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井字圖怎麼畫

井字圖怎麼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22:15:27

作者:王彬

道路狀态決定城市布局,在我國古代,城市規劃與井田制和王城理念密切相關。作為六朝古都,北京城的布局規劃也受此傳統影響。至今,北京中心城區的格局依然保持着曆史的基本面貌,行走其間,可以感受到源于曆史深處的核心記憶。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1

井田制與王城建設

在我國,城市規劃在曆史上,與井田制密切相關。

專家考證,井田制在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已然出現,發展到西周時期成為定制。

“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大意是,一平方裡的土地是一井。井是正方形的,有九百畝,劃為九等份,每一份是一百畝。中間的一份是公田,由領主使用;其餘八份是私田,歸農民使用。每一戶農民擁有一百畝土地,八戶農民便擁有八百畝土地。無論公田還是私田,所有權都是領主的。雖然稱為私田,對農民而言其實隻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2

井田制示意圖

按照當時的經濟制度,八戶農民首先要耕種公田,之後才能耕種自己的土地,也就是私田。《詩經·小雅·大田》雲:“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濃雲興起,小雨淅瀝,期盼雨先落在公田裡,之後通過小溝渠流到私田裡。對農民而言,這當然是被迫而痛苦的,在幹旱的日子裡,哪一個農民不希望雨先落在自己的土地上?《詩經》中的這首詩,便是那個時代的經濟制度在詩歌中的曲折反映。

如果在一百畝的土地上劃出九份,那麼表現在漢字上,必然是“井”字的形狀。這樣的土地制度被表述為井田制。

“田”字

這種把土地規劃為九等份的制度,反映在疆域的認知上,便是将天下分為九州:梁、雍、冀、兖、青、徐、揚、荊、豫。反映于首都的城市建設,則是“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的思想。“國”,指周天子的王城,相當于今之首都。天子所居的一份為宮城(隋文帝時,在宮城外面加築皇城),居于城市之中,把宮城設在王城中央,是出于擇中而立的思想。荀子說“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用以表現王者之尊。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3

禹貢九州圖

庶民等人所居的八份為“裡”,或“市”,環繞在宮城四周。這樣的劃分必然呈現井字形狀,《考工記》認為,王城應該是這樣布局:

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1.“國”指王城;

2.“方九裡”中“方”,指一邊或者一面,如果一面城垣是九裡,那麼方九裡即八十一平方周裡,周朝的一裡折合今693米,八十一平方周裡約39平方公裡,這樣的城市在當時應該是超級大城了;

3.“旁三門”:每面城垣開辟三座城門,在城門之下構築道路;

4.“九經九緯”:“經”,南北之路,“緯”,東西之路。每一條道路辟為三幅,中間是行車的主路,兩側是走人的輔路。這樣,王城之内便有三條南北幹道與三條東西幹道。由于每條道路都是三幅,因此,也可以說是九條南北幹道與九條東西幹道。其中,第二條處于城市的中間位置,是城市的中軸線。宮城居于王城之中,自然處在中軸線上。而其他四條道路則恰好把王城分為九部分,從而體現出井田制運用于王城建設的基本原則;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4

5.“經塗九軌”:經塗,王城内的幹道。九軌,軌是車輪的寬度,一軌古制8尺,周代的一尺是0.231米,九軌就是72尺,即今16.63米。

6.“朝”:百官聚會的地方,位于宮城前面;

7.“市”:百姓做買賣的地方,位于宮城後面;

9.“左祖右社”:“祖”,即宗廟,供奉皇帝祖先的地方,位于宮城左側;

10.“社”,即社稷壇,供奉土地與谷神的地方,位于宮城右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左為上,把祖廟放在宮城的左側,是封建時代家天下文化深層的核心内涵。

