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1 17:42:17
他們是核酸采樣點遠遠地朝你揮手的“大白”,他們是方艙床位間對患者關懷備至的“天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護士隊伍承擔着繁重而艱巨的疫情防控任務。護士節前夕,記者連線多位護士,聽他們講述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日日夜夜。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戰疫路上)1

4月28日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王瑛、小陳兩人從方艙醫院出院,經隔離後返崗工作的第一天。二人出院後請纓返崗,再次投身到防疫工作中

01 細微的舉動

增進了信賴

“我要報名進‘紅區’。”這是3月底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轉為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後,“90後”護士劉詩婕腦海裡最先湧現的念頭。“疫情當前,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怎能畏手畏腳,必須扛起這份責任與擔當!”

上海本輪疫情區域聚集與全市散發并存,短時間内感染人數激增。該市陸續啟用後備醫療機構,開展集中隔離以及必要的治療工作。周浦醫院位于浦東新區腹地,周邊老年居民多,此前收治的老年患者中3/4伴有多種慢性疾病。醫院轉為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後,護士們的工作強度前所未有,感染風險随之增強。

“說一點不怕,有點講大話。”過去3年裡,雖曾參與發熱門診、大規模核酸采樣、隔離點醫療保障等工作,但密集接觸、集中救治确診患者,劉詩婕還是第一次。進入“紅區”的首日,她不自覺地提前半小時到達穿戴區,對着鏡子謹慎穿戴防護用品。

在醫護的緊密配合和感控部門的有力保障下,劉詩婕漸漸進入角色。病情監測、健康宣教、對症護理等工作逐一展開。

與此同時,考驗接踵而至。某日晚班,對講機裡傳來緊急通知:今有批量收治任務。得知需從各科抽調1名護士支援采血化驗工作,為後續治療作指标參考,劉詩婕與數名護士幾分鐘内便集結于病區一層。

轉運患者以基礎性疾病纏身的高齡老人為主,配合度較低。其中一位老人因患阿爾茨海默病,完全不了解發生的情況,手臂不停地揮舞。劉詩婕回憶,她與兩名護士配合,邊安撫情緒,邊找準時機做采血穿刺,“老人血管脆,進針的力度、角度都要格外講究”。

剛安頓好這位老人,劉詩婕又片刻不停地去支援其他護士。“老年患者的血管不夠充盈,不易顯現,我們又戴着雙層手套,想要‘一針見血’難度不小。”劉詩婕告訴記者,普通患者采血僅需一兩分鐘,而高齡老年患者則要近10分鐘,“采完一位,連忙換下一位,半跪在床旁猛然起身,往往是一陣眩暈,但擔心護目鏡起霧,不敢大口喘氣”。

收治任務結束,天已微明。劉詩婕說,很多護士的工作時長遠遠超出了所排班次,忘我的投入使他們模糊了時間的概念。

幾日後的一通外線來電,又讓劉詩婕的心提了起來。“我母親在32床,送去醫院前給她準備了一部智能手機,可到現在一直聯系不上她。”來電者焦急萬分,停頓了一下,又試探着問,“她還好吧?沒出什麼事吧?”

劉詩婕馬上趕至32床。所幸,這位阿姨隻是誤碰了“飛行模式”,才讓電話打不進撥不出。覺察出老人也正因收不到家人的關懷而情緒低落,劉詩婕便手把手地教她操作智能手機,同時安撫她的情緒。

次日巡診,劉詩婕有意要驗收一下學習成果:“阿姨,哪個标識不能碰?”阿姨很快通過聲音辨認出劉詩婕:“我曉得,‘小飛機’碰不得!”午後,阿姨隔着屏幕告訴兒子:“我又學會了一項技能,是小劉‘天使’教給我的!”

護士站有一部公用手機,專供未攜帶手機的老人與家人取得聯系。劉詩婕在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的同時,常常鼓勵他們:“侬要朝好的方面去想,相信我們醫生護士,早日與家人團聚。”在她看來,相比身體護理,心理撫慰有時更重要。

轉為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後,周浦醫院院内的功能分區、布局陳設都發生了改變。在這略顯陌生的環境裡,護患心手相連,讓新改造的病房充滿故事,讓透過護目鏡的對視有了溫情。

02 同飲一江水

共守一座城

5月3日,距離由170名醫務人員組成的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出征已有月餘,醫療隊副隊長、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塗惠的手機終得片刻甯靜。1個月前,她曾在1天内接聽四五百通電話。回想起援滬之初的情形,塗惠直言:“想過難,沒想過這麼難。”

