬金油”,隻要你想,隻管“打”就是了,反正“不打不相識”。“打”過之後,詛咒也好,撞牆也罷,專家們看着辦。

這樣說起來,頗有點耍賴的感覺。不過說實話,有些詞語中的“打”字,并非唯一選擇。比如打井,過去說鑿井、穿井、掘井,現在還可以說挖井、鑽井。打酒,過去叫沽酒,現在還可以叫買酒。打槍,還可以說放槍、鳴槍、開槍。打鼓,可以叫擂鼓、敲鼓、擊鼓。打春,可以叫立春。打柴,可以叫砍柴。打魚,可以叫捕魚。打劫,可以叫搶劫。打傘,可以叫撐傘。還有一些整個詞都換過的,比如打點滴,可以叫輸液。打光棍,叫單身狗。打小報告,叫告密。打腹稿,叫構思。打架?這麼有品位的事,怎麼能這麼說呢?太俗了,叫“鬥毆”多好。

這豈不是說,凡是習慣用“打”字的人都是不夠用心?其實不然。這麼多年下來,“打”字已經與好多詞語“打得火熱”,難舍難分。比如打車,過去是打制車輛的意思,現在專指花錢乘坐出租車。你把“打”換成别的動詞試試?乘車?坐車?租車?蹭車?都不合适。打飯,專指到單位或學校的食堂去吃飯或取飯。在家裡吃飯不能叫打飯吧?在飯店吃飯不能叫打飯吧?叫外賣?也不能叫打飯。同樣用鏊子加工面餅,一般的油餅用“烙”;燒餅呢?用“打”。烙餅不能說“打餅”,“打燒餅”也不好說“烙燒餅”。其它像打字、打呼噜、打電話,一時之間竟想不到可以“離間”它們的方式。

随着生活的發展,一些新的詞語應運而生。比如打卡,本是利用磁卡機記錄考勤的一種方式,進一步引申為人們到某地留下自己的蹤迹。比如“邢台白馬河,晉升為新的網紅打卡地”。打賞,舊瓶裝新酒,意為在網絡中給樓主賞錢或者觀看網絡直播時給主播刷禮物。另外,打印、打碼、打款、打遊戲等詞語,都是新時代的産物。

有時候閑來無事,打量一下這些“打”字,挺有意思的。

為什麼立春可以說成“打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卻不能說成打夏、打秋和打冬?原來,打春是舊時的習俗,立春的前一天,人們用泥土做成春牛,放在家門口,等第二天立春了,用紅綠鞭子抽打。打春牛,打春牛,打着打着,“牛”給跑了,光剩下“春”在這兒頂缸。

還有一個“秋風”,比春還冤。你看它平時多勤快啊,“秋風掃落葉”,環衛工人的活兒都幹了。可為什麼要“打”秋風呢?原來是“打抽豐”,“因人豐富而抽索之”,也就是找條件好的人套套近乎占點便宜。後來不知怎麼說着說着就成了“打秋風”了,你說“秋風”它老人家招誰惹誰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