張馭寰先生1960年3月曾經對洛陽的東周王城故址進行勘察,并在他所著的《中國城池史》中記載當時的情況:“全城基本為方形。全城四面各開三個城門,共計十二個城門……城内還有東西、南北道路各九條……王宮修建在中央大道上,左有宗廟,右有社稷壇,前面是朝會諸臣諸侯的各種殿宇,後部則是商業市場。”

王城理念,或者說,井田制的思想,不僅運用于當時的王城建設,而且為後世所繼承。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是這樣,金朝的中都模仿北宋的開封是這樣,元代的大都也是如此。

元大都的城市布局

元大都基本是正方形的,皇城擇中而立:前置外朝,後置市場;左側立宗廟(今朝陽門内,明代為延福宮所在地,尚有遺存),右側立社稷壇(今白塔寺後身,明代為朝天宮所在之地,現為居民區)。但是,大都的布局又難免受到設計者的思想與環境影響而有所變通。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5

變通之一:由于什刹海——其時稱海子——大面積水域的存在,宮城雖然處于南北的中軸線上,但不是處于城市的中心區域,而是居于偏南的位置,城市的中心是中心台,位于今鼓樓西側。

變通之二:北部隻開辟兩座城門,這樣便隻有十一座城門。大都的設計者劉秉忠信奉《易經》,認為北方處于坎位,坎入于陷則兇,潛藏不露則吉,故不在正中設置城門。

城門的數量是這樣,其稱謂也根據方位而在《周易》中覓名,具體情況是,

南邊三門

麗正門,南垣正門,離卦。離,即麗。《周易》:“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周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文明門,南垣東門,鼎卦,處于離、巽之間。《周易》,同人卦:“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大有卦:“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

順承門,南垣西門,坤卦。《周易》:“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北邊二門

安貞門,北垣東門,訟卦,在坎、艮之間。《周易》:“乾上坎下”,“安貞,吉。”

健德門,北垣西門,乾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系辭下》:“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

東邊三門

崇仁門,東垣正門,震卦。震出東方,《周易》:“君子以恐懼修省。”君子修德為仁,故曰崇仁。

光熙門,東垣北門,艮卦。《周易》:“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熙,與光同意,有天光之象。日光來自東方,亦有生長意,與西北肅清門相對。

齊化門,東垣南門,巽卦,《周易》:“巽乎中正而志行”。《周易·說卦》:萬物出乎震,而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齊,意謂萬物整齊生長。此處借指萬民,與崇仁門的君子相對應。

西邊三門

和義門,西垣正門,兌卦。兌,為口,有“麗澤”之象。和義門附近是大都的進水口,裡面有遼闊的海子,即今什刹海。傳統文化認為,仁居東方,義在西方,故此處取“和義”與東方的“崇仁”相對應。

肅清門,西垣北門,在乾、兌之間,履卦。此卦上乾即天以喻君,下兌即澤以喻民。《周易》:“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從而明辨社會秩序。

平則門,西垣南門,位于坤、兌之間,謙卦。《周易》:“勞謙君子,萬民服之”。“平則”,謂平易近人,民心歸附,與東南方向的齊化門相對應。

南邊的三座城門在今長安街南側,麗正門與正陽門相對,文明門在東單路口偏南,順承門在西單路口偏南;北邊的兩座門,安貞門在安定門外五路居路口,健德門在健德門橋一帶;東邊的光熙門在和平裡北街東端,崇仁門在東直門立交橋處,齊化門在朝陽門立交橋處;西邊的肅清門在學院南路與西土城路交彙處,和義門在西直門立交橋處,平則門在阜成門立交橋處。

與城門相對應,大都依然開辟了三條南北幹道與三條東西幹道,隻是中軸線的北端沒有城門罷了。同時,由于南邊的三座城門與北邊的兩座城門不完全對應,故而在道路上南北不能完全對接。

這些城門今天均已不存,但是作為地名,有些,比如光熙門、安貞門、健德門依舊流傳,作為地域名稱或者公共交通(地面與地下)的站名而被使用,而以上那些城門下面的道路,大多是作為北京城區的幹道而為人們的出行服務。

明代北京城布局

洪武元年(1368),明朝的軍隊攻入大都,把大都改稱北平,将北部城垣向南縮進五裡。為什麼要廢棄大都北部?通常的诠釋是出于防禦考慮。城市收縮,自然會增加防禦密度,便于抵禦外來的襲擾。這不能說沒有道理。然而,是否還存在另外一個理由,即:其時的大都,已經不是國之都城,不能再按照王城理念保持“旁三門”,而必須減少城門的數量呢?

