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靈隐寺法師招人

靈隐寺法師招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22:20:57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2

2016年,杭州靈隐寺的一則招聘信息引發廣泛熱議。最終,90後本科畢業生趙蓮貴從1000多名報名者中突出重圍,入職靈隐寺文宣部。

5年後,中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1000萬人。有報道稱,2022年或許将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困難的一年。

與此同時,寺廟的社招信息頻繁地出現在網絡上。

廣州光孝寺招聘會計,朝九晚五;上海玉佛寺招聘财務主管,年齡不限;浙江法華寺招聘短視頻編導,轉正月薪過萬……

寺廟招聘撫平的是焦慮的都市打工人,在噱頭之外,諸多年輕人早已“投身寺廟”。去年,26歲的弘鑫辭去北京媒體的工作到寺廟當起圖書管理員;今年春天,北大碩士慌慌入職寺廟……

在大城市内卷或回到小地方躺平的縫隙之間,到寺廟上班留給年輕人一個可供喘息的理想工作場所。

「最人物」聯系到早已離開寺廟的趙蓮貴,在他的講述中,到寺廟上班是一種“逃避可恥但有用”的階段性選擇;而對于像慌慌一樣剛剛進入寺廟工作的年輕人而言,這是一種逃避“996”的自救行為。

寺廟生活未必如外界想象般輕松,但對于年輕人而言,寺廟确實提供了一種主流之外的生活樣本。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3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4

到寺廟上班,是一個輕松的決定。

幾乎每一個來到寺廟工作的人,都無需思慮太多,這隻是一種難得的人生體驗。

帶着這樣的心情,2016年4月,24歲的趙蓮貴從老家安徽宣城來到杭州靈隐寺,開始了在寺廟上班的日子。寺廟工作節奏慢,入職第一天沒有馬上分配工作,在趙蓮貴的記憶裡,這一天極其平淡,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天氣——晴天但仍舊有些涼意。

進入寺廟右手邊的課堂二樓,便是辦公室——一間50平左右的房間,簡約的中式木制桌椅,坐着6、7個和趙蓮貴一樣的工作人員。他們有的負責整理文案,有的負責美工,有的負責對外接待,也有負責管事的師父。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5

趙蓮貴在寺廟工作

在寺廟上班的前半年,趙蓮貴租住在距離靈隐寺8公裡左右的出租房内,每天騎電瓶車上下班。

寺廟的工作時間較短,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四點半,午休時間有兩個小時。在寺外工作,趙蓮貴通常7點半起床,早飯在路邊的早點攤解決,到寺廟打過卡後,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趙蓮貴的工作内容和普通的新媒體編輯無異:報道杭州佛協會議、撰寫寺内舉辦的日常活動。唯一不同的是,趙蓮貴需要整理寺廟典籍的出處和典故。

寺廟的師兄闫叔曾在英國留學,因為佛教知識豐富,在寺廟待的時間更長,所以趙蓮貴的工作一般交給他負責審閱。不過沒有任何漲粉和閱讀量的考量,一切随緣。

對于趙蓮貴而言,這是一份可以輕松勝任的工作。和寺裡的師父不同,趙蓮貴不必恪守寺裡的清規戒律,可以下山吃肉,也可以正常結婚生子。

來到寺廟後,師父曾推薦過一套佛學書籍,為了盡快融入寺内工作,趙蓮貴會在業餘時間學習,熟讀佛學理論。因為臨近西湖,趙蓮貴偶爾會到湖邊找靈感,回到寺廟研究填詞和律詩。

趙蓮貴在拍攝寺内典籍

在大衆的印象中,寺廟生活晨鐘暮鼓,遠離人煙。但真正進入寺廟工作後,趙蓮貴發現,寺廟和現代生活是接軌的。“那裡并不是深山老林,就在景區裡面,出去很方便。”不想吃齋飯的時候,出寺廟幾分鐘就有肯德基,也可以下山吃飯。

但對于趙蓮貴而言,吃飯隻是攝取能量的過程,“如果給我一種可以維持生命的營養液,我也能活下去”。在文章《我在杭州靈隐寺吃素這一年》中,趙蓮貴寫道“有時候嚷嚷了一周要吃肉,周末外出,也就點了一份土豆牛腩蓋飯,土豆肯定比牛腩多。”

