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舟山特産有哪些值得帶

舟山特産有哪些值得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8:11:45

舟山特産有哪些值得帶(海味十足的舟山傳統漁民服飾)1

  服飾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而服飾的産生又與自然環境和生産方式密切相關。正因如此,不同的地域才有了和各自環境相适應的獨特服飾文化。

  位于東海之上的舟山,因為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很多人曆代以捕魚為生。漁民們常年在海上搏擊風浪,從事辛苦的捕魚生産,他們所穿的服飾既要滿足遮風保暖的基本需求,還要适合日常勞作。由此産生的東海漁民服飾就具有了與衆不同的海洋特色。

  海島漁民的傳統勞動服飾,上衣一般是大襟布衫或直襟衫。大襟布衫是一種衣襟左衽的外衣,衽是衣服上的衣襟,左衽也就是說衣服左側的衣襟被右側的衣襟所蓋住,這是一種很古老的服飾風俗。《戰國策·趙策二》中說:“被發文身,錯臂左衽,瓯越之民也。 ”說明當時生活在東部沿海的古越人習慣于披發、文身,所穿的衣服也是左衽的。東海漁民們的服飾還難得地保留了一些古代的痕迹。當然大襟布衫的左衽并不僅僅是因為曆史的原因,更是出于現實需要,這種衣襟形式可以降低漁民在勞作時右手上的工具和衣服發生勾纏的風險,加上大襟布衫的布料也十分防風保暖又經久耐磨,《浙江民俗簡志》中将它稱為漁民抗風鬥浪的“寶衣”。漁民們還習慣于穿背單這種短衣,便于在船上幹活。根據季節不同,春秋兩季穿夾背單,夏季穿單背單,冬季穿棉背單。

  與上衣相比,過去舟山漁民所穿的褲子更加有海島特色,被稱為“龍褲”。

  為什麼普通漁民穿的褲子會和“龍”這個過去象征着皇權的名詞扯上關系呢?這在舟山有兩個傳說,都和皇帝有關。第一個故事裡的皇帝是秦二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久駕崩,皇位被他的兒子胡亥所得,史稱秦二世。幫助秦二世獲得皇位的功臣,當時的宰相趙高也觊觎帝位,将秦二世诓騙到東海,同時暗中勾結海盜圍攻秦二世的隊伍。危急時刻,秦二世将玉玺投入海中,自己也準備投海之時,援軍恰好趕到,擊退了海盜。于是秦二世又發榜懸賞招募水性好的能人,入海打撈玉玺。許多漁民争相入海打撈,果然找到了玉玺。秦二世想要重賞撈到玉玺的漁民,但是有許多人都聲稱是自己撈到的。無奈之下,秦二世就将所有的漁民都封為“捕魚郎”,還賜“龍褲”。

  第二個故事裡的皇帝是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趙構,傳說當時還是康王的趙構被金朝的軍隊追趕,倉皇逃到舟山,在漁民的幫助下才僥幸逃過金兵的追捕。趙構為感謝漁民的搭救,将自己的褲子賜給了漁民。因為是皇帝的褲子,因此被稱為“龍褲”。

  傳說當然隻是傳說,其實龍褲還有個更形象的名字叫“籠褲”,因為這種褲子的褲腿是大直筒,形似燈籠。龍褲的裆部也很寬大,分為大小兩片裆,這樣搭配上同樣寬大的短褲腿,使得龍褲的穿脫便利,且穿着者無論是蹲是跨,動作都不會受到阻礙,十分靈活。龍褲的褲腰上通常縫有四條褲帶,漁民在海上勞作時,可以把上衣塞到龍褲褲腰,紮緊褲帶,不僅保暖且利索,還便于捕魚撒網。

  過去舟山各島幾乎沒有紡織業,因此制作龍褲的布料大多是漁民從上海、甯波等地買來的土白布或蘭花布。這些布料買來後還要放在盛滿動物鮮血或者植物根皮的鍋内進行熬煮,這個過程稱為“栲篷布”。經過這樣處理的布料更加堅固耐用。

  龍褲的縫制都是由漁家婦女在家中手工完成,制作一條龍褲,需要耗費工時10天以上,也因此龍褲上很少見到有包邊、鑲邊等複雜工藝,都是最基礎的剪裁、縫制工藝。工藝雖然簡單,但是漁家婦女也沒有放棄在龍褲上展現自己的繡工。龍褲的褲腰、褲腳、褲兜處都可見到繡有各種紋樣,多數都是“龍鳳呈祥”、“八仙過海”、鹿、龍等寓意為吉祥、喜慶的圖案或花朵、魚類等漁家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順風得利”、“四海平安”等祈求捕魚順利、平安歸來的字樣。

  如今,龍褲、大襟布衫這些漁民的傳統服飾都已被功能更全面的現代漁業工作服所取代,但它們所承載的海洋和漁業文化涵義更加凸顯。

  舟山博物館就收藏有一條清代舟山漁民所穿的龍褲。它用染成靛藍色的粗布做料,褲裆寬長、褲腳肥大,具有龍褲的典型特征。褲子兩側的褲腰處用彩絲繡着雙鳳一龍,還有三隻小兔圖案加以裝飾,腰帶的下方前後還都繡有“壽”字。這條并不華麗的龍褲中透露出的是舟山漁民們質樸的審美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來源:舟山網.大海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