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元紅
“立夏前三天沒得吃,立夏後三天吃不徹(徹,方言音chai四聲。意為攆不上。)正是蠶豆上市的時節,這句話在鄉人的口中被反複地念叨着。這不,前天吃起來還水嫩嫩的蠶豆米,今天就面嘟嘟的了。
餐桌上一盆韭菜炒蠶豆米,母親又唠叨起她唠叨了幾十年的一句話了:蠶豆泡子上來了,就餓不死人了。每年蠶豆上市,都要勾起母親的回憶。她又一邊吃飯一邊唠叨起六零年的故事了。
生産隊放工,人人都要被搜腰。你大媽在田裡逮了一條蛇,她把蠶豆放在下面,蛇放在上面,搜腰的時候,××從她荷包裡抓出一條蛇,吓得連蹦帶跳的,蠶豆就沒被搜到。還有一天晚上,我和你大媽她們四個人挎着籃子到生産隊田裡偷蠶豆去,我們坑頭坑腦地順着田溝揎蠶豆殼,誰都不說話,一下看到前面也有一個人在揎蠶豆,他不作聲,我們也不作聲。我們每個人都趕緊揎了就走,我們走我們的,他也走他的。那個人望着就像生産隊的××,是晚上鬧田埂的。
鬧田埂就是巡查田地,以防偷盜。莊稼成熟時,生産隊會安排隊裡的“領導”去巡查莊稼地。鬧田埂的也“監守自盜”,難怪古人說“倉廪實而知禮節”,何況這些莊稼都是他們自己種的。
蠶豆在母親的記憶裡是與性命聯系在一起的,在我的記憶裡卻與諸多樂趣聯系在一起。
小時候剝蠶豆米時,總喜歡把蠶豆皮套在十個指頭上,然後裝出魔鬼樣,伸出“利爪”去“吓唬”人。當然最大的樂趣莫過于吃了。祖父用針線将蠶豆穿成“項鍊”,放在飯鍋頭上蒸熟,上學的時候我們姐妹将“項鍊”挂在脖子上,邊走邊拽着吃,羨煞了許多小朋友。每每想起此事,總是非常感動,祖父是如此地寵愛我們。
蠶豆帶給我們的樂趣更多的是端午節的油炸蠶豆和夏至節的炒老蠶豆。端午節時,母親會泡上一盆老蠶豆,我們姊妹們則會非常積極地去用剪刀把泡發的老蠶豆剪個十字口,母親再将蠶豆下到油鍋裡,鍋裡立刻油花翻滾,蠶豆在油花裡滾來滾去,我們的眼珠子也随着母親翻動蠶豆的笊籬滾來滾去。被剪了十字口的蠶豆會在油鍋裡炸開一個十字花,猶如翹起的蘭花指,煞是好看。多少年後我才知道這種美食有一個優雅的名字,叫蘭花豆。炸好的蘭花豆冷卻了就會非常焦香,端午節的那天由着我們姊妹可着勁地吃,用母親的話說就是今天給你們殺殺饞。
蘭花豆是非常奢侈的吃食,每年也隻有在端午節時少數人家才會炸一些,大多數時候是炒老蠶豆給孩子們殺饞,特别是在夏至節時,炒蠶豆給孩子們吃是必須的,因為要哄孩子們放牛。夏至節是放牛娃的節日,給放牛娃的節禮首當其沖的就是炒蠶豆,當然另外還有桃子、草帽等。夏至是一年中孩子們少有的快樂的節日,每個孩子跑起來,荷包裡都會發出炒蠶豆嘩啦嘩啦的撞擊聲。
吃炒蠶豆要有一口好牙。堅硬的老蠶豆在闆牙強大的咬合力下,咕咕作響,變成碎粒、變成粉末。牙齒若吃發起火來,片刻之間一兩把蠶豆就被消滅了。當然,這個零食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上了年歲的老年人、沒有幾歲的小伢仔、另外還有壞了牙齒的人,都沒有那個口福。倘若哪個老爹爹、老奶奶有一口好牙,吃得動炒蠶豆,會被幾代人、幾個村人傳頌:“八十多歲了,蠶豆咬得咕咕的。”當炒蠶豆的那種特有的面香随着口腔的嚼動而散發到周圍的空氣中的時候,總引得還被抱在手裡的小伢仔饞得淌口水,他會扭動着身軀嘴裡發出咿咿呀呀的叫聲,眼睛直直地盯着吃蠶豆人的嘴。這時,心痛他的人就會口對口地把嚼成粉末的蠶豆送給他吃,就像老燕喂小燕子一樣。現如今看來這是一種極不衛生的喂養方式,但那時卻很普遍,畢竟在那個年代零食是罕有的。在這種香味的引誘下,沒有一口好牙的我也會手口并用地摳去蠶豆殼,把炒得黃燦燦的蠶豆米丢到口中,用闆牙慢慢地磨。随着香氣在口中慢慢散開,蠶豆米會越來越薄,十來分鐘後,被磨成薄片的蠶豆米也會在我發起的“總攻”中變成粉末,讓我好好地享受一下。
老蠶豆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允許被炒着給孩子們當零食吃的,它是糧食,要用來煮粥。蠶豆粥紅玉玉的,很香,吃的時候母親不能容忍我吐蠶豆皮,惡狠狠地說:“糧食艱巨首先就把你餓死。”那粗糙的能劃破喉嗓的蠶豆皮,母親卻總是說越嚼越香。
蠶豆也是極好的菜素。嫩豆米燒湯、炒雞蛋、炒韭菜、炒青椒木耳等都是端的上席面的菜。老一點的蠶豆,連皮烀五香蠶豆,下酒或作零食都妙不可言。
母親特喜歡種蠶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要做蠶豆醬。曬幹的老蠶豆在梅雨季節到來時,母親會用開水将它泡發,然後剝去皮,在開水鍋裡焯一下,涼透後,用小麥面拌勻,平鋪在大簸裡,端到陰暗處,任由長黴發酵,等上六七天後,黃黴長滿,這就是醬黃了。在晴朗的夏日,将醬黃放在院子裡日曬夜露,隻一兩天時間,遠遠地就能聞到醬黃的幹香了。再曬曬就特香了。接下來就是重要的步驟——下醬了。選一個晴好天,将幹醬黃、鹽、涼水按比例放進大瓦缽裡,當然,也可以同時放入草莓或西瓜或紅辣椒等做個有特色的醬。後面的事就交給太陽公公月亮婆婆了,十天半個月後,充分吸收日月精華的醬就醬香四溢了。
母親每年都要做一大缽的醬。燒炸醬是特招人喜歡的小菜,用幹丁燒,用嫩黃豆米燒、用老蠶豆米燒、用辣椒片燒,怎麼燒都好吃,若能加上肉丁或蝦子那就更好吃了。
在午季作物中,蠶豆是最好種的。無論是路邊田頭,甚至滿是瓦礫的地方,無需翻耕,隻要丢下種子,就能收獲滿滿。
如果秋末冬初之時,你在村邊地頭房前屋後看到一位老農在往鍬口下丢東西,那一定是在紮(種)蠶豆。來年立夏時節,你就會看到兩尺來長的稭子上結滿了一對對飽滿的豆莢。
最憶是巢州,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