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4 07:17:04

寫富平容易出錯的字

文/李問圃

客居西京,閑暇無事,忽然想到常見的寫富平曆史文化時最容易出錯的幾個字,願與大家一同分享。

01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寫富平容易出錯的字)1

王翦不能寫成“王剪”

王翦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曆史人物,也是曆代富平人心中的驕傲。他幫助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中國,功勳卓著,彪炳史冊。可是,有文友在寫富平曆史文化時竟然連這位赫赫有名的秦大将軍名字都沒有弄清楚,這實在是不應該的。從詞義來看,翦與剪雖然頗有相通相近之處,但翦的文化含量明顯大于且重于剪,多用于重大事件和曆史典籍當中,而剪則多用于日常生活。更為核心和要害的地方則在于:王老将軍的大名是王翦,不是别的,僅此而已。

02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寫富平容易出錯的字)2

塹城不能寫成“斬城”

對于富平老縣城到底是斬城還是塹城,我曾專門撰寫文章,分别從史志記載、文物佐證、詞義辨析、吉祥寓義四方面加以分析論證,也曾在相關研讨會上直言不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感謝富平人文化傳媒多次進行了強力且富有成效的宣傳。遺憾地是,斬城一說不但生命力依然相當頑強,而且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與富平曆史文化相關的正規書刊之中,實在令人費解、令人惋惜。

03

橋山不能寫成“喬山”

不知緣起何時,亦不知源出何方,有許多人開始把富平北山稱之為“喬山”。筆者其實并無先見之明,很長時間也稀裡糊塗、人雲亦雲地認為北山的雅稱或許真是“喬山”。一日,心血來潮,忽然想翻檢史書一探究竟。于是便下了點功夫,把明清年代的幾部老《富平縣志》翻過來、翻過去,查閱後不由大吃一驚,原來史書上竟無一部有“喬山”一說。縣志為一域之正史。既然縣志上都沒有記載,這就奇了怪了,無緣無故,無憑無據,咋能稀裡糊塗地把富平北山稱為“喬山”?那麼,把富平北山不叫喬山,稱作橋山可以不可以?這實際上是個學術問題,需要在史冊和典籍中尋找答案。經考證,橋山位于陝甘交界之處,又有大橋山和小橋山之分。大橋山即子午嶺,位于陝甘交界。《大明一統志》記載:“南連耀州,北抵鹽州,綿延八百餘裡”。小橋山即黃帝陵所在之橋山,為子午嶺中部向東延伸的支脈,位于黃陵縣城北1公裡處。傳說橋山在遠古時代曾為有蟜氏居地,故稱作蟜山,以後演變成橋山。由此可見,把富平北山稱為橋山其實也是不準确的,充其量隻能算作是橋山餘脈罷了。

04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寫富平容易出錯的字)3

窦村不能寫成“杜村”

窦村當為富平最大的自然村,地盤大,人數多,久負盛名,人傑地靈。富平老縣城四景之一,即“東門外窦村堡千家萬家”。有關資料顯示,窦村因窦姓居民居住較早較多而得其名。有據可查的最早記載為明萬曆十二年孫丕揚編纂的《富平縣志》,窦村首次見諸史籍,稱窦村歸溫泉裡管轄。到了清代,乾隆年間的《富平縣志》記載,窦村改稱“東屏堡”,取縣城東部屏障之義,頗含文化意蘊。此後,這一稱謂延續至今,且衍生出東屏農業合作社、東屏生産隊和東屏商場、東屏小區、東屏初中、東屏小學等諸多名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窦村由城關公社劃歸城關鎮。1984年城關鎮更名杜村鎮,木土杜取代了穴賣窦。又衍生出了杜村中學、杜村小學、杜村幼兒園、杜村信用社、杜村産院、杜村診所等一系列名稱。大概由于杜比窦筆畫少些,又是同音,為圖個方便,不少人也就跟風以杜村替代了窦村。從保持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性和嚴肅性來看,這種做法實不可取。如果每個人都想圖方便而把老地名改來變去,那豈不亂套了?我十分贊賞窦村那些農民朋友們。就在“杜村、杜村”滿天飛的态勢下,他們情系家鄉,守望鄉愁,拒絕謬誤,不随流俗。無論是黨委行文、村委挂牌、題村史館名、寫宣傳标語,還是發布告示、通訊報道、制作獎牌等等,一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05

