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第二季自初舞台的“回憶殺”之外,“一公(即選秀裡第一次公演)”“二公”均已結束,被淘汰的哥哥大多在人氣榜上墊底,并不意外。
盡管“二公”出現了《阿嬷的話》這樣的催淚舞台,舞台也一如既往甚至越來越複雜絢爛,可難以回避的一個問題是——《披荊斬棘》話題熱度和舞台震撼力都不及以往。作為曾被寄予厚望的頭部綜藝,《披荊斬棘》亟待拿出更具驚喜感的内容。
對此,上海大學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認為,《披荊斬棘》第二季反響不及預期并不意外。随着綜藝總體創作井噴,尤其頭部節目競争愈發激烈;而在逐步掌握“情懷殺”這個“流量密碼”後,主打資深藝人的競演節目層出不窮,其影響力也相應被“攤薄”。在依靠“燃爆”舞台帶給觀衆視聽震撼的同時,如何在“老歌重唱”的基礎上,觸發大衆更深層次的情感共振與精神共鳴,值得深思。
作為音樂競演綜藝已将舞台呈現推向極緻
單就觀衆反饋看,《披荊斬棘》第二季可以稱得上制作精良、用心十足。
從陣容上看,集結溫兆倫、蘇有朋、張震嶽、吳克群、黃義達等一批擁有“出圈”代表作的知名男藝人,足以覆蓋60後到90後各年齡段的青春回憶。尤其是蘇有朋重唱起一首小虎隊的代表作《紅蜻蜓》,不僅網友留言刷屏“我的青春回來了”,也讓台上的其他男藝人流淚哽咽,足見其作為中國初代偶像的号召力。
而從口碑來看,其目前7.3分的網友評分,與第一季持平,遠高于完播不久的同類型“姐姐”綜藝《乘風破浪》第三季。這離不開台前幕後的全情投入。“一公”舞台上,出現了周傑倫《霍元甲》、林俊傑《新地球》、莫文蔚《忽然之間》這些傳唱度很廣的“一線”歌手大熱曲目,其版權費自然不菲,令網友感慨“經費在燃燒”。
而面對這些熱門單曲,藝人也在舞台表現上絞盡腦汁。比如蘇有朋在準備《霍元甲》這首歌時就提出不少想法豐富舞台呈現:從飛檐走壁、回旋踢的吊威亞武打場面,到加入刺客拯救婦孺的劇情設計,雖然沒能全部實現,但最終舞台上“火刀舞”的呈現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說蘇有朋的用心體現在為舞台做“加法”,那麼鄭鈞、蘇見信等搖滾、民謠歌手這一組的用心則體現在為舞台做“減法”。别看他們去掉了導演組安排的所有舞美設計,甚至穿着日常着裝就登上舞台,可他們在音樂編排上下足功夫。莫文蔚這首溫柔恬靜的小情歌改出了磅礴的搖滾氣勢。一段郝雲演奏的蘇格蘭風笛堪稱點睛之筆,寓意“風笛響起時就是希望”。如此“減法”也是“加法”——網友在彈幕刷屏“這組隻剩實力了!”
資深藝人密集頻繁露臉,大衆的“情懷”不夠用了!
既然節目品質一流,IP品牌效應仍在,為何熱度不及預期?
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大衆的審美疲勞。《乘風破浪的姐姐》橫空出世之時,利用的正是資深藝人與偶像練習生模式碰撞所産生的“化學反應”,傳遞“30 也可以盡情綻放,成就更好自己”的勵志熱血;而此後《披荊斬棘的哥哥》,“懷舊”效應凸顯,陳小春、張智霖、言承旭等明星勾起觀衆對于TVB劇集、台灣偶像劇的回憶。到了《乘風破浪》第三季,王心淩“一枝獨秀”,被網友戲稱“靠一首《愛你》拯救了一檔節目”。某種程度上也折射着——情懷雖然是屢試不爽的流量密碼,可反複使用,也會産生倦怠期。可以說,大衆回憶是天然的流量熱度加成,也成了創新前行的包袱。
其實綜藝主創也逐漸意識到資深藝人的号召力不斷被“消減”。于是我們看到,盡管“浪姐”“披哥”參與的藝人總數基本不變,但明星的重量級不斷提升。這一方面是藝人願意主動參與到優質節目獲得更大舞台,另一方面也是一兩位藝人已不足以撬動大衆關注度,需要不同年齡段、不同領域、不同受衆群的藝人來充實“情懷”隊伍。然而眼下,不隻綜藝掌握了“情懷殺”這一流量密碼,線上演唱會、直播等均開始打資深藝人牌。在劉海波看來,相比于演唱會一次性消費所締造的億級流量神話,綜藝的播出周期更長,所需要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更大。而當情懷牌打完,又沒有新的内容及時填充,觀衆追看節目的動力自然減弱了。
确實,回想“浪姐”的高光時刻,正是那英、甯靜等一批中年女演員抛開過往成就,為呈現最好的舞台高強度訓練,從零開始學習唱跳技巧。她們奮力拼搏、綻放自我的樣子足夠激勵人心。而同平台播出的小制作、低成本《快樂再出發》之所以呈現“長尾效應”,“圈粉”大量年輕觀衆,也不隻是因為嘉賓作為“07屆快樂男聲”的身份,而是他們借由言談、創作所呈現出面對事業低谷豁達、堅韌、樂觀的态度。經過人生曆練的歌手們有故事、有内涵、有精神,值得在舞台之外,用綜藝鏡頭更好地呈現給大衆。
作者:黃啟哲
編輯:許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