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秀美鄉村舊村換新顔

秀美鄉村舊村換新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1 11:17:13

秀美鄉村舊村換新顔?吉林日報夕陽西下,炊煙袅袅的小山村——這是很多人打小就有的記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秀美鄉村舊村換新顔?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秀美鄉村舊村換新顔(從荒山村到小康村)1

秀美鄉村舊村換新顔

吉林日報

夕陽西下,炊煙袅袅的小山村——這是很多人打小就有的記憶。

通化市柳河縣紅石鎮四清村村民也有這個記憶,可越來越淡了。走進村子,樹木蔥郁、花草掩映,青瓦白牆的村舍,門前不時有轎車停靠。偶爾幾縷炊煙,袅袅娜娜,有“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感覺。

“現在的村民時尚,開着轎車去種地,家家戶戶用燃氣,燒柴做飯的越來越少了。”駐村5年,第一書記王雨佳很有感觸,如果不看周邊的農田,這裡越來越不像農村。

翻看一組老照片,5年前的四清村還是省級貧困村,推門泥土路,舉目是荒山,貧窮、落後。一位外出打工的村民曾感慨“故鄉沒有工作,他鄉卻有鄉愁”。

從全村貧困戶65戶169人、村集體40多萬元外債,到2018年脫貧摘帽、2019年村集體産業收入達到50萬元,建成3個采摘園、1個産業園區……

5年的時間,四清村究竟發生了什麼?

修了一條希望的路

從柳河縣城出發,沿通梅公路,翻過5座山,再行駛4.4公裡山路,便來到了四清村。

而在2016年前,正是這4.4公裡的山路,阻斷了四清村與外界的聯系。由于路難行,村裡的糧賣不上好價錢,果兒銷售不出去……更尴尬的是,姑娘不願意嫁進來,小夥子不願意回村……

村民代表大會上,王雨佳動情地說,盡管老生常談,但四清村要緻富,必須先修好那段山路。

消息傳開,村裡一下子熱鬧起來。“這是村裡幾輩人的夢想,以前修好幾次都半途而廢,這回有扶貧工作隊幫咱,相信一定能修好!”

村民信任,隊員們個個眼圈發熱。

“這是鼓勵,更是動力。”2016年初,王雨佳和村幹部開始了“跑路”工程。白天追着相關部門要指标、協調扶貧資金,晚上研究途經路線,占用村民耕地就挨家挨戶點對點地做思想工作。4個多月的努力,村民聯系外界、走出家門的“希望之路”終于修好了。

王雨佳說,路通那天,盛況空前,村前廣場一夜歡歌。村民即興吟唱:“百花紅爛漫,果香飄四方。走上希望路,鄉親笑開顔。感謝共産黨,感謝咱政府……”

村民房利君更是興奮落淚。“為啥我要感謝黨和政府,因為有了這條路,我的蘋果采摘價格立馬從2元漲到5元,每年至少增加30萬元收入。過去是小打小鬧,現在我要整大點、搞旅遊。”

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路通了,村民的心思也通了。

落地一批産業項目

路通了,咋能持續增收緻富?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費盡了心思。

幾十次的參觀和學習,村民看明白了,增收緻富,項目是關鍵,得找有實力的企業。

“這兒能發展啥?一窮二白,四處是荒山。”來考察的企業負責人紛紛搖頭。

可村民不信邪,扶貧組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6年末的一天,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全體成員來到了房利君家。

“一下子看到這麼多幹部來家裡,當時有點兒暈。”房利君清晰地記得,大家很正式地和他談,目的隻有一個,村裡幫建果窖、建停車場,讓他發展合作社,帶動村民緻富。

“幹!領導信任,一定幹好。”房利君緊張、激動。

從那時起,村民經常看到房利君在村裡串東家、訪西家,邀請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一年多的努力沒白費,現在,52戶村民參加了合作社,蘋果種植面積達500畝。

村民緻富,往往靠人帶。兩年來,一個帶頭人的故事,在村裡流傳。

楊俊良,村支部書記,老少村民都稱他為“書記”。

2018年,縣裡組織村幹部到山東壽光參觀學習,所有人都被當地大棚種植吸引。回來,連開3天推廣種植大會。會場始終鴉雀無聲。

看着心存顧慮的村民,楊俊良大手一揮說,“我先幹!”

第一年“手生”,2.5畝大棚種植草莓獲利不到10萬元,而今年半年時間就掙了10萬元。“現在,天天有村民追着我要一起幹。”楊俊良說。

項目,讓村民嘗到了甜頭兒。項目,也接二連三落地。

2016年,村裡協調投資148萬元的“光伏 ”産業建成發電,每月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2800元、140元。村民說,這個項目好,給點陽光就燦爛。

2017年,村裡争取到220萬元,建成2棟現代化肉雞養殖大棚。目前,年出欄肉雞30萬隻,為村集體增收24萬元……

看見項目一個個建起來,以前來考察的企業也坐不住了。2018年,企業承包建了百畝藍莓園,年産藍莓15萬斤……

随着項目的增多,需要打工的人也在增多。“現在村裡沒有閑人,不是在承包種植,就是在打工、經商辦廠。”楊俊良說,除了老弱病殘,人人都有活幹。

村民說,家門口掙錢,再也不用犯“鄉愁”了。

開始了幸福新生活

走進村民張愛琴家,幹淨整潔的院落裡,明淨的窗戶處處彰顯着主人的勤勞。客廳内空調、冰箱、彩電,廚房裡電磁爐、電飯煲等電器一應俱全,洗手間裡熱水淋浴、抽水馬桶,其現代化水平不亞于城裡。

“請進,快進屋。”正準備做直播的張愛琴帶着鄉村人的熱情和純樸。

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張愛琴,了解到村裡的變化,欣喜異常。回到村裡,她自辦酒廠。為保品質,她親自選擇水、收購糧食,一粒粒地挑選,并定時做網絡直播。如今,不僅帶動十幾位村民緻富,生産的酒也已推廣到大連、廣州、深圳等地。

“推廣酒的同時,我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咱村裡人全新的小康生活。”張愛琴一邊直播,一邊回頭說。

小康生活,66歲的孫世剛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還能享受到。由于患有腦梗等疾病,他多年不能幹重活,住的房子也“七裂八半”成了危房,以為日子就這樣了。

2017年,在脫貧政策的支持下,村裡進行危房改建,他率先住上了新房。随後,村裡又為他安排了公益崗。“去年掙了不到2萬元,今年最少2.5萬元。”孫世剛嗓門響亮。

說起村裡分紅和政策福利,孫世剛一口氣報出十多項——光伏分紅、養殖廠分紅、草莓園分紅、藍莓園分紅、果窖分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常用藥企業保障……

“在路上撿錢兒,還得貓貓腰呢,現在直接分錢送到家,上哪兒找這麼好的日子!”孫世剛笑着說。

“村民生活好了,需要更高的精神愉悅。”王雨佳說,小康,它不僅是物質和經濟的小康,也是精神和文化的小康。2018年,村裡成立了“山裡紅”文藝宣傳隊。同時,對村裡“三八”能手、“幹淨人家”“好公婆”“好兒媳”“緻富帶頭人”等優秀黨員和群衆進行評選……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村前廣場,村民們載歌載舞,一片歡聲笑語。

“百花紅爛漫,果香飄四方。走上希望路,鄉親笑開顔。感謝共産黨,感謝咱政府……”這首歌,成了村民每天必唱的曲目。

歌聲嘹亮,響徹山野。(記者伊秀麗 曹夢南 趙廣欣 楊悅記者伊秀麗 曹夢南 趙廣欣 楊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