寺廟無疑是一處可以保證基本生存需求的所在,在看似條條框框的清規戒律之下,仍有諸多變通的空間,但能否适應寺廟的生活仍舊因人而異。

和趙蓮貴同期進靈隐寺的小林子,似乎對肉更為執着,每次都會抱怨素菜難以下咽,趙蓮貴直言,“既然選擇來這,吃一頓齋飯的心理準備都沒有,那你趁早走人吧”。後來,小林子真的離開了靈隐寺。

在趙蓮貴看來,自己是比較能适應寺廟生活的一類人。寺廟的飯菜也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難以接受。

進入齋堂,會看到一大排桌子,大家落座後,齋堂工人會幫忙打菜飯,直接端上桌。每次去吃飯,趙蓮貴都會帶兩個碗,一個盛飯,一個盛菜。

即使不講究吃,也偶爾會碰到趙蓮貴不喜歡的飯菜,印象最深的是一道豆腐,把豆腐做得很硬,用辣椒炒。碰到不愛吃的菜,趙蓮貴會示意婉拒。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6

靈隐寺的秋季

工作半年後,趙蓮貴搬到寺廟的東廂居住。宿舍在一座靜谧的小院,除了趙蓮貴,還有消防隊值夜班的工作人員同住,趙蓮貴所住的房間在院子的邊上,那是一間10平米左右的單間,房間的布置十分簡潔,僅有床、書桌和衣櫃。

搬進靈隐寺後,趙蓮貴和寺廟的聯系更為緊密。每天四點半下班後,趙蓮貴會和師父到附近的黃龍體育場打籃球。

師父四十多歲,負責廟裡的圍棋隊比賽。剛進寺廟時,趙蓮貴會驚訝廟裡的師父也打籃球,但待的時間久了,接觸更多後,趙蓮貴慢慢發現,廟裡的師父并不是“古代人”,“在這個現代社會裡,他們隻是選擇了那種信仰”。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7

趙蓮貴的朋友圈截圖

寺裡有一座兩層的圖書館,除了佛學典籍,還會收藏文學、社科、藝術等書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大多是長期義工,輪班管理圖書館的日常事務。趙蓮貴偶爾會借閱圖書館的書籍,但更多時候,趙蓮貴習慣自己買書。

每天下班後,趙蓮貴會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時是忽然想練字,便拿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練字;有時會想突然想了解古希臘時期的戰争,趙蓮貴便會買四五本相關書籍,一口氣讀完。

因為時間充裕,精力集中,閱讀速度會更快。“我那時候已經無聊到開始看《誅仙》了”,六本《誅仙》,上百萬的字數,趙蓮貴讀完隻用了七天。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8

趙蓮貴在靈隐寺

即便在寺廟,趙蓮貴依舊會在深夜12點左右睡覺,所以往往趕不上第二天四、五點便開始的早飯,随便吃個蘋果,趙蓮貴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所以那段時間很瘦”。

每天清晨四點左右,寺院會有值班的僧值在鐘樓敲鐘,邊敲邊唱,一遍又一遍。

在古樸清幽的環境中,趙蓮貴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看書、練字、遊泳,在網上發布關于寺廟的生活……

如果給24歲的趙蓮貴畫一個畫像,這是一個戴着眼鏡文質彬彬的男孩,有些社恐,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但能在自己的小世界怡然自得。

這樣的年輕人會不自覺地受到寺廟的吸引,寺廟生活帶給趙蓮貴最大的感受就是慢節奏,這種慢節奏很難再從寺廟之外的空間找到。

當快節奏的生活成為常态,人被迫成為流水線上的齒輪時,他們會按下暫停鍵,逃離,然後走向寺廟。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9

進寺廟工作,源于一次偶然。

2016年2月,趙蓮貴的小姨在家庭群裡分享了一個截圖,是靈隐寺公衆号招聘新媒體編輯的啟事。

起初,趙蓮貴沒有将招聘當回事,畢竟隻是個截圖。有一天,趙蓮貴睡覺的時候,“靈隐寺”這三個字忽然出現在腦海中,他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标簽,“這個标簽貼在我身上是獨一份的”。

