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受歡迎的料理是什麼,你得到的答案永遠是——海軍咖喱飯。
日本幕末,佩裡黑船來襲,打開了日本閉關已久的國門,歐美的各種文化随之傳入日本,其中包括了咖喱。我們都知道,咖喱來自印度,是一種由各種香料調配而成的烹調醬料,濃厚辛辣,能刺激食欲,去除肉類膻味,深受地處氣候炎熱、高溫潮濕以及有多種宗教文化的印度阿三們的最愛。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後,英國人也自然而然地接觸和食用咖喱,并借由英國戰艦的風帆傳到世界各地。明治維新的日本全力向歐美強國學習,草創期的日本海軍以當時的海上霸主英國為學習對象,組織制度、艦船技術都從英國引進,據說江田島海軍學校教學樓的紅磚也是從英國進口的。在海軍官兵的日常飲食上,也極大的借鑒了英國海軍,自然也沒有錯過在英國海軍中流行的咖喱炖肉。
▲ 雖說咖喱源自印度(上),但通過英國傳到日本,再經過日本人的改良,已形成自己獨特的日式風味咖喱(下)。
與英國海軍一樣,日本海軍對咖喱炖肉做了改良。前者的咖喱炖肉搭配面包食用,但日本人吃不慣面包,喜歡米飯,于是,為了使咖喱契合日本人喜歡吃米飯的習慣,日本主計兵改變了咖喱的香料配比,加入果泥中和了辣味,還加入小麥粉增加粘稠度,與牛肉、蔬菜等混煮,這種粘糊糊的稠汁十分适合與米飯拌食,立即受到了海軍官兵的歡迎。目前已知的關于日本海軍咖喱飯最早的記錄是明治22年(1889)制定的《五等廚夫教育規則》,《規則》中記載了咖喱飯的做法。這種濃稠的咖喱營養均衡,微辣的味道促進食欲,所含的香料有些有中藥作用,能夠強身健體。此外還有一個特别的優勢,粘稠狀的咖喱與米飯混合後不易溢出餐盤,很适合在航海中搖晃不停的軍艦内食用。因此,從各方面來說,咖喱飯都是最适合海軍的食物。
▲ 濃香粘稠的咖喱飯,最能勾起在海上連續緊張、枯燥生活的水兵們的食欲。
從此,咖喱飯做為日本海軍的一道食譜固定了下來,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還規定每周五的午餐給官兵們提供咖喱飯(以前隻有周日休息的時候,咖喱飯在周六中午提供),海自官兵親切的稱之為“金曜咖喱”(PS:“金曜”是日語“周五”之意)。金曜咖喱的由來說法諸多,較為主流的說法是由于水兵們在長期航海中常常忘了星期的概念,所以才在一周之中選擇固定的一天提供咖喱飯。海自每一艘艦艇的咖喱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即使是同樣的食材,做出來的味道也絕對不同,而且每一艘艦艇的給養員都認為自己制作的咖喱為全海自第一,隊員們也對自艦的咖喱引以為傲。
▲ “島風”号的咖喱飯。一般艦艇上隻推出一種咖喱飯,陸上基地因食材易于取得,常常會推出幾種咖喱飯。
這次我們就以海上自衛艦艇“島風”号(DDG-172)為例,介紹海上自衛隊的金矅咖喱。
▲ 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島風”号(DDG-172),主要從事對空戰、海戰、反潛戰、海上臨檢等任務,與神盾艦“妙高”号組成搭檔,立于日本海防衛的最前線。 “島風”号全長 150 米、寬幅 16.4 米、航速 30 節、乘員約 240 人。
首先介紹一下“島風”号的後勤情況。廚房有4個大的蒸煮鍋,一台燒箱、一個炸鍋、一台蔬菜處理機、一台剝皮機,此外還有冷藏庫、流水台、垃圾處理器等。四台蒸煮鍋可以煮25公斤米(最多30公斤)以及制作250~260人的湯菜。為預防火災,烤箱和炸鍋為電熱式,據說電熱式烤箱花費的時間較長。“島風”号的廚房有4名給養員(視情況增減),負責全艦200多名官兵的三餐。出于衛生的考慮,海上自衛隊定下了一條硬性規則:所有食物必須現做,所以,艦上的給養員們從淩晨4時30分就要開始早餐的準備。↓
科員食堂(供海曹和海士使用)在第2甲闆,一次可容納約50人用餐。艦上用餐時間為早餐:6時~6時45分;午餐:11時45分~12時30分;晚餐:16時30分~17時15分,不過,如果出海執行任務時,有時晚餐時間會延後。除了用餐,科員食堂還是海曹士休息和娛樂的場所,這裡配備了電視、錄像機、書等。有個細節需要注意一下,食堂裡的椅子在使用之後要像下圖一樣放入餐桌下方,防止在艦搖動時傾倒,這也是乘員們素質的一個體現。↓
食堂入口有自動售貨機,還有冰激淩出售(通常很快就售罄)。↓
食材庫在科員食堂的下一層,分為普通的倉庫和冷藏、冷凍庫。普通倉庫也分為收納食材的倉庫和收納調味品的倉庫。調味品中包含了紅酒,不過艦内禁酒,紅酒的管理尤為嚴格。為了盡可能減緩航海時蔬菜的腐敗,給養員們也是用盡各種辦法,例如,先用一層網包裹蔬菜,外面再用報紙包一層等。庫内食材不能亂放,都有固定位置,這樣更利于提高作業的效率。↓
如前所述,海自各艦的咖喱都有各自獨特的味道,由各艦給養員的感悟、手藝以及所使用的食材決定。接下來,我們看看“島風”号的金曜咖喱是如何誕生的?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