相對大都,北平其時隻有九座城門。城門雖然減少了,但是在形狀上,也基本是正方形的,隻是由于地理影響,西北部的城垣采取抹角形式。南北幹道沿襲大都,東西幹道則缺少了肅清門與光熙門之間的道路。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6

明北京城

永樂四年(1406),北平被重新定為首都而改稱北京,為了适應皇城建設,把南部城垣向南擴展一裡有餘,這樣,北京城的中心點便落于景山,從而既為紫禁城提供了一座憑依之山,又将元代内廷的延春閣(舉辦佛事的重要場所,在大明宮後面)遺址壓在下面,從而鎮壓勝朝王氣。這一變化,相對宮城偏南的狀态,是一個重大調整,當然可以理解為其時的決策者對宮城居中,也就是王城的理解與對曆史的糾正。

嘉靖四十三年(1564),同樣出于防禦考慮,北京加築外城,在南部開辟了左安門、右安門與永定門,與内城南垣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相呼應。在東部開辟了廣渠門,西部開辟了廣甯門。如果把外城與内城視為一個整體,那麼在北京東西兩側的城垣上,又恢複了《考工記》中“旁三門”的思想。即東邊三門東直門、朝陽門、廣渠門西邊三門西直門、阜成門、廣甯門。由于增加了東西對應的兩個城門,自然也就增加了一條幹道,即今天的兩廣大街,從而恢複了王城南北與東西各三條幹道的格局。具體而言,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7

其時南北走向的道路狀态是:

一、左安門、崇文門至北部城垣的道路。今天分别是左安門内大街、崇文門外大街、崇文門内大街、東單北大街、東四南大街、東四北大街與雍和宮大街。

二、永定門、正陽門至鼓樓之間的道路。今天分别是永定門内大街、天橋南大街、前門大街、地安門内大街與地安門外大街。此街是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中間段落是皇城而将道路阻隔,今天也是如此。

三、右安門、宣武門至北部城垣之間的道路。今天分别是右安門内大街、宣武門外大街、宣武門内大街、西單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與新街口北大街。

東西走向是:

一、東直門和西直門之間的道路。由于什刹海的緣故,兩路斷開。今天分别是東直門内大街、交道口東大街、鼓樓東大街、鼓樓西大街、新街口東街與西直門内大街。鼓樓西大街在大都時稱斜街,自西北向東南逶迤而下,是連接東直門與西直門的重要通道。

二、朝陽門與阜成門内的道路。被皇城分為兩段。東段今為朝陽門内大街,東四西大街。西段今為阜成門内大街與西四東大街。

三、廣渠門與廣甯門之間的道路。今天分别是廣渠門内大街、珠市口東大街、珠市口西大街、騾馬市大街與廣安門内大街。

以上這些道路,由于外城的左安門、右安門與内城的崇文門、宣武門不完全對應,故而道路不完全對接,但還是基本将北京劃分為九塊,堪輿家附會為九宮格,實質是井田制在城市規劃中的反映。

井字圖怎麼畫(一個井字就能)8

入清以後,北京的城門基本未動,隻是為了回避道光帝旻甯之諱而易“甯”為“安”,将廣甯門改稱廣安門。這一狀态,至今未變。簡括而言,二環路内的北京城,雖然城垣基本拆除,城門也所剩無多,但是原來的幹道,王城規劃中的九經九緯依然保持,隻是延長、加寬而已。

原題《井田制與北京城》,原刊《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