普通的學曆,普通的工作經曆,讓趙蓮貴在工作上的選擇很少。但“靈隐寺”這三個字或許不會增彩,但至少會讓人好奇,為什麼會去靈隐寺工作?“他隻要願意跟我聊,我的機會就多一點”。

2013年,趙蓮貴從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畢業。他的專業是編輯出版學,但因為傳統媒體和出版業在落寞,他沒有考慮過找和專業相關的工作。因為不知道究竟該做些什麼,在畢業後的一年裡,趙蓮貴換了四份工作。

趙蓮貴的第一份工作在某手機品牌的客戶服務部,每天都接到投訴電話,而公司會教員工話術,不解決問題。幹了一段時間後,趙蓮貴離職了。

此後,趙蓮貴輾轉于各個公司,大多是本地網站。那個時候網站已經開始顯現頹勢,公司業務受到擠壓,老闆對網站也不上心,“我也覺得網站已經沒有什麼可做的了”。

恰逢公衆号興起,趙蓮貴便到珠海香洲區新聞中心做新媒體運營。工作清閑,生活毫無壓力,但定居珠海很難。彼時,珠海的房價高得離譜,2013年房價便已2萬多。

趙蓮貴的理想城市是成都這樣生活節奏比較慢的地方,直到他看到靈隐寺的招聘。

進寺廟前,趙蓮貴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究竟能不能真正的遠離塵世?”

工作第3年,24歲的趙蓮貴仍舊有試錯的成本,有思考人生的時間。去靈隐寺,一是為了獨一份的标簽,同時也是為了得到一個答案。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0

靈隐寺飛來峰

抱着試一試的想法,趙蓮貴投了簡曆。不久,寺廟發來筆試邀請,要求帶電腦,寺裡提供無線網。

考題是《如何文明進香》,要求應聘者兩個小時内交出一份1000字左右的圖文報道。因為有一定的新聞專業訓練,整場面試,趙蓮貴是第一個交出考卷的人。

在坐飛機回珠海的路上,當飛機還在軌道滑行的時候,寺院發來了郵件,趙蓮貴順利拿到了offer,趙蓮貴看到offer的第一反應是“成了!沒想到我還挺牛的”。

飛機降落後,趙蓮貴将消息告訴了母親。母親的想法簡單,杭州離老家安徽很近,寺廟的環境好,壓力不大。輕松穩定,是寺廟這份工作給母親的直觀感受。家裡人很支持趙蓮貴的決定。

在大衆的觀念裡,寺廟的工資很高,但趙蓮貴在靈隐寺的工資隻有6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5千整。即便如此在趙蓮貴看來,以寺廟的工作量來看,6千的薪資剛好符合預期。

收到寺廟的offer後,趙蓮貴迅速提了離職。清明節前,趙蓮貴回到杭州,租了間房子,把網線拉好,便回了老家過節,等待節後去寺廟上班。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1

趙蓮貴收到靈隐寺的offer

趙蓮貴是個适應能力極強的人,這和兒時的成長環境密不可分。

小時候,趙蓮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才轉學到父母身邊。到了初中,趙蓮貴開始到私立學校上學,半個月才回一次家。

那時候的私立學校很傳統,隻是把學生關在學校待半個月,沒有額外的照顧,生活起居都靠自己,沒有人管。

從初中開始,趙蓮貴就習慣了獨立生活。“我每個月回家就幹一件事,要生活費”。高中時期,趙蓮貴到更遠的縣城讀書,離家20多公裡。

這樣的成長經曆,讓趙蓮貴能迅速調整狀态,投入新的生活,“我是一個很願意逃離當下生活的人”。

在靈隐寺工作一段時間後,趙蓮貴總是能看到一群中年人士找寺廟裡年輕的法師,求解婚姻、家庭、工作等種種困惑。

現實生活的法則,在寺廟這個獨特的場域被放得更大了,所有塵世的煩惱彙集在甯靜的古寺,看起來沒有人可以真正遠離紅塵。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2

