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圖爸爸
相信在小學課本上面我們一定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動物走到一片菜園子裡面,首先看到的是西瓜,它覺得非常美味,于是摘了一個。
走着走着又看到一個大的,所以又繼續摘,等到走了另外一片菜園子之後,手上抱了好幾個。
可是等到他走到了,種芝麻的那塊地後,卻發現自己也非常喜歡芝麻,這時候就将之前所摘的西瓜扔掉。
或許在孩子的眼中認為這種行為,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利用一個成人的思維去思考,這種撿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為并不是最好的,如果應用的生活,以及學習當中這個孩子有可能不會很成功。
01“揀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天天在上演
實際上如果細細的思考,我們會發現,這種所謂的“撿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為每天都在發生。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他們所要了解的事情所喜歡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等到最後的時候,又不得不去進行選擇,甚至付出了更為誇張的代價。
可是出現這樣的情形,真的僅僅隻是因為孩子嗎?或許在這其中父母所發揮的作用更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狗熊掰棒子,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是我在中學階段看到的。雖然故事非常小,但是蘊含的道理是我們很多人都無法參透的,或者說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下去。
狗熊掰棒子: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狗熊,他走到了一個玉米地。當時想要去掰玉米,看到一個比較好的就立馬夾到了自己的腋下。
沒想到剛走了幾步,又有一個較好的,于是走幾步就掰幾個。可是在這個過程之中,每一次掰下來夾在腋下之後卻不能完全的将其夾住。
在這個過程之中,掰下來的玉米也就取代了之前摘下的玉米,等到最後他所留也無幾。辛辛苦苦夾了很久,到最後僅僅隻留下了一個。
很多孩子現在所學的東西非常多,但是等到他們長大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身上的特點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時候連一個之前所謂的興趣也無法堅持下來,難道這不是和一個狗熊掰棒子相同嗎?
孩子想學或者說應該學的東西非常多,但是就是因為這種過度的充實,導緻他們無法去專注于某一件事物之後也沒有任何收獲。可是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02父母對于孩子的高要求、高期望成為趨勢
“現在壓力這麼大,我們這麼努力就是想讓你越來越優秀,以後給我們臉上添光,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更加的優秀,吸引更多的人才,之後走上流社會。”
“現在要是不努力多學一點,等你長大之後哪有時間?小時候就是學習的階段,為什麼要那麼貪玩呢?”
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秉持着這樣的想法:投多不投少,總想讓孩子多多接觸别人都去學習的東西。
1、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
大部分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就會想盡辦法讓他們也赢在起跑線上。所謂的赢在起跑線上确實能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增添更多的自信,所以父母也樂意用這樣的方式去培養孩子,讓他們學習更多的東西,之後在進入幼兒園或者學習生活中可以領先于其他人。
2、為孩子日後發展奠基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想要發展那麼他其實應該擁有強大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這種能力也是全方位全方面的,所以很多父母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東西也主要是為他們日後的發展奠基。
3、期望競争能力強大
當一個人會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就會吸引更多的人。除此之外,本身的學習也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競争能力就更為明顯。
當然上面所說的三點,其實就是父母在想象之中所形成的一種狀态。而如果孩子确實依照父母所設立的想法,努力的學習将所有的興趣班教授的知識都記在自己的腦子裡面,一定會像父母所想象的這樣優秀。隻是事實呢?孩子或許在多重的選擇之中隻會越來越亂。
03孩子在多重選擇中,隻會越選越亂
因為本身的選擇特别多,那麼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傾向性影響到了孩子的成長。
1)選擇多影響專一性
既要學習舞蹈也要學習繪畫,既要學習說法也要學習跆拳道,當這種所有的興趣班包圍孩子之後,就影響到了他們的成長。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還有可能不如一個堅持繪畫的孩子,因為他們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
2)孩子對自己過于自信
一部分孩子可能因為自己所學的東西非常多,認為自己已經達到父母想要的效果,甚至在和其他人相比的過程之中,也有先過分的自信,這種飄搖的心理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
3)擔心無法完成目标影響效果
父母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就是讓他們有所成就,但是這種多重的選擇其實讓孩子非常的壓抑,有些時候也會因為擔心無法完成父母定下的目标辜負父母的期望。
04根據孩子本身的情況,“專一性”是父母要考慮的
有一個哲學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一生隻專攻于一點并且做到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也算得上是成功。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細細的觀察,我們也會發現那些在某種領域上比較優秀的人才會被大家銘記得更為深刻。
如果一個人是大雜燴的方式出現,大家也隻會誇贊他懂得多,但并不會去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
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以多取勝,而是以精取勝,在乎質量而不是數量。
那麼如何去培養孩子的這種專一性,讓他們成為一個專一的人才呢?
①給孩子設立一個目标
“這學期你就跟着這個老師好好學學繪畫吧,希望到下一年的時候,你的繪畫功底會非常厲害。”
“女孩子學個舞蹈挺好的,要是比賽的時候,能得個獎項,媽媽也會非常開心”。
“比賽又得了第1名,下次媽媽希望你可以繼續努力,在國内都表現的更為優秀。”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幾句話一樣,不同的媽媽對于孩子有着不一樣的要求,有的希望孩子學習繪畫,有的希望孩子學習舞蹈,還有的想讓自己孩子書法有進步。
這其實就是依據孩子本身的狀态給孩子定下的要求,并不會讓孩子一邊學習繪畫又考慮書法的問題。隻有父母從一開始明白專一性的好處,才能讓孩子培養這種專一性。
②培養孩子本身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能夠發覺孩子在某個方面有一種特别執迷的感覺,其實就可以考慮培養他們的這種興趣。
很多父母總是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但實際上孩子喜歡的也沒有。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孩子有可能因為父母的選擇而強迫自己去學習,到頭來也沒有學到什麼。
我們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他們自己的情況。是否願意去學習?是否願意努力的去獲得争取達到最好的狀态?
如果這兩方面的條件不能滿足,就算孩子學再多的東西也不會變得像父母所想象的這樣優秀。
如果孩子喜歡踢足球,你硬要讓孩子打籃球,這其實就是違背了他們本身的想法,也違背了興趣原則。
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是不斷發掘自己身上的潛力,有些時候我們并不了解孩子内心對于某件事物的喜歡程度,這時候其實就可以詢問孩子内心的狀态。
除此之外,也應該讓他們進行不斷的嘗試,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能力從而進行專注的選擇。
比如說喜歡踢足球并且願意在足球事業奉獻自己的心血,或者說喜歡舞蹈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會堅持跳舞,這其實就是孩子對某一件事物的執着。
我們必須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對于某種事物的癡迷,從而進行一定的選擇。
★結語:
正所謂成功的人必然擁有極高的專注力,這句話是非常正确的。我們想要優秀就必須堅持某一件事物,并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不會退縮。
對于孩子來說也是這樣,雖然父母想讓孩子學取更多的東西,但實際上他們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如果不考慮專注原則,而是讓孩子學習太多,接觸太多的東西很有可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樣沒有任何的效果。
相信大家也不願意自家孩子撿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從一開始給予孩子一定的期望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本身的能力并且願意堅持與某一個領域,相信孩子是非常優秀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