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鐵觀音,想必大多茶友都知道是烏龍茶,那對于鐵觀音茶為何叫鐵觀音,您知道嗎?很多人都很驚異于鐵觀音這個名字,觀音二字就已經傲然而視,且又加上一個鐵字,一味以淳厚清香聞名的好茶,卻有了一個如此剛勁似乎都有點霸道的名字,其中一定有着莫大的淵源。
的确,這個響亮名字很有些來曆。帶着這個疑問,今天給大家分享下鐵觀音茶的來曆以及其傳說。關于鐵觀音的由來,在安溪茶區廣泛流傳着兩種曆史傳說:魏說和王說。
一、魏說
相傳,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間,安溪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鎮松岩村)有一位姓魏名蔭(1702~1774年)的茶農,善于種茶制茶。他又信奉觀音菩薩,每日晨昏都要在自家廳堂供奉的觀音佛座前點燃三柱清香,十分虔誠,數十年不辍。在雍正三年(1725年)在一個晚上,魏蔭在睡眠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崖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噴發出一股蘭花香氣,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魏蔭躺在床上惋惜地追憶着,再也睡不着。
第二天清晨,魏蔭扛着山鋤,順着夢中的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崖石縫間,發現有一株破石而出的茶樹,迎着晨風搖蕩着,好象在歡迎着他!他又驚又喜,近前細看,與夢中所見的茶樹一個模樣,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與一般茶樹有異,他順手采摘了一些茶青,回到家中,細心制作。茶葉經開水一沖泡,奇香撲鼻;喝了一口,隻覺得喉底回甘,精神大振,筋骨輕松。魏蔭如獲至寶,喜出望外,認定是山茶王,決定壓條培植。
起初,他還守口如瓶,不敢張揚。自己一個人在茶樹上壓條培植,悉心看護,待生根發芽後,把茶苗移植在幾個破鐵鼎内。經過兩三年,株株茁壯,葉葉吐翠,便适時采制。茶品果然香韻獨特,品質特異,便作為家珍至寶密藏罐中,遇到佳賓貴客來臨,才取出來沖泡品賞。凡飲過此茶的人,都贊不絕口地說是茶王。一天,有一位塾師飲到這泡好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什麼好茶?”魏蔭把夢中的經過詳細告訴塾師,并說:此茶尚未取名,先生學富車,見多識廣,就請先生起個名吧!塾師想了一想說:這茶既然是觀音托夢得來,又曾種于鐵鼎之中,就稱鐵觀音才雅!魏蔭連聲叫好。鐵觀音從此便出了名。
二、王說
相傳安溪西坪堯陽(今西坪鎮南岩村)有一位仕人王仕讓(有的稱王士諒,清雍正時任過十年副貢),平生喜歡搜集奇花異草,曾築書房于南山之麓,名為南軒,南軒開辟有一個茶苗圃。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讓告假回鄉訪親會友,到南岩山麓遊覽,突然在一片荒園的層石間,發現一株形态獨特的茶樹,散發出陣陣清香,遂移植種在南軒的苗圃裡。經過細心照顧,茶樹長得很快,枝葉繁茂。到了春茶時節,他及時采制,加工成品,果然,茶樣特别,氣味芳香,滋味醇厚,他便把這些茶葉精心收藏起來。
乾隆六年(1741年),士讓奉召赴京,他把茶葉帶到京城送給禮部侍郎方苞。方侍郎原本是個識貨的茶仙,一聞茶香非凡,便作為一種貢品獻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平素也是愛茶成癖,品嘗後稱為佳品,立即召見王士讓,詢問茶的由來。王士讓便把經過禀述一番。乾隆皇帝細細觀察茶的外形,掂量茶的緊結度,發現它貌似觀音重如鐵,産地在南岩,便賜名為南岩鐵觀音。
關于王說的另一種說法是: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馬山東邊聖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傳授鄉人,鄉人稱茶為聖樹。元豐6年(1083),安溪大旱,請來普足大師祈雨果驗,鄉親留普足大師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澤于鄉民,他聽說聖茶的藥效,不遠百裡到聖泉岩向鄉民請教種茶和做茶,并移栽聖樹。一天,普足大師(清水祖師)沐浴更衣梵香後前往聖樹準備采茶,發現有一隻美麗的鳳凰正在品茗紅芽,不久又來有山羌(俗稱小黃鹿)來吃茶葉,他眼見此情景,非常感歎:天地造物,果真聖樹。清水祖師回寺做茶,用聖泉泡茶,他思忖:神鳥、神獸、僧人共享聖茶,天聖也。此後,天聖茶成為他為鄉民治病之聖方。
清水祖師也将自己種茶及作茶的方式傳給鄉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獵将軍烏龍,因他上山采茶追獵無意發明搖青工藝及發酵工藝,做出的天聖茶香氣更足,味更甘醇。鄉親向他學習,以後,用此工藝做的茶大家都叫烏龍茶。魏蔭愛茶,所做之茶都争相品茗,王士讓告假回鄉訪親會友,到南岩山麓遊覽得品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師拜谒禮部侍郎方苞,攜茶相贈。方苞品後,自感為茶中珍品,遂轉獻乾隆,乾隆召見王士讓詢茶來處,王細說茶之來源,乾隆細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
總之,安溪鐵觀音因觀音賜茶、皇帝賜名,更因其具有獨特觀音韻和蘭茶香的優異品質而一炮打響,為世人所喜愛,聞名遐迩,聲揚天下。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号:6480348(長按複制)交流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