趙蓮貴的朋友圈截圖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3

2022年春天,北大碩士慌慌,辭職進寺廟工作的新聞引發了新一輪的關注,關于年輕人進寺廟的讨論越來越多。

對于像慌慌這樣的年輕人而言,進寺廟工作是一場沒有時間限制的、從固有生活環境跳出來的實驗,慌慌在文章《我們在寺院工作》中寫道“外面的世界變得太快了,我決定不考慮要在這裡待多久”。

但無法脫離社會時鐘的趙蓮貴,進寺廟工作一年半後,在2017年選擇了離開。“我沒辦法一直處在這種生活當中。”

開玩笑的說法是,趙蓮貴入職寺廟引來大量的關注,師父覺得打擾了廟裡的清修。但更現實的一面是,趙蓮貴父母在老家安徽投資了兩個商鋪,趙蓮貴自覺有了賺錢的能力,擔負起還貸款的責任。

在珠海時,趙蓮貴有一些存款,但寺廟到手5000多的工資很難負擔房貸,趙蓮貴隻能用之前的存款填補房貸的窟窿。還貸隻是誘因,趙蓮貴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冰山,上面映照着未來的生活,組建家庭、為父母養老。

“接下來怎麼辦?”趙蓮貴意識到,在寺廟待一輩子是不現實的。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4

靈隐寺不二法門

離職後,靈隐寺的經曆仍在影響着趙蓮貴的生活。投簡曆時,入職經曆有靈隐寺這一項,别人會覺得“頗有分量”。

蓮貴進寺廟工作的事情,曾引起媒體廣泛報道。求職時,很多人都認識趙蓮貴,雖然沒有提供工作上的便利,但就像趙蓮貴所說,人們總是願意和他多聊幾句。

離開寺廟後,趙蓮貴在一家公關公司做創意策劃。2017年,互聯網行業發展勢頭正猛,趙蓮貴的薪資也跟着漲了起來。

10月份從寺廟離職,11月入職互聯網公司後馬上忙碌起來,趙蓮貴沒有不适應,“選擇就是,你不僅要選擇它的好處,同時也要承受它的壞處。”沒有完美的選擇,趙蓮貴清楚人生需要取舍。

逃避到寺廟一年多以後,趙蓮貴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我無法砍掉和社會的連接,得到這個答案之後,我就不會再糾結了,起碼我的心态變好了”。

人生已然進入下一個階段,結婚、買房,定居杭州……為了負擔房貸,趙蓮貴不得不追求高薪,而代價就是頻繁出差,加班熬夜。

趙蓮貴清楚大家都是普通人,很難擺脫社會的規訓。按照社會的時鐘生活,是早晚的事。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5

靈隐寺雪景

回首寺廟就職的經曆,趙蓮貴覺得那隻是份工作。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當下年輕人去寺廟工作的風潮時,趙蓮貴直言風潮也隻是假象。“現在很多人通過媒體看到這個工作後,往往會引發熱議。一來是稀有,二來神秘,三來都想逃離當下的生活。”

在大衆看來,寺廟的功能似乎更多是避世的場所。當感覺累了,生活不夠舒适,不想處理人際關系時,就會想逃到寺廟。“我覺得挺好,逃避可恥,但有用。”

而所謂逃避,隻不過是一種讓自己慢下來的方法,一種中國版的gap year——在保證一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找一份壓力不那麼大的事情去做。同時有自己的時間,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習新的東西。

“如果能夠身心安靜地在一個城市生活,物質有保障,工作壓力不大,廟裡的生活就不會顯得如此特殊。”趙蓮貴如此說道。

創建于2008年的豆瓣小組「THE GAP YEAR間隔年」這樣形容Gap Year,“用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打斷或暫停之前我們為自己的生活所設定的章法,去往一個不同的環境,體驗新的文化”。

這裡彙集了一群試圖重新審視自己和生活的人,他們将gap定義為「一次全方位的重啟」。

對于趙蓮貴而言,重啟意味着生活步入正常的軌道。而對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而言,重啟則意味着偏航,他們希望在寺廟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

靈隐寺法師招人(入職靈隐寺爆紅的高材生)16

靈隐寺一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