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回族人的葬禮步驟

回族人的葬禮步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0:36:25

小編前面給大家介紹了回族的葬禮和漢族葬禮的不同以及一些葬禮的習俗,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下回族葬禮都需要經過哪些流程,由于比較多,小編分兩次給大家介紹。

一般回族葬禮需要經過停屍、善面、備殓、淨身、殡禮、下葬、紀念亡人這七個流程,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

一、停屍

回族人停止呼吸(去世)後,在身旁守候的阿訇或親人,要給亡人瞑其眼,合其口,順其手足,理其發須,還要整好屍體。人逝世後不能停在睡覺的床上,有條件的要安排在通風涼爽的客堂大廳,如住房緊張或家境貧寒,可在客房地上鋪上席子或停屍床,将屍體置于上面,但不能停在夥房。停屍必須使亡人頭北腳南仰卧,面稍向于西。在屍體上要覆蓋一潔淨的白布單。與此同時,要派人分頭通知本坊教長及親戚朋友、鄰裡鄉親。并在直系親屬中,推選出幾位有組織能力和處理喪事經驗的人,管好迎來送往、喪事費用等事情。

二、善面

回族也叫探埋體(屍體)。這一程序相當于漢族向遺體告别。當阿訇、滿拉、親朋、鄉鄰來喪主家,在向喪主和親屬表示悲痛後,到停屍房揭開亡人頭上覆蓋的白布單,看看面容,然後根據亡人年齡、去世的原因,多方面勸說喪主家不要過于悲哀和号啕大哭,講述人生客觀規律。回族人反對喪家拍胸抓發、跺腳喊叫的怨恨之哭。

回族人在善面過程中,忌向亡人行鞠躬禮,忌喪家婦女、小孩跪在地上回禮。同時,如是夫妻一方殁了隻許在淨身前善面哭泣,淨身以後不許再看面容。

回族在人亡後若當天未能埋葬,還得“坐夜”,須請一位深明伊斯蘭教義的長者看守亡人。“坐夜”者要身上幹淨(洗過大淨),停屍的屋子要點上香燭直到天明。為了消磨時間,“坐夜”者要給喪主家的人講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講穆罕默德的智慧故事,勸人要行善事等等。在我國東北和其他一些地區,回族人“坐夜”時,還請教長給亡人的眼、鼻、嘴、耳等“念七竅米”,表示亡人不空見真主,這種習俗是回族對亡人表示的一種懷念,代亡人祈求真主饒恕生前罪過的一種善良願望。

守夜的人不能睡覺,更不能睡着,主要是怕亡人和喪主家人害怕。有的地方防止坐夜者寂寞瞌睡,由二至三人輪流守或一起守。守夜者至午夜後要吃幹果之類,有的地方如黑龍江等地晚上還吃喪飯。坐夜時忌大聲喧嘩,忌玩賭、打撲克。

回族人的葬禮步驟(特别的葬禮回族的葬禮)1

三、備殓

回族俗稱縫“克番”。回族的克番有兩個特點,一是從顔色上看,無論是哪個地區,都是白色的,不用有色的布料。二是從選料質量看,不分貧富貴賤,一律是白棉布、白市布、白漂布等,不用绫羅綢緞和其他高級面料。為什麼回族人在備殓時要堅持這兩點呢?主要是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穆罕默德曾說:“安拉最喜歡白色布,生者着白衣,死者用白布做‘克番’。”大伊瑪目艾布•哈尼法也主張用白布做克番,不宜用色布、綢緞。回民由于受這些影響,便逐步形成了用白色布料做“克番”的習慣。

回民給亡人備克番,不是像有人說的那樣,用一塊白布一裹就行,而是有講究的,其樣式、規格、要求,全國各地大體相同,但男女有别。

男亡人用的殓服有三件:一是大殓,回族俗稱“大卧單”,長短要略長于身,上下各餘出六七寸。一般來說,長約七尺,寬約四尺五寸。二是小殓,回族俗稱“小卧單”,也叫“二單”,長短要合身,但上下兩頭留餘地,寬約四尺五寸。三是襯衣,回族叫“格米素”或護心鬥娃,長自肩至踝骨,寬約一尺二寸左右。肩上要開縫,再加帽子一個,長共約九尺。

女亡人的殓服,比男的多兩件。除了同男子用的三件以外,另加裹胸和包頭各一件。裹胸長三尺左右,寬一尺左右。包頭也叫蓋頭,長三尺左右,用以裹發,并用布帶束着。

今天小編就寫到這裡,下次繼續為大家介紹其他幾個流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