“島風”号的咖喱使用的咖喱醬常常使用不同的牌子,這跟部隊實行的招标制有關,采購的食材由中标的商家提供。圖中是制作咖喱的部分食材。↑
“島風”号的咖喱有自己的傳統,從第一代給養員長開始繼續下來,稱為“島風流”:第一點:以黃油炒咖喱粉,然後加入咖喱醬。作用在于确定辣味和香味。看圖中,給養員使用了整塊200克大小的黃油。↑
第二點:将前一天與芹菜腌好的整塊牛肉焯熟,之後切小塊,與蔬菜一起放入咖喱中。有時也用雞肉或豬肉替代牛肉。↑
第三點:咖喱醬與蔬菜在不同的鍋裡烹饪,之後蔬菜移入咖喱醬,最後放肉。洋蔥先炒再加入咖喱之中,與其他蔬菜一起煮至粘稠。與蔬菜一起下鍋的還有姜、蒜和蘋果。 ↑
第四點:在加入各種調料的同時,要不停的試味道。使用相同食材的咖喱也會因料理人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一艘艦,咖喱的味道也會有微妙的差異。據說為了海自為了提供更好的用餐感受,各艦從乘員中選出給食委員會,對乘員的飲食愛好進行調查,将得出的結果又反映在日常的飲食中。↑
第五點:别以為到此就結束了,最後一點尤為重要,就是在配餐前加入鮮奶油。完成後從蒸煮鍋轉入配餐鍋送到配餐的地點。↑
看完“島風流”,讓人頗感意外的是“金曜咖喱”并沒有所謂的“秘方”。其實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菜譜,關鍵在于每個給養員做法的差異。非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獨特的調味。“島風”号通常使用的調味品有帕爾馬幹酪(Parmesan cheese)、咖啡、蜂蜜和鲣魚湯等。↓
金曜咖喱在海自官兵中有超高人氣,每到這一天,給養員們都要比平時多煮一些米飯。出于健康的考慮,“島風”号每周提供一次米麥飯,但在這一天,提供的必定是白米飯。有意思的是,有些乘員為了能多吃一些,想了不少招數,比如将自己的餐盤堆得像一座小山一般。
上圖是一張“島風”号科員食堂的布局圖。從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從打飯到進餐到結束的走向。
首先取餐具。艦上使用的金屬餐具被海曹士們稱為“鐵闆”。“鐵闆”、筷子和勺子分别放好,海曹士們在入口必先用酒精洗手後才能取餐具。↑
科員食堂的供餐為自助式,給食員将當天的食物分别裝好擺好,海曹士們自行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用餐需遵循一定的順序:1、洗手。進入食堂的人員必須在入口用酒精消毒雙手;2、排隊領餐具。艦上使用的金屬餐盤被他們稱為“鐵闆”。“鐵闆”、筷子和勺子分别放好;3、盛米飯;4、盛咖哩;5、倒茶水;6、裝飾蔬菜;7、炸肉餅;8、凱撒沙拉;9、煮雞蛋;10、牛奶;11、桔子;12、調料(鹽、醬汁、醬油、沙拉醬),雖說不限量,但也要注意攝入過多的卡路裡。
凱撒沙拉是另外準備的沙拉。年輕的隊員有不愛吃蔬菜的傾向,給養員特意在沙拉中混入炸培根。乘員營養的管理也是給養員長重要的任務之一。↑
因為科員食堂用餐人數多,為減輕給養員工作量,煮雞蛋就連蛋殼一直端上桌,不過,軍官與CPO(先任海曹)吃的煮雞蛋需要剝殼并切好。↑
锵锵!這就是一份“島風”号周五午餐——金曜咖喱!1至9是:牛肉咖喱、裝飾菜、凱撒沙拉、炸肉餅、煮雞蛋、腌菜、桔子、酸奶和牛奶。↑
看完了海曹士們的用餐,再來看看軍官們的用餐情況。“島風”号上乘員也按軍級用餐,艦上有三個食堂:軍官室、CPO室和科員食堂,不過菜單相同,不同的是使用的餐具。此外,“島風”号上還另設了護衛隊群司令和幕僚們上艦時使用的“司令官公室”。所謂護衛群是指3個護衛隊編成的部隊,由8艘護衛艦構成。
1、軍官室。
軍官室在科員食堂和CPO室之上,通過小型電梯送餐。用餐時,各位軍官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最靠内的位置為艦長座席,艦長右側為副長座席。其他座席按軍級順序就坐(軍級相同時按任官時間的早晚)。如果艦隊司令在場,艦長就坐到副長的座位,副長坐在艦長對面。↓
2、CPO(先任曹長)室
CPO是“Chief Petty Officer”的頭文字縮寫,相當海上自衛隊的海曹長。在自衛隊的艦船上為其設有專用房間,先任海曹在此用餐。圖中右側穿白衣服的是“CPO室管理人”,負責CPO們的用餐。軍官室也有管理人,稱為“軍官室管理員”,人數視艦而定。↓
軍官與先任海曹用餐時使用普通的餐具,隻有蔬菜和油炸食物等用其他的盤子盛裝。擺盤時,管理員按照給養員的指示擺放。艦上另外準備了艦長和司令的專用餐具(茶碗等),軍官室和CPO室還有印了船錨标志的玻璃杯。↓
“島風”号金曜咖喱的介紹至此結束了,各位看官看餓了嗎?小切我早就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