難在緊急任務接連不斷。“連夜組建援滬醫療隊,剛剛抵滬就接到指令,次日淩晨4時需前往當地最大的祝橋鎮進行大規模核酸采樣。”塗惠說,“顧不得調整狀态,對于工作環境、工作流程隻能邊投入邊适應。”

難在收治壓力超乎想象。4月6日,塗惠随隊進駐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4艙區,醫療隊要接管1500張床位。1500張床位,一眼望去望不到盡頭,很快她的電話就被打爆了。塗惠成了各類事項的緊急聯絡人,反複溝通、協調。轉運司機打來電話,詢問轉運來的500餘名患者由誰對接;訂餐人員又來電話,确認這500餘名患者需要糖尿病餐多少份、素食餐多少份、回民餐多少份……

工作千頭萬緒,卻沒有成熟的工作模式可供借鑒,隊員們隻能在磨合中摸索。塗惠将護理人員分為8組,組長負責人力、物資調配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組員分為感控護士和責任護士,其中感控護士負責指導艙内全員的防護用品脫卸、手衛生、清潔消毒等,團隊逐漸高效運轉起來。

“護理工作的要求就更高了。1500張床位,有上至近九旬的老人、下至才10個月的嬰兒,非常考驗專科護理能力。”塗惠介紹,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的護理人員來自呼吸、心血管、中醫、婦科、兒科、重症醫學等多領域,基本能滿足多樣化、差異化的護理需求。“有一位患高血壓的老人,因未按時服藥,血壓急劇升高,舒張壓達到120毫米汞柱。心血管專科護士每半小時到床前測血壓,并指導老人卧床休息、對症用藥,最終老人轉危為安。”

方艙患者年齡不等、需求不一,但最關注的都是核酸檢測結果——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且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即具備預出院條件。為盡早實現出院數大于入院數的正向循環,必須理順出院流程,于每日早8時前送檢樣本。“這意味着,四五點就要開始采樣工作。為盡量不影響患者休息,護士們沒有組織排隊采樣,而是逐床采樣。患者半夢半醒,護士卻必須打起精神,确保信息核驗無誤,送檢及時。”塗惠說。

方艙救治日趨平穩有序,等待“轉陰”的日子卻日漸乏味,有些小朋友一聽又要做核酸,瞬間上演“暴風哭泣”。為此,醫療隊隊員、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施佳文、舒晨慧心巧思,妙筆之下,Q版“大白”的卡通形象躍然紙上。“洪洪”頭頂熱騰騰的瓦罐湯,“佑佑”頭頂香噴噴的南昌拌粉,他們身着印有青花瓷紋理的防護服,陸續出現在防疫科普漫畫上,出現在獎勵小朋友積極配合治療的貼紙上。自此,方艙不再沉悶。一名10歲的小朋友在自己的《方艙奇遇記》中寫道:“這裡晚上十分安靜,而且不關燈,行動十分方便……”充滿童趣的眼睛開始發現新奇,重拾希望與力量。

塗惠說,“洪”取水流之意,“佑”取護佑之意,江西與上海同飲一江水,共守一座城。“這是護士們的期許,也是醫療隊的職責所在。”

03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奉獻

北京本輪疫情确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20年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病例總數,新增病例連續多日在50例左右波動。短短幾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相繼開設13個病區,收治确診患者。

作為北京市第一家承擔新冠肺炎救治任務的醫院,北京地壇醫院投入救治最早、收治患者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該院護理部主任張志雲對此感觸頗深:“自2020年1月19日收治第1例确診患者至今,收治任務從未間斷。正因經曆過全流程、全要素的新冠肺炎救治護理工作,當再次面對疫情起伏時,護士們多了一份淡定與從容。”

一旦進入隔離病區,意味着要接受3周以上的閉環管理。張志雲告訴記者,兩年多來,有的護士已經斷斷續續在隔離病區工作了260天。有的年輕護士說,自己投給醫院的簡曆就是請戰書,自己的工作性質就是時刻準備着;有未被安排進入隔離病區的新入職護士主動提出,雖然複雜護理做不了,但可以在病房裡幫着帶帶孩子。這些讓張志雲既動容又欣慰。

說起帶孩子,張志雲有點想念入院時僅8個月大的患兒依依。依依這個名字是“臨時媽媽”給取的,寓意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依靠。“這麼小的孩子獨自住院,最大的困難就是生活照料。”張志雲說,護理部調配兒科護士組成專班護理團隊,讓像依依一樣的患兒有了許多身着防護服的“臨時媽媽”。

