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于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着極其豐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内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
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的“自強不息”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作為一種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可以說,在中國曆史上,自強不息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拼搏進取、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力量源泉。
《周易》成語中,從不同方面強調這種進取精神的還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勞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個表現。中華民族素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盤古開天辟地、神農遍嘗百草、虞舜勤勞躬耕等古代的神話、傳說,就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品格。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勤勞,就不會創造出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一語而濃縮成的“朝乾夕惕”這條成語,就是強調勤勉謹慎的。
(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寬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德載物”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周易》成語中,提倡這種寬容精神的還有“殊途同歸”。《周易•系辭下》有“天下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的記載,後形成了“殊途同歸”這個成語。現在我們使用這條成語,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其語源卻是提倡不同派别、不同類型的思想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從而在共同的目标下實現有機的融合,實際表現的是寬容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強烈的兼容意識。
(三)“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對團結統一有着深刻的認識,自古就有“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的思想,認為隻要内部和諧團結,上下齊心合力,力量就會增大,就能無往而不勝。
《周易•系辭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這段話後來形成了兩條成語: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好像鋒利的刀劍能斬斷銅鐵;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兩條成語均是強調團結的力量。
(四)“信及豚魚”的誠信精神
“誠信”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其内涵就是“誠實守信”。中華民族是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發展的曆史過程中,視誠信為做人、立業和處世之本。《周易•乾》中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修辭立誠”這條成語,就是告誡人們要注重文化教養,做到立身誠實。
《周易》成語中突出表現“誠信”内容的還有兩條:一條是由《周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一語提取出來的“信及豚魚”,意思是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東西也講信用,形容非常講信用;另一條是由《周易•乾》中的“閑邪存其誠”一語濃縮而成的“閑邪存誠”,意思是防範邪惡,存其真誠。
(五)“卑以自牧”的謙虛精神
“謙虛”是中華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謙卦”,便是專門論述人應該具備謙虛美德的,其卦辭“謙:亨,君子有終”,則表明謙道美善可行。《周易》成語中涉及到謙虛美德的主要有“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謙尊而光”、“大而能謙”等。
《周易•謙》中有“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記載,後形成了“謙謙君子”和“卑以自牧”這兩條成語。“謙謙君子”當初是指非常謙虛、非常有修養的人。後來語義發生了變化,才用來指那些故作謙虛而實際虛僞的人。“卑以自牧”則是要求保持謙虛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養。
“謙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謙》。《周易•謙》雲:“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穎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謙虛而更顯示其美德。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語中均有着生動的表現,《周易》成語在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方面有着傑出的貢獻。研究《周易》成語所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對于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