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老家一直有句俗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雨打黃梅腳,車水扯斷黃牛腳”,老一輩人喜歡依靠這些俗語來判斷梅雨之後的天氣,這幾句話其實比較的好理解,如果說入梅之前下雨了,則表示接下來的四十五天基本上都下雨,難得見到太陽;如果入梅後,下雨,則接下來将面臨幹旱少雨的天氣,這樣就會導緻家裡的黃牛要拉水車來抽水,幹旱的時間長,把老黃牛都給累趴下了。
梅雨季節,主要是指南方地區,也就是我國江淮流域一帶,按照今年的氣候顯示,我國江南和長江中下遊于5月29日同時入梅,也就說今年的梅雨季節,其實要往年偏早了10天左右。不過因為地區不一樣,具體的時間也略有差異。
以我們江西為例,入梅的時間在6月8日左右,而出梅的時間大概是在2022年的7月9日,按照老人的說法,一般入梅是在芒種後的第一個丙日,小暑後的第一個末日出梅,這個時間基本控制在6月6日到6月15日之間,出梅的時間一般在7月8日~19日之間。這個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梅雨季節。
今年的入梅時間如果按照6月8日計算的話,當地下了雨,也就是說雨打黃梅頭,所以接下來雨水将會比較的充沛,此時會出現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那麼我們在飲食上就一定要及時作出調整,尤其是中老年人。
梅雨季節,建議中老年人“3要做2不吃”,陽氣足,精神過夏天。梅雨時節,典型的氣候就是持續的陰雨,而且濕度大溫度高,我們平時要做好哪3件事呢?
3要做2不吃分别指的啥?1要做:勤曬被子
陰雨天比較多,此時房間裡面潮濕比較的嚴重,如果被子長期不曬,容易發黴,而且也會導緻濕氣進入體内,容易引發疾病,再加上老年人抵抗力相對比較的弱一些,所以要多通風多曬被子。
2要做:多吃祛濕食物
濕氣比較重的話,要多吃一些祛濕的食物,比如當下的應季蔬菜,苦瓜、黃瓜這些都可以多吃一些,另外像鲫魚還有泥鳅這些也都可以多吃一些,能夠去除體内的濕氣,這樣也能補充人體的陽氣,讓你精神過夏天。
3要做:注意多休息
夏天人容易感覺到困倦,尤其是下雨天陰沉沉的,這個時候人的情緒也容易出現問題,此時要做的就是多休息,保持精神的愉悅,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悶熱天氣帶來的煩操,得到休息以後,人的體力和精神也能得到補充。
1不吃:發黴的食物
因為天氣比較的潮濕,所以一些發黴的食物,一定不要去吃,這段時間很容易導緻食物中毒,發黴的食物,有大量的細菌滋生,也容易導緻腸胃的不适。
2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這個時候正好是野生蘑菇瘋長的季節,很多人為了貪圖口舌之欲,會上山去采摘一些蘑菇,尤其是中老年人,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一定不要去吃,以免誤食引發中毒,這就得不償失了。
【食刻說】
朋友們,梅雨季節來了,大家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做調整,同時日常起居也要多加注意,遇到一些發黴的食物一定不要去吃,以免出現中毒的情況。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