剛入院時,依依因發燒而哭鬧不止,“臨時媽媽”整晚把依依抱在懷裡,哄她入睡。發現依依的小屁股總是紅紅的,“臨時媽媽”不怕麻煩,每次在她尿便後都用溫水沖洗,減少穿戴紙尿褲的時間。很快,依依的皮膚完全好轉。

入院前,依依父母一再囑托,并留給護士們一份家中喂養說明。“從這份說明中,就能感受到為人父母心。”張志雲說,喂養說明将依依的作息時間一一列清,具體到幾時醒來、幾時小睡、幾時進輔食,甚至細緻到進水規律。依據這份說明,“臨時媽媽”逐漸摸清了小家夥的脾氣,并根據小家夥的生長發育情況不斷優化照護細節,及時反饋給患兒家長。

出院時,依依的随身物品裡多了一份院内喂養記錄。“臨時媽媽”将住院期間奶瓶消毒、皮膚清潔、衣物更換等照護細節整理成愛心提示,便于依依父母繼續遵循。

今年是張志雲工作的第34個年頭。她說,在這些無畏的年輕護士身上,她看到了“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獻”的地壇精神在代代傳承,看到了南丁格爾精神煥發出的時代光芒。

04 常常去幫助

總是去安慰

“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如果說隔離病房、方艙艙位是短兵相接的抗疫戰場,那麼門急診大廳就是不容失守的防疫陣地。”兩年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門診部護士長趙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統籌疫情防控和正常診療服務,“既要排除潛在風險,又要确保緊急救治和常規接續治療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服務”。

北京朝陽醫院單日門急診量達8000人次左右,該院針對患者所處區域的風險等級、病情的輕重緩急,實行分類管理、精準防控。10餘名門診工作人員負責預檢分診萬餘名患者及家屬,難免産生摩擦。更理性地對待患者的情緒輸出,或許是趙路作為一名男護士的優勢,幾日前的一樁小事印證了這一點。

5月4日,門診大廳入口,工作人員攔停了一位來自管控區的産檢孕婦。趙路聞訊而至,孕婦正極不情願地被領至門診大廳外的空曠區域。“好不容易與社區協調一緻外出就醫,醫院又不讓進了!”面對孕婦及家屬的連聲抱怨,趙路不急不躁地解釋:“門診入口來往人流密集,容易發生意外碰撞,這裡人少,交叉感染的風險也小。”聽後,孕婦放低了聲調,“小區管控前,我基本非必要不出門,管控後,也定期做核酸……”

問詢得知,這是一位45歲的高齡孕婦,且患有妊高征,産檢不宜延後。趙路細緻了解孕婦的具體情況,并轉述給門診部、産科,經風險評估上報領導後,按相關流程安排孕婦入院就診。擔心孕婦在後續流調中遇到問題,趙路留下聯系方式,并将情況同步傳遞給産科預檢分診台。

直到快下班,趙路收到一條短信:“我們已經檢查完畢了,很順利。感謝朝陽醫院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7年的急診科工作經驗讓趙路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領。“細緻觀察的目的是主動服務,把工作做在前面。”趙路解釋,細節透露着患者需求。

采訪最後,被問及此次疫情能否增進護患關系,使社會公衆對護士形象有更全面、深刻的認知,趙路以2020年援鄂抗疫期間的一段經曆做了回答。

某日,例行查房的趙路詢問患者狀态如何,患者無動于衷。“我以為是南北方口音有差異,患者聽不慣京腔。”于是,趙路放慢語速,用标準普通話又問了一遍,結果患者非但不理,還刻意回避,這讓趙路更是不解。“患者躲到床頭櫃旁,完全背向我,不停地翻着什麼,直到翻出一個口罩。”患者随後的一句話,令趙路直呼“感動壞了”——“我不戴口罩,不能跟你說話,你來援鄂,不能讓你也感染了。”

相互尊重、彼此信賴、換位思考的護患關系,或許是疾風般的疫情吹散沙礫後,大地探出的新芽。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戰疫路上)2

文:健康報記者 趙星月 通訊員 顧敏 舒羿

圖:陳建力

編輯:于夢非

審核:徐秉楠 闫龑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戰疫路上)3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戰疫路上)4

關于南丁格爾誓言簡介(戰疫路上)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