石窠不能寫成“石科”

石窠屬齊村鎮下轄之村,位于北山南麓。據《富平地名釋義》記載:“居民依山采石,建村于石窠之下,因名石窠。”關于窠字,辭書上的解釋為指鳥獸等動物栖居的巢穴。用富平話來解釋,那就是鳥獸的窩,如狼窩、兔窩、喜鵲窩等。那麼,石窠顯然是指石頭窩窩子,極言此處石材之豐富也。那麼,把石窠寫成“石科”顯然是牛頭馬嘴,違背了地名的本義。

06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寫富平容易出錯的字)4

荊山原不能寫成“荊山塬”

《說文解字》解釋:“廣平曰原”。原字出現最早,“塬”字則出現于近代,屬科學術語,當為地質學上的專用字。明代《字彙》、清代《康熙字典》都沒有收錄這個“塬”字。也就是說,老祖先寫原時,“塬”字還沒造出來呢。 “原” 、“塬”之争,最為引人關注的當為2011年有關電影《白鹿原》中“原”的争議。白鹿原曆史悠久,位于西安市東南的黃土台原,原高坡陡,居高臨下,高出浐灞及域郊二三百米。原面平坦開闊,南北寬10公裡,東西長30公裡,依山傍水,地勢雄偉,自古以來是長安東面的天然屏障,為兵家必争之地。從地貌特征和土地面積來看,白鹿原與橫亘富平閻良之間的荊山原頗有相像之處。上世紀中後期,由于“塬”字的出現并投入使用,便有人把白鹿原改為“白鹿塬”。因而,當電影《白鹿原》上演時,在當地引發了一場“是白鹿塬,還是白鹿原”的話題讨論。争來論去,雖然熱熱鬧鬧,但作者陳忠實先生卻始終不為所動,初衷不改,書名、電影名、電視劇名一律謂之曰《白鹿原》。他在自己的題詞或書法作品落款署名時,則一律寫上“原下陳忠實”,以表達自己對家鄉這片黃土地的熱愛和看重。下面,言歸正傳,該說說我之所以認為荊山原不能寫成“荊山塬”的原因所在了。第一,從淵源看,荊山原是我們老祖先取的老名字。翻檢明代、清代至現代的多部《富平縣志》,無一例外皆以“荊山原”稱之。在沒有充足理由的情況下,我們何必執意要改?第二,從字義看,原比塬明顯更為廣闊、大氣、雄渾,我們為何要舍其大而就其小?第三,從字形看,塬字和原字相比,多出了個土字旁,我們又有什麼必要非得棄其簡而圖其繁?基于上述理由,竊以為還是寫“荊山原”為好。同理,淡村鎮的禾嘉原也不能寫成禾嘉塬,華陽原不能寫成華陽塬。一孔之見,說說而已。

07

潦草字該如何來寫(寫富平容易出錯的字)5

何仙坊不能寫成“和仙坊”

據考證,何仙坊因古時村子附近有座何仙姑廟而得其名。由于村民祈福還願甚為靈驗,故而香火綿綿。民間傳說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高宗開耀元年農曆三月初七出生于一戶普通的莊戶人家。那天,一團鮮豔祥瑞的紫氣籠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在這時何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這就是以做豆腐為業的勤苦農民何泰的女兒。秀姑十三歲時,在山上遇見一位道士。道士給她吃了一個桃子,從此不饑不渴,洞察世事,後于白日登仙。與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等同為八仙,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姓。因其慈愛善良、神通廣大,又極富同情心和人情味,故而深受各地民衆崇敬和愛戴,建廟立祠,祈福迎祥。數年前,不知因為什麼原因,何仙坊卻被不明不白地寫成了“和仙坊”。起初自己并未在意,還以為出之有據。後來,直到縣上一位老領導打來電話詢問,才引起我的注意。當時隻是感覺不妥,未作深想,後經查閱文史資料,又同編寫《富平地名志》的朋友交流溝通,方才弄清其來龍去脈。看來,何仙坊之何仙,當屬何仙姑無疑,與“和仙”八竿子也打不着。況且和合二仙乃主管婚姻之喜神,一持荷花,一執寶盒,親如兄弟,不離不棄,美好吉祥,各含寓義,豈可